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乡族历史, 东乡族的姓氏有哪些

东乡族历史, 东乡族的姓氏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40 更新时间:2024/1/24 0:52:50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姓氏,据统计百家姓里也包含了许多的少数民族姓氏。而少数民族的姓氏都有着属于当地特色,在东乡族他们的姓氏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对于东乡族姓氏你了解多少呢?

东乡族的姓名,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伊斯兰教色彩,这与东乡族的族源、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原先是没有姓的,自十三世纪来到河州后,因受汉族化的影响,遂有用姓之习,并多采用以本民族人名的首音或尾音为姓的方法,因而产生了诸如马、买、巴、白、牙、丁、米、坡、下、且等姓,并以马姓最为普遍。

马姓所以居多,是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首音“穆”,取谐音“马”为姓,此外,还因村寨不同,而有不同的支系,称谓时要在马姓之前冠以村寨名,如拾拉泉马、东达恒马等。不同村寨的马姓分属不同的阿恒德,别的姓亦有类似情况。

东乡族中的汉姓,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几乎每一个东乡族人都有一个汉姓,究其来源,有的是皇帝赐姓。如高、赵、陈、康、张、等。有的是融合到东乡族中的别的民族,将其所采用的汉姓带进来。如蒙古族人把根据自己的习惯所采用的汉姓,如羊、妥二姓带进了东乡族。

现代的东乡族人,有姓之外,还有一个经名和汉名,有的仅有经名,没有汉名。所谓经名,即伊斯兰教名。由阿訇从《古兰经》中选取,或以伊斯兰教圣贤名为名,如穆罕默德、欧麦尔、素赖德、达吾德、海底彻、法图麦等。或以伊斯兰教历的贵重月份或日子为名,如斋月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尔德”;主麻(星期五)生的孩子,取名为“主麻”;或以阿訇学习经文的满拉为名,取名“满拉”。

由于经名用阿拉伯语,有的音节很长,称呼时很不顺口。东乡族人便把音节较长的经名加以简化,如伊斯哈克,简称哈克;优素福,简称优素;阿依舍,简称阿依或阿舍。有的地区在简化之后,加上一“子”字来称呼,如穆罕默德称作“穆罕子”。

取经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请阿訇取经名的时间,老教是在给婴儿喂奶前,新教是在婴儿出生后七天。取名时阿訇不进产房,由家人将婴儿抱出,阿訇对着婴儿先低声念大宣礼词,再念小宣礼词,念毕,在婴儿的耳朵上吹一下,先右耳,后左耳。然后,从《古兰经》中选取一个经名,告知家人。为婴儿所取经名,不得与婴儿的父母或兄姊重名,否则,必另起一个。但婴儿的经名可与已故的祖父母名字相同。

东乡族人有的既有经名,又有汉名。经名在本民族内部、家庭或宗教活动中使用;汉名在本民族外部,或与别的民族交往中使用。今天使用汉名者较为普遍。

东乡族人的称呼法是,平时见面称呼时,与汉族相同,一般用姓名全称,亦可只称其名;若在庄重的场合,采用经名加汉名的称呼法,如伊德莱斯·马正廉,库丽苏姆·白淑珍。书写时要在经名与汉名之间加圆点隔开。

为了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特别对那些有名望者,不直呼其名,而以其祖籍的村地名代替。有时,为了表示敬爱或亲近,还用一种亲昵称呼,即取经名中的首字音,再加“哥”字表示。

东乡族还有讳名的习俗,儿女禁称父母的名,妻子禁叫丈夫的名,年幼者不得直呼年长者的名,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而受到斥责。

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

东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乡族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民族,他们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东乡族文化。在东乡族的历史上也有着很多历史民人,而这些民人也为东乡族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东乡族的民人都有哪些吧。

闵福英,阿訇,他领导东乡族人民参加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循化、狄道等地发生的回民起义。1892年,甘肃严重干旱,粮价飞涨,人民无法生活,加上清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平时勾结汉族地主阶级实行歧视、剥削、压迫,从而引起了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的反清暴动。1894年循化撒拉族马右古禄棒、韩老四等,因教派纠纷,聚众械斗。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双城清兵全军覆没。闵福英率领起义军直攻河州城,其他各地回民纷纷响应。马万福(1849—1934),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创始人。

经名努哈。东乡族。东乡(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人,故又称马果园。其祖、父均为阿訇,属北庄门宦。22岁即收徒讲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往麦加朝觐并求学,受瓦哈比运动的影响,弃门宦而改宗“艾海里·逊奈”(遵经派)。光绪十八年学成回国,途经湖北,为老河口清真寺挽留开学年,次年始回故里。不久应聘到临夏漠泥沟家寺开学,主讲《古兰经》、圣训、认主学、教法等学科,历时10年,宣传其“尊经革俗”和“凭经立教”的主张。

玉良(1933—),甘肃东乡县人。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汪玉良自幼受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熏陶,喜爱文学。解放初曾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歌谣,并开始学习创作。汪玉良1952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6年毕业后,先在学校工作,不久调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1964年调省文联《甘肃文艺》杂志社工作。1971年调甘肃人民出版社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理事。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高山族历史, 台湾高山族是从哪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台湾高山族约有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1900万总人口的2%强。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1.6万多平方公里,占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高山族随着分布地区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泰雅、阿美、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雅美和平埔人等等。不过,在

  • 撒拉族历史简介, 撒拉族有啥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关于撒拉族的历史来源,本民族有如下口头传说:很久以前,在中亚撒马尔罕地方,有尕勒莽、阿赫莽两兄弟,在族人中很有威望,备受尊崇,但遭到国王的嫉恨,于是告别故土,率领族人,向东进发,去寻找新的乐土。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滩,到达新疆,然后沿天山北路东进,到达嘉峪关。入关后经河西走廊到秦州(天水),辗转到了

  • 门巴族的历史 ,门巴族人的悠久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属西藏边陲地区。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门巴族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 门巴族地区的土地、森林和草场等生产资料皆属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

  • 撒拉族历史 ,撒拉族的尕最制度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早在唐宋时期,“尕(因 ga上声)最”已作为回族教坊的宗教领导者或教法裁决人在我国回族聚居区出现,元时译作“哈的”,当时政府设立“回回哈的所”,以调解回族内部的民事纠纷和其他事务,元末明初,“哈的”(或“尕最”)流行于民间行使职司,后逐渐消失,唯撒拉族地区的一直保留到清末。 “哈的”与“尕最”为同

  • 鄂温克族的历史, 鄂温克族的族称族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据考古学和人类的研究,早在公元前2000年,即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在黑龙江,七游,石勒喀河洞穴中发现了具备鄂温克族体质特征的头盖骨,与头盖骨一起还发现了贝加尔湖地方特有文化与装饰,符合鄂温克人的传说。传说中鄂温克人的祖先生活在勒拿河、“拉玛”湖(即贝加

  • 怒族历史, 怒族的族称族源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 最早记载怒族的古籍,首推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地方志《蛮书》。该书在《南诏界内途程》中写道:“高黎贡山在主悄昌西,下临怒江。”书中记载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是西汉时开辟,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的官道和商道

  • 鄂伦春族族源及历史演进 ,鄂伦春族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关于鄂伦春人的族源,在我国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一源说于北室韦人;另一源说于女真人。但是从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中分析,与鄂伦春族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古老民族,是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室韦人在当时泛指黑龙江流域的所有民族。室韦分五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和大室韦。 其中的钵室

  • 独龙族的历史 ,太古之民独龙族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民族——独龙族。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是一处天工造化的人间秘境。春来,高山牧场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夏初,杜鹃满山,争奇斗艳;秋至,红叶斑斓,层林尽染;冬季,雪山皑皑,松柏挺立。走进这个“神秘的河谷”,人们留恋于风光绚丽的景色中,徜

  • 塔吉克族族称有着怎样的历史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族称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作为名称,根据一些资料来看“塔吉克”这一族名似为“石”,其理由如下: 一是,“塔吉克”古称“

  • 锡伯族历史, 锡伯族的是怎么由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锡伯族文化的历史悠久,说起锡伯族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在几千年前,锡伯族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民族,经过漫长时间的的积淀和发展变革,锡伯族发展成了现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模样。这其中锡伯族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来看看锡伯族的起源和由来吧。 历史上,锡伯族是个很少有人知晓、名不见经传的弱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