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历史上泼水节是怎么形成的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历史上泼水节是怎么形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4/2/4 0:27:47

泼水节的传说: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那么泼水节又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呢?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主名叫婻粽布的,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祥的新年。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坐北朝南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皇上为什么坐北朝南?我国古人很重视南方,帝王大都坐北朝南,天子诸侯见群臣以及卿大夫见僚属都是南面而坐;甚至在他们百年之后的陵寝,其墓碑也总是坐北朝南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对我国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我们知道:在我国,建房

  •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流放地怎么挑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放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有四大流放地,都位于偏远地区,那么这些流放地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呢?一、湖北(房县)房陵流放文化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

  • 东皇太一是谁?东皇太一的神话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皇太一是谁:出自屈原《九歌》中的篇名。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太阳神,即最高的天神。战国时期,楚国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于是把太阳神当做最强大的天神来祭祀。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诸多小说中将东皇太

  • 解读古人们所说的脑后有反骨的人不靠谱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伸手摸自己的后脑勺,有的人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突起。这样的一块突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有关“反骨”之说却让人心中难安。按照通俗的说法,脑勺平的人多是顺民,后脑勺有“反骨”的人大都有反叛之心,这种说法不可信任。而关于这个说法在《三国演义》里面被明显放大,诸葛亮就是通过魏延脑后的“反骨”和一些事情判断魏

  • 神话中法力排在前32的神仙:孙悟空垫底 谁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神话传说和著作,无一不彰显着古代人民的想象力。我们小时候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什么孙悟空、如来、女娲等等,都是如数家珍的人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古代神话人物TOP32,相信其中很多你都会很熟悉的。32.孙悟空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乃一仙石吸收天地

  • 古代的古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占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人都喜欢占梦,希望用占梦之法给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找一个合理说法。古书也记载了很多占梦的故事,《诗经》《尚书》《周礼》等经书里就有许多天子占梦的记载,而且梦境都与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比如:商高宗武丁因梦得到贤德的丞相傅说;周文王梦见天帝赐予他九年的寿辰,因而他活了97岁;武王因为做梦与占卜相同,

  • 登闻鼓制度:击鼓鸣冤这个词的制度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过去臣民或如今日之所谓“犯罪嫌疑人”,若有冤案或不服地方判决,可以直接到中央上诉。朝堂外置有一鼓,由升朝官掌管,臣民可击鼓上闻。这种“登闻鼓”,《晋书》上就有记载,此后历代都有设置。而宋代还有专设的与这面“鼓”有关的机构。宋初叫鼓司、登闻院,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鼓司为登闻鼓院,改登闻院为登闻

  • 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吐谷浑”这个名词怎么读?很多人都读错。“吐谷浑”的读音是:tū yù hún,发音:突欲魂。1、吐谷浑简介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廆嗣位,而二部马斗。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

  • 座主和门生: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种独特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明代的座主,是一个颇有份量的名词。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为读书人的晋升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途径。今人往往按现代的观点,对科举制度大加挞伐,窃以为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中国的政治,从势豪大户的博弈转而有了一点“仕”的特点,实得益于科举。像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救时良相,皆出身平民,若没有科举,他们就找不到由

  • 中国境内从古至今的四大风水宝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北京建城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政治中心,历来被风水学家认为是“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关于北京的最早记载是周武王当年封尧的后代于蓟丘——就是现在的北京。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曾是燕国的国都。辽代时被称作燕京或南京,是辽国的陪都。到了公元1153年,金迁都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