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欺暗室的典故

不欺暗室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4/1/18 22:55:52

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出自 唐·骆宾《萤火赋》。那此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不欺暗室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不欺暗室的历史故事:

卫灵公夫人晚上闲坐,听见外面有辚辚的车马声,可是到了大门口声音却停了,过了一会车马声又了响起来。

卫灵公问夫人:“你知道是谁吗?”夫人说:“这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

夫人说:“我听说:过大门要下车,以表示尊敬。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信誓旦旦,不会在黑暗中改变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尽忠职守。他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忘记礼节的,应该是他了。”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回来,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夫人给灵公上酒道贺。灵公说:“你为什么要我道贺呢?”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现在知道还有一个和他一样的人,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臣了。国家多贤臣,国家就多福分,为什么不道贺呢?”灵公说:“说得好!”就把真象告诉了夫人。正如诗经上所说:“我闻其声,不见其人。”

成语基本信息:

近义词:暗室不欺 光明磊落

反义词:暗室欺心

发 音:bù qī àn shì

释 义: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 事。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洛阳纸贵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此成语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很多人都知道,

  • 如振落叶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如振落叶的意思是什么?一般形容轻而易举。这个成语出自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成语历史故事吧! 如振落叶的故事: 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

  • 惴惴不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惴惴不安是什么意思?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感到不安。这个成语出自出自《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私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这

  • 呆若木鸡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呆若木鸡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名叫斗鸡的赌博游戏,这种游戏在各国的宫廷里十分流行。帝王将相们在酒足饭饱以后,无所事事,常常用斗鸡来消磨时光,比赛输赢,从中取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特别爱好斗鸡这种赌博游戏,他虽然也饲养一些斗鸡,却因为驯养得不好,总是失败。于是齐王便下令张榜招募驯养

  • 怙恶不悛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怙恶不悛什么意思?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与典故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吧! 怙恶不悛的历史成

  • 群策群力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群策群力是什么意思?群:大家一起。策:谋划。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用法:形容遇到问题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力想办法。出自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那这个成语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群策群力的历史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扬

  • 草菅人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草菅人命是什么意思?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这则成语多用于形容官吏草率处理案件,使无罪者屈死。也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草菅人命有着怎样的的历史典故和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草菅人命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称霸了天下。为了

  • 伐性之斧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伐性之斧是什么意思?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为害身心的事物。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成语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分享伐性之斧的成语故事! 伐性之斧的故事: 世界上的事物是为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为这些事物存在的。如果音乐听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听。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

  • 以羊替牛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以羊替牛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以羊替牛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它的寓意是什么?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以羊替牛的故事: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

  • 枭将东徙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枭将东徙常被用来表示“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毕竟“治根不治本”不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任何事都应从其本身着手,从而解决问题。枭将东徙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枭将东徙的故事: 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