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宝塔的由来与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塔是怎么来的

宝塔的由来与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塔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2/4 7:47:00

塔,梵语音译“窣堵坡”,意译高显或坟,又可译作塔波、塔婆、浮屠、浮图,因以珍奇宝物作为装饰,通称宝塔,简称为塔。

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瞻仰释迦世尊,便建宝塔来供奉佛骨舍利,宝塔最初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的钵盂,因此又称做“覆钵式”。

佛教的礼仪,佛弟子见宝塔如见佛陀,必须恭敬、供养、赞叹、礼拜。佛弟子若前往建有宝塔的寺院,须于塔下恭敬合掌,顺时钟方绕塔三匝,念诵佛号。佛教的高僧大德圆寂后,人们遵循佛制,建宝塔供奉高僧的舍利(即遗骨)。

佛教僧团有“生住丛林死入塔”的定制。佛教寺院将年老体衰的僧尼供奉于“如意寮”养老治病,僧尼圆寂后,由寺院统一安排,将其火化后的遗骨安放于普同塔内(因许多灵骨同入一塔,亦称为海会塔),历代祖师高僧大德则单独建塔供奉。每年清明节、中元节、腊月下旬、正月初一,寺院组织常住大众祭扫普同塔,礼拜历代祖师,缅怀追思先大德的功德。

宝塔的结构一般由塔基、塔身、塔檐、塔刹、轮相组成,并配以弯脊、回廊、飞檐、雕梁、画栋、斗拱、雀替、鸟兽、铃铛为装饰。

隋唐以前,佛教以塔为寺院建筑中心,其殿堂环绕宝塔。唐以后,宝塔逐渐成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寺院的配套建筑设施,此时的塔大多位于寺院最后一进院落,或建于寺院旁侧形成单独的塔院。宝塔虽不处在中轴线和正中位置,但其地位的重要性非一般殿堂可比较。

塔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如覆钵式、楼阁式、亭阁式、无檐式、单檐式、密檐式、半圆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立锥形、立柱形等等。

塔的建筑装饰材料很多,有砖、木、石、陶、金、银、铜、铁、玉、象牙、水晶、琉璃等等。

塔的层次分别为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十一级、十三级不等,高度则视比例而定。

塔的作用非常广泛,有供奉佛教高僧大德灵骨的舍利塔、肉身塔、瘞发塔;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惜字塔、焚纸塔、镇妖塔、镇河塔、状元塔、烈士塔;也有登高眺远、观赏景致的望山塔、临江塔;还有作为其他部门和领域特殊用途的,如灯塔、电视塔、航标塔、瞭望塔、发射塔、指挥塔。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建筑艺术受到佛教化影响,古代的建筑师将佛教宝塔的深远文化内涵融入中国园林建筑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宝塔营造艺术,宝塔的建筑装饰风格也由最初比较单一的形式,变化而为千奇百态、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式宝塔。

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中,就有很多历史悠久、造型别致、工艺独特、风格迥异的宝塔,如西安大雁塔、西安小雁塔、法门寺佛指塔、北京佛牙塔、北京白塔、五台山白塔、杭州雷峰塔、杭州六和塔、少林寺塔林、大理崇圣三塔、桂林日月双塔、广州六榕塔、南岳三生塔、岳麓山五轮塔、上海龙华塔、苏州虎丘塔、松江方塔、邵阳东塔、开封铁塔、开封兴慈塔、洛阳嵩岳塔、定县料敌塔、太原连理塔、浑源圆觉塔、历城四门塔、历城九顶塔、应县木塔、泉州开元塔、梅州千佛塔、九江文胜塔、南京吉祥塔、常州天宁寺塔、南岳金刚舍利塔、岳阳万佛塔、怀化太和塔、长沙佛光塔等等。

起源于印度恒河文明的宝塔随佛教来华后,被中国文化吸收、兼容,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建筑一门独特的构造艺术。可以说,宝塔不再是佛教一家专用的宗教文化建筑物体,它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成为各地风景名胜景区中一处独特亮丽的景点和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惊蛰节气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惊蛰节气的由来和习俗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

  • 八卦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八卦”的源起是远古先民对于宇宙空间的感触和认识表现,也是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记事符号。“八卦”的最初用途与前面的四方台“结绳记事”一样,记录生产基地的状况和变化。后来逐渐演进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和占卜未来事情。探讨“八卦”的由来还需回到“无字天书”的上古时代,由“八卦”的 “阴阳爻”、“八卦成图” 和“太

  •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游玩,走到荆山(现湖北省襄樊南漳县巡检镇城南约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岩,传说是卞和采玉处),看见一风凰在块石头上,他看了几天、每天风凰都在此石上,他确定这一定是块好玉石,他就将此石搬回家,将此石献给楚历王。历王叫玉工看、玉工说:石也不是玉。厉王说:竟敢欺哄本王,来人将此右脚刖去

  • 纸币的起源 ,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

  • 谥号庙号的由来,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

  • 财神节的由来 ,古代传统节日财神节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每年正月初五专祭财神。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临清每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为财神会,唱戏三天。潍县是七月二十一日为祭财神日。其财神庙有对联云:“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

  • 中元节简介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

  • 妈祖庙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的妈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妈祖 ,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

  •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观音作为民间信仰的核心,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最清楚。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不守妇道,有时竟趁着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会。做丈夫的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