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箪食瓢饮的典故

箪食瓢饮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78 更新时间:2024/1/23 9:24:54

箪食瓢饮的意思是什么?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食”有两音:1.sì意思是喂养,提供食物;2.shí意思是动词吃,食用,或名词食物。“食”此处应读sì,词性与"饮"相对。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箪食瓢饮的故事:

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其中得意门生有七十二个。而在这七十二人中,他最喜爱和器重的是颜回。颜回身材不高,性格内,沉静寡言。

颜回对孔子十分尊敬。他对孔子的教诲身体力行,有了错误就努力改正,从不再犯第二次。孔子曾经说过:“自从我收了颜回这个学生,其他的学生对我更亲了。”

孔子对颜回的德行也很尊敬。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曾给予高度的肯定:“其心三月不违仁,其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

有一次,孔子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在路过匡邑的时候,突然遭到匡人的围困。颜回和其他几个跟着孔子一起周游的学生被冲散了,等到危险过去,颜回赶到孔子身边。孔子说:“颜回,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回认真地说:“先生在,我做学生的怎么敢死呢!”孔子听了非常感动。

又一次,孔子问颜回道:“颜回,你家里穷,房子也小,为什么不去求个一官半职呢?”颜回回答说:“学生有些薄田,虽然收入不多,但吃穿已经够了,而且还有琴瑟可以娱乐。只要能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必出去做什么官呢?”听了颜回的回答,孔子感叹地对学生们说:“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那么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他却十分乐观。他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呀!”

遗憾的是,颜回二十九岁时,即头发全白,不久便与世长辞。死时,家中贫穷得竟买不起棺木,其父央求孔子卖掉马车来葬颜回,孔子未许,原因是有才无才,都是我的弟子,别人死的时候我没有这样做,那么在颜回身上,我也不该例外。后来众同窗中有家境显赫者欲厚葬颜回,孔子也不许,然而终究还是厚葬了,孔子因此而叹息:颜回视我如同父亲一般,我却不能拿颜回当儿子,这不是我的原因啊,是你的同学们要这样做的啊。由此可见,颜回不单是为孔子所器重,在同窗中也是极被敬重的。

后来,人们根据孔子所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颜回)也不改其乐”,引申出“箪食瓢饮”的成语。

基本信息:

【名称】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piáo yǐn[1]

【解释】箪: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筐饭,一瓢水。[2]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事例】而又有~,足以不死。★唐·韩愈《与翱书》

【近义词】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反义词】大吃大喝、穷奢极侈、大快朵颐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生活简朴

【英】poor<live simply on a bamboo dish of rice and a gourd of drink>

成语解释: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成语举例: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唐韩愈《与李翱书》)

常用程度:正常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生活简朴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春秋战国

成语辨形:瓢,不能写作“飘”。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颠倒衣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颠倒衣裳的文言文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

  • 虚左以待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虚有其表是什么意思?一般形容外表好看,实际上不行同义词是有名无实。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虚有其表的历史故事吧! 虚有其表的故事: 萧嵩是唐朝开国老臣萧瑀的曾侄孙,他身材魁伟高大,容貌秀美,还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

  • 比肩继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比肩继踵的意思是什么?比:紧挨着;踵:脚跟。肩紧挨着肩,脚紧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那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比肩继踵的历史成语典故: 春秋后期,楚国雄踞南方,成为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因此有许多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前来结盟。齐国与楚国相隔不远,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 涸辙之鲋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涸辙之鲋是什么意思?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自《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不妨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涸辙之鲋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庄子的学者。由于过分

  • 博士买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博士买驴”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喜作长文空文者的经典笑谈。空洞文风问题因何出现?不懂写作技巧,胡乱成篇者,有之;认为长才有分量、有水平,才能说明问题者,有之;无心正事,东拼西凑,敷衍糊弄者,有之;卖弄学问,显摆渊博,习而惯之者,亦有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博而

  • 食言而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食言而肥是指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食言”,据《尔雅》解释:“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这就是说:凡假话都可以叫做“食言”。因为吃的东西,吃下就没了。假话也如此,说过就完了,不需要实行和兑现的。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即为“食

  • 木梗之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木梗之患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木梗之患的历史故事: 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

  • 白龙微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龙微服"这条成语,比喻的就是贵人隐藏身分,微服出行,也有时进一步指这样隐瞒身份,恐怕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龙微服的历史成语故事: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

  • 河东狮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河东狮吼,成语,比喻妇人妒悍。典故出自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中苏东坡写的一首诗取笑陈:“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不过

  • 舍本逐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