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橘北枳的典故

南橘北枳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2/16 1:52:00

南橘北枳,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智者叫晏子的曾经说过一句话“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因为事物的条件环境等变了,所以才会这样。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故事: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集思广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

  • 庄生梦蝶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庄生梦蝶 【拼音】:zhuāng shēng mèng dié 【解释】: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

  • 徐市求仙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徐市求仙 【拼音】:xú shì qiú xiān 【解释】:比喻和讽刺某些人长生不老的妄想,也有的用来比喻事情根本不可能办到。 【成语故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诞生于邯郸)到齐地琅邪山(今山东省胶南县境内)巡游。当地有个名叫徐市(又名徐福)的方术士得知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

  • 倾箱倒箧(qi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倾箱倒箧 【拼音】:qīng xiāng dào qiè 【解释】:箧:小箱子。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 【成语故事】: 晋朝时候,太尉郗鉴很喜爱他的女儿,他听说司徒王道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很好,就叫人前去做媒。媒人把意思和王道一说,王道就请他到东厢房去看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

  • 泰山压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泰山压卵 【拼音】:tài shān yā luǎn 【解释】: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成语故事】: 孙惠是晋惠帝时齐王冏的谋士。在齐王失败之后,孙惠受到了成都王的重用,后来成都王起兵攻打长沙王,孙惠十分失望,才退隐。不久,东海王在下邳起兵

  • 苦心孤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②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指一个人在某行业学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诣:指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其深。 诣 yì〖学问等〗所达到的境界 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

  • 左提右挈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 左提右挈 【拼音】: zuǒ tí yòu qiè 【解释】: 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成语故事】: 在一次围猴的过程中,有一个大母猴抱着一个小猴突围出来了。这个母猴突围的时候,背着一个别人的猴,自己还抱着一个自己的猴。跑到一棵枯树上,再没有地方可跑了

  • 茕茕孑立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茕茕孑立成语解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隅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 不辨菽麦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注音】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荒淫无道,经常滥杀无辜,群臣经常互相倾轧。大臣栾书、中行偃在宠臣匠丽氏家里活捉晋厉公,并在两年后处死晋厉公。由于晋襄公的大儿子是白痴,连豆子、麦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儿子周子为晋悼公。 【出处】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