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土族的宗教信仰是啥?又有哪些著名寺院

土族的宗教信仰是啥?又有哪些著名寺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41 更新时间:2024/1/24 0:15:31

土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的土族,主要信仰原始的萨满教。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传入土族地区并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发展尤为迅速,土族地区出现了许多格鲁派寺院,主要有:互助的佑宁寺、华严寺、金刚寺、曼头寺、章嘉寺、天门寺、松番寺、曲隆寺、吉藏寺、却藏寺,大通的广惠寺、平安寺、松布尕寺、祁家寺、诺木齐寺,民朱家寺、家寺、卡的喀寺、赵木川寺、白家寺、赵家寺,乐都的金角寺、扎的寺、山城沟寺,同仁的吴屯寺、年都乎寺和甘肃天祝的天堂寺等,其中以佑宁寺最大,号称“湟北诸寺之母”(青海湟水北部地区)。

历史上,互助、大通、乐都一带的寺院大都为佑宁寺的分支属寺。佑宁寺建成前两年,今互助一带的“扎的”、“浪加”、“阴加”、“火日”、“华仁”、“觉查”等十三个尕尔哇选出十三个代表,去西藏请求四世达赖喇嘛在这个地区修建寺院,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答应修寺,并于万历三十二年派佛子端约曲吉嘉措到互助建寺。

因寺在郭隆、故称郭隆寺,当时,只有参尼扎仓,嗣后,一世章嘉、一世土观、嘉木样加巴多尔吉又建居巴扎仓,遂成显密双备之寺。

据说在明末清初,此寺院的喇嘛曾一度增加到六千人,成为青海著名寺院之一。清雍正元年,因寺中喇嘛支持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次年镇压罗卜藏丹津事件中被清军焚毁,活佛及喇嘛多人被杀,致使僧伽恐惧,尽易俗服,逃散各地。至雍正十年,清廷颁令重建并赐名为“佑宁寺”。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土族历史简介, 土族族源的吐谷浑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有关土族族源问题上,学术界主要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等,至今尚无定论。 持“吐谷浑说”者认为,土族主要是鲜卑支系吐谷浑人的后裔。而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氏首领涉归之子。涉归分给他“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晋书·吐谷浑传》)。约公元283年(晋太

  •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族称族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

  • 东乡族历史, 东乡族的姓氏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姓氏,据统计百家姓里也包含了许多的少数民族姓氏。而少数民族的姓氏都有着属于当地特色,在东乡族他们的姓氏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对于东乡族姓氏你了解多少呢? 东乡族的姓名,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伊斯兰教色彩,这与东乡族的族源、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原先是

  • 高山族历史, 台湾高山族是从哪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台湾高山族约有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1900万总人口的2%强。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1.6万多平方公里,占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高山族随着分布地区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泰雅、阿美、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雅美和平埔人等等。不过,在

  • 撒拉族历史简介, 撒拉族有啥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关于撒拉族的历史来源,本民族有如下口头传说:很久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方,有尕勒莽、阿赫莽两兄弟,在族人中很有威望,备受尊崇,但遭到国王的嫉恨,于是告别故土,率领族人,向东进发,去寻找新的乐土。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滩,到达新疆,然后沿天山北路东进,到达嘉峪关。入关后经河西走廊到秦州(天水),辗转到了

  • 门巴族的历史 ,门巴族人的悠久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属西藏边陲地区。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门巴族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 门巴族地区的土地、森林和草场等生产资料皆属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

  •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尕最制度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早在唐宋时期,“尕(因 ga上声)最”已作为回族教坊的宗教领导者或教法裁决人在我国回族聚居区出现,元时译作“哈的”,当时政府设立“回回哈的所”,以调解回族内部的民事纠纷和其他事务,元末明初,“哈的”(或“尕最”)流行于民间行使职司,后逐渐消失,唯撒拉族地区的一直保留到清末。 “哈的”与“尕最”为同

  • 鄂温克族的历史, 鄂温克族的族称族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据考古学和人类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在黑龙江,七游,石勒喀河洞穴中发现了具备鄂温克族体质特征的头盖骨,与头盖骨一起还发现了贝加尔湖地方特有文化与装饰,符合鄂温克人的传说。传说中鄂温克人的祖先生活在勒拿河、“拉玛”湖(即贝加

  • 怒族历史, 怒族的族称族源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 最早记载怒族的古籍,首推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蛮书》。该书在《南诏界内途程》中写道:“高黎贡山在主悄昌西,下临怒江。”书中记载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是西汉时开辟,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的官道和商道

  • 鄂伦春族族源及历史演进 ,鄂伦春族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关于鄂伦春人的族源,在我国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一源说于北室韦人;另一源说于女真人。但是从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中分析,与鄂伦春族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古老民族,是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室韦人在当时泛指黑龙江流域的所有民族。室韦分五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和大室韦。 其中的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