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鄂伦春族族源及历史演进 ,鄂伦春族的历史

鄂伦春族族源及历史演进 ,鄂伦春族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16 更新时间:2024/1/24 1:01:59

关于鄂伦春人的族源,在我国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一源说于北室韦人;另一源说于女真人。但是从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中分析,与鄂伦春族有比较直接关系的古老民族,是南北朝时期活动于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室韦人在当时泛指黑龙江流域的所有民族。室韦分五部,即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

其中的钵室韦与鄂伦春族有着极其相近的地方。首先,从居住方式上,《北史》记载钵室韦“人众多北室韦,不知为几部落。用桦皮盖屋,其同北室韦”。而“桦皮盖屋”是鄂伦春族一直保留的一种居住方式。据史料记载,钵室韦人与北室韦是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经济生活上,“饶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凿冰没水中而网取鱼鳖”,“皆捕貂为业”。这种渔猎经济正是鄂伦春族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室韦人“骑木而行,偌即止”。这种在雪地使用的滑雪板是鄂伦春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钵室韦称氏族为“穆昆”,称氏族长为“穆昆达”。“莫弗”可能就是“穆昆”的对音。种种情况表明,鄂伦春族是当时散居在黑龙江流域的钵室韦“不知为几部落”中的一支。

鄂伦春族从元朝开始就有了字记载的历史。《元朝秘史》和《黑龙江志稿》中都有“林木中百姓”的记载。“林木中百姓”泛指居住在森林中的民族,其中就包括鄂伦春族。

从清初起,则有了确切文字记载的鄂伦春族历史。

“鄂伦春”这一族称,始见于清初的文献记载。如“俄尔吞”、“俄罗春”,最后统一称为“鄂伦春”。关于鄂伦春的名称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因为鄂伦春语将“山顶”称为“鄂伦”,“人们”称为“春”;二是他们把驯鹿也叫“鄂伦”。因此“鄂伦春”也有“使用驯鹿的人”的意思。

康熙二十二年,即从1683年起,鄂伦春族就开始陆续被编入满洲的旗佐组织。当时被编进八旗组织,须征战服兵役的,称为“摩凌鄂伦春”,意为骑马的鄂伦春人;不服兵役,散居在山林中只清政府纳贡的鄂伦春人称为“雅发罕鄂伦春“,总为步行的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聚居在大小兴安岭。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还有众多蜿蜒流淌的河流。丰富的天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最适宜狩猎生活。居住在这里的鄂伦春人,无论在清代的征战中,还是在反抗沙皇俄国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独龙族的历史 ,太古之民独龙族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民族——独龙族。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是一处天工造化的人间秘境。春来,高山牧场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夏初,杜鹃满山,争奇斗艳;秋至,红叶斑斓,层林尽染;冬季,雪山皑皑,松柏挺立。走进这个“神秘的河谷”,人们留恋于风光绚丽的景色中,徜

  • 塔吉克族族称有着怎样的历史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族称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塔吉克”这一名称的意义,史无明文。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如果它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很可能是一个图腾名称。世界上许多古代部落都是以本部落所崇拜的图腾作为名称,根据一些资料来看“塔吉克”这一族名似为“石”,其理由如下: 一是,“塔吉克”古称“

  • 锡伯族历史, 锡伯族的是怎么由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锡伯族文化的历史悠久,说起锡伯族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在几千年前,锡伯族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民族,经过漫长时间的的积淀和发展变革,锡伯族发展成了现如今我们所熟悉的模样。这其中锡伯族究竟经历了怎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来看看锡伯族的起源和由来吧。 历史上,锡伯族是个很少有人知晓、名不见经传的弱小民

  • 塔吉克族历史 ,塔吉克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只要是到过塔什库尔干或接触过塔吉克文让情人用鹰翅骨制成鹰笛,以永远抒发他们誓化的人,都会说塔吉克是一个“鹰的民族”。这死追求自由幸福的心声。的确给人一种神奇而又神秘的感觉。 高山地带往往多雄鹰,而塔吉克人又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上,这似乎就是塔吉克族被称为“鹰的民族”的原因。但是,若

  • 锡伯族图腾 ,锡伯族的图腾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民族图腾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它代表着民族中最最崇高的存在。在锡伯族文化的长河中,奔跑着一匹长着翅膀的白马,它就是锡伯族人民崇拜的图腾“瑞兽”。那么你知道锡伯族的图腾有什么含义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传锡伯族人在穿越大兴安岭时,因山高谷深,行进困难。这时出现一形似马,声似牛,行走如飞而善解人

  • 阿昌族风俗简介 ,阿昌族有何风俗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 过去青年男女有

  • 揭秘萨满教:满族最原始的宗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

  • 壮族历史, 古代壮族的变迁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僚是壮语、布依语RAEUZ(我们)的汉语译词,中国古代岭南和云贵地区一些民族的泛称,系百越的一支,《魏书》称为古南蛮的别种。在岭南地区,僚常和俚并称。在云南、贵州一带,僚常与濮相混。自汉至唐分布于今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省和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汉武帝开西南夷时,在夜郎境内的民族大部分为“夷僚”。汉

  • 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孜别克族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上古中亚人种主要为伊兰人及操东伊朗语的印欧语裔族群中的印度─伊朗支。中亚地区既然是“文明的十字路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迎来了不同的族群,包括六世纪时入侵的突厥人、七世纪入侵的阿拉伯人和十三世纪入侵的蒙古人。突厥人在横跨欧亚大陆的突厥汗国(包括中亚)境内推行突厥语化。阿拉伯人的入侵导致了整个地区的伊

  • 门巴族历史 ,门巴族现状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巴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县。人口共5万余人,其中分布在我国实际控制区以内的仅有7475人,其余生活在错那县南部的印控区。“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