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坐北朝南什么意思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坐北朝南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4/2/4 0:27:51

皇上为什么坐北朝南?我国古人很重视南方,帝王大都坐北朝南,天子诸侯见群臣以及卿大夫见僚属都是南面而坐;甚至在他们百年之后的陵寝,其墓碑也总是坐北朝南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对我国相关历史文化的了解,“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

我们知道:在我国,建房子是很讲究房屋的朝向的。房屋大都背北正门向南,称为正房,而向东西的称为厢房。正房都是由家里的长辈住,这也体现里中国传统的“孝”。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出日落,而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面朝正南的房子总要比其他面向的房子在一天里获得日照更充足,所以久住在这个(面南)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简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

但那时我们的老祖先们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自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住在面南的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行八卦”之说。按其说法:东方为木,南方属火,西方为金,北方属水。而皇帝是龙的化身,当然要坐在水上去压火,这样才吉利呀!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皇帝,自然也要让天下丞民对他尽忠尽孝,住在面朝南的房子,坐在面朝南的座位上。

而《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当太阳处在正当中的位置时,照耀南方,使万物显明,都可以看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所以帝王取法离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接见群臣,听取天下政务,象征面对光明,治理天下。故而《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君王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称为“南面称王”或“南面称帝”。

与“南面”尊位相反,“北面”在古代却是卑位,这首先得从“北”字涵义入手进行解释。“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字就是两人背靠背的样子。因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北,乖也。二人向背。”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一方,总是背对敌人的,所以“北”这个字,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左传·哀公二年》:“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这里的“北”,就是“败”或“败逃”。因此古文中谈到打败仗时,常形容胜方“追奔逐北”。如《史记·高祖本纪》:“秦兵强,常乘胜逐北。” 秦汉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双音节的常用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后来“败北”除了指军事失败或失利之外,还被引申为在各种竞赛中失败。

古代君见臣及尊长见卑幼,均南面而坐,臣僚或卑幼都是站在南面的,也就是面朝北的。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称为“北面称臣”。《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以烹煮刘邦父亲来要挟刘邦退兵,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你项羽都是面向北面向楚怀王称臣,曾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请你分给我一杯羹。” 后来“北面”亦有认输、求降、求和的引申义。因为卑幼面向北方拜见尊长,所以拜人为师也称“北面”。这在《汉书·于定国传》中有例为证:“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北坐朝南,顺应天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土的五行色为黄色,土居中央,象征一统江山。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流放地怎么挑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五千年的历史中,流放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有四大流放地,都位于偏远地区,那么这些流放地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出来的呢?一、湖北(房县)房陵流放文化房陵,是中国四大流放地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放到这里的

  • 东皇太一是谁?东皇太一的神话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皇太一是谁:出自屈原《九歌》中的篇名。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太阳神,即最高的天神。战国时期,楚国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于是把太阳神当做最强大的天神来祭祀。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诸多小说中将东皇太

  • 解读古人们所说的脑后有反骨的人不靠谱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伸手摸自己的后脑勺,有的人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突起。这样的一块突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有关“反骨”之说却让人心中难安。按照通俗的说法,脑勺平的人多是顺民,后脑勺有“反骨”的人大都有反叛之心,这种说法不可信任。而关于这个说法在《三国演义》里面被明显放大,诸葛亮就是通过魏延脑后的“反骨”和一些事情判断魏

  • 神话中法力排在前32的神仙:孙悟空垫底 谁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神话传说和著作,无一不彰显着古代人民的想象力。我们小时候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什么孙悟空、如来、女娲等等,都是如数家珍的人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古代神话人物TOP32,相信其中很多你都会很熟悉的。32.孙悟空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乃一仙石吸收天地

  • 古代的古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占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人都喜欢占梦,希望用占梦之法给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找一个合理说法。古书也记载了很多占梦的故事,《诗经》《尚书》《周礼》等经书里就有许多天子占梦的记载,而且梦境都与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比如:商高宗武丁因梦得到贤德的丞相傅说;周文王梦见天帝赐予他九年的寿辰,因而他活了97岁;武王因为做梦与占卜相同,

  • 登闻鼓制度:击鼓鸣冤这个词的制度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过去臣民或如今日之所谓“犯罪嫌疑人”,若有冤案或不服地方判决,可以直接到中央上诉。朝堂外置有一鼓,由升朝官掌管,臣民可击鼓上闻。这种“登闻鼓”,《晋书》上就有记载,此后历代都有设置。而宋代还有专设的与这面“鼓”有关的机构。宋初叫鼓司、登闻院,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鼓司为登闻鼓院,改登闻院为登闻

  • 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吐谷浑”这个名词怎么读?很多人都读错。“吐谷浑”的读音是:tū yù hún,发音:突欲魂。1、吐谷浑简介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廆嗣位,而二部马斗。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

  • 座主和门生: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种独特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明代的座主,是一个颇有份量的名词。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为读书人的晋升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途径。今人往往按现代的观点,对科举制度大加挞伐,窃以为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中国的政治,从势豪大户的博弈转而有了一点“仕”的特点,实得益于科举。像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救时良相,皆出身平民,若没有科举,他们就找不到由

  • 中国境内从古至今的四大风水宝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北京建城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政治中心,历来被风水学家认为是“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关于北京的最早记载是周武王当年封尧的后代于蓟丘——就是现在的北京。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曾是燕国的国都。辽代时被称作燕京或南京,是辽国的陪都。到了公元1153年,金迁都北

  • 细说古代历史上科举的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们常说,读书人如果可以高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跳过了龙门,从此脱离凡胎肉身,飞黄腾达。这对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扭转命运的学子们来说,的确是形象的比喻。那么,北京城里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龙门”呢?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