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户籍制度与土地直接联系着,而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何时?

户籍制度与土地直接联系着,而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何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3/12/9 7:36:34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此后,经过三国至南北朝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展现了我国户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户籍制度的发达。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制度简介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户籍是登记、管理人户的册籍,亦称籍帐。

户籍演变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

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

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

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户籍遂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客户,并按土地多少分别户等(农村分五等)。同时,设置各种单行的田亩帐册图簿,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出去。宋取消人口税,仍征丁口之赋,差役也按丁抽派,因又有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王安石主政时行保甲、完税诸法,许多地方又取消丁帐等,改设甲册,并作抽练兵勇之用,亦常作为催科、征赋之据,但亦限于男口。

宋以后,金的户籍登记包括男女老少,较宋为全面。元代则户类、户等复杂,户籍制度颇乱。

明初整理户籍,进行人口普查,颁发户帖,登记户种(民户、匠户等)、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各口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相当完备。又在户帖的基础上建立黄册,除记录户帖项目外,并列徭役税粮科则。黄册十年编造一次,十年内的变动也登录,借以调整赋役。地籍则另有鱼鳞册,与黄册并行。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大部分赋税都按田亩征课,鱼鳞册更为重要,黄册改以户籍为主,但这时仍有部分税银按人丁征收。

清初,户籍散失。顺治初,为征收丁银,行户籍人丁编审制度:将户籍分为军、民、灶、匠四类,以户为单位核登丁口,三年(后改五年)一造丁册,其他人口不备载。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后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其后逐步实行摊丁入地,丁银全部并入田赋,人丁编审作用消失。乾隆五年(1750)首令岁奏民数,次年规定通过保甲系统统计男女老少全部人口,保甲成为户籍管理的基础,一直沿用下来。这时,户籍已与赋役无关了。

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是维护政权统治和征课赋役的基础,故历代都十分注意户籍。中国的户籍历史甚久,记录丰富,制度日趋完备。但是,在封建社会前期,依附农制盛行,世族、豪强与国家争夺农民,荫庇丁口,户籍制度并未能顺利执行。而役重于赋,以及课人口税,亦造成人民流亡,使户籍失实。

后期,赋役征课渐从以人丁为主转为以田亩为主,分租制下的佃户减免直接负担,客户入籍为户籍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地方官为了保留地方财力和层层贪污自肥,也多方隐瞒户口,假报名姓。

如明代上报户籍用黄册,许多州县征收税粮则用白册(亦称实征册),两不相符;一些胥吏手中又自有私册,乃至州县长官亦不能过问。清初之丁册,只是当差人数,实际丁口数并不只此。摊丁入地以后,户籍与赋役完全脱钩,登记的户口才比较接近实际。但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征课作用后官吏更自因循,仍难精确。

标签: 中国户籍制度

更多文章

  • 吃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古代吃饭又有着怎样的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吃饭

    吃饭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人人一日三餐,餐餐都必不可少。可你知道吗?这古人吃饭是十分的有讲究。这最早的理礼仪就源于在吃饭上,毕竟这民以食为天。首先这什么人吃什么饭都有讲究,而且这饭菜的摆放方式、这客人的座位顺序都是十分有讲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桌子的左边放

  • 历史中真实的“钦天监”到底干嘛的?它有什么历史沿革?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钦天监,历史沿革

    在一些明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钦天监这个词语,什么预测天气、占卜吉凶、识人断命、解释异象,几乎没有什么是钦天监不会的,由于钦天监经常与玄学连在一起,显得尤为神秘,让人觉得钦天监大概就是一个遍布神棍的地方,而历史中真实的“钦天监”到底干嘛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

  • 刘娥垂帘听政后,与名相王曾是怎么计逐权臣丁谓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娥,王曾

    刘娥垂帘听政与宋仁宗时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宽松风气盛行,诞生了诸多名臣才子,连中三元的王曾不仅仅是赫赫有名的学霸,更是一代名相,计逐权臣丁谓为人所津津乐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太后刘娥与小赵祯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的建议便是王曾所坚持的成绩,这是依旧东汉时期的

  • 历史上真有“狸猫换太子”吗?刘娥是否是该案的幕后主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娥,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由于事涉皇室秘辛,再加上包拯办案不畏权贵,因而自古以来便广为流传,并相继演化出大量戏曲、文学作品,现代影视作品同样对其多有改编。那么,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真的是该案的幕后主使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狸猫换太子“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

  • 赵恒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功绩,但刘娥为何能被如此宠爱?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恒,刘娥

    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功绩,但是赵恒所娶的妻子中,却有一位非常有才的女人。她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她终结了天书运动,极力避免党争,还发行了交子,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为四川成都人,出身贫寒,自幼丧父,跟随外祖母家的亲

  •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丝绸之路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那么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呢?它是怎么开通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

  • 从元朝历史来看,行省制度怎么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

  • 史官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在《吕氏春秋·先识篇》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

  • 北宋的收入水平是怎样的?放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什么等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收入水平

    两宋王朝有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贩夫走卒都穿。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白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

  • 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形成了怎样完备的“采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乐府

    西汉时期的“乐府”除了具有一些基础职能之外。还增加了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唱和演奏等。可以说此时的汉代乐府更像是一个,兼具各类与音乐有关事宜的“乐团”。而且也没有脱离音乐机构的属性。实际上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由于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也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