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37 更新时间:2023/12/9 10:14:59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那么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呢?它是怎么开通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

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略。西域本三十六个国,后来分裂至五十多个,都位于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汉武帝听说被匈奴侵犯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意,就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应募。

建元二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了10年,终于寻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这时大月氏已不想攻打匈奴而继续西迁,张骞没有达到目的,在西域待了一年多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适逢匈奴单于死,国内大乱。

元朔三年,张骞趁机回到大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被封为太中大夫

。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张骞归国后,汉武帝曾遣使探求通过罗马开辟一条不经匈奴而到大夏的交通线,但是没有成功。后来汉军击败匈奴,取得了河西走廊地区,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霍去病在祁连山大破匈奴后,张骞建议联络西域强国乌孙,以断匈奴右臂。

元狩四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张骞到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被张骞派往西域其他国家的副使也陆续回国。

乌孙使者见大汉人众富厚,回国归报后乌孙渐渐与大汉交往密切,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但是,西域诸国仍未完全摆脱匈奴的控制,楼兰、车师等国在匈奴的策动下,经常劫掠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臣和商队。

为了确保西域通道,元封三年,汉将王恢率骑兵击破楼兰,赵破奴率军击破车师。元封六年,西汉又与乌孙王和亲,联合挟制匈奴。

同时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取得大宛的优秀马种汗血马,汉武帝派李广利领兵数次进攻大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

汉武帝太初四年,汉武帝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此后,西汉政府就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投降,西汉政府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最终胜利,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常驻官员,派士卒屯田,设校尉统领保护,使汉族同新疆少数民族交往更加密切。

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从西汉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时代。

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也始于丝绸之路。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长安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天凤三年,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联系,丝绸之路中断。

标签: 西汉丝绸之路

更多文章

  • 从元朝历史来看,行省制度怎么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

  • 史官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在《吕氏春秋·先识篇》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

  • 北宋的收入水平是怎样的?放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什么等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收入水平

    两宋王朝有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贩夫走卒都穿。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白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

  • 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形成了怎样完备的“采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乐府

    西汉时期的“乐府”除了具有一些基础职能之外。还增加了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唱和演奏等。可以说此时的汉代乐府更像是一个,兼具各类与音乐有关事宜的“乐团”。而且也没有脱离音乐机构的属性。实际上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由于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也形成了

  •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经有哪些关于古蜀国的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代,古蜀国

    古蜀国,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名字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李白在他著名的《蜀道难》中曾描述过古蜀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蜀人大致是商代到战国后期,主要活动在四川盆地的西部,

  •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从商代晚期出现并流行于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罍,商代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罍是什么《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

  • 明清传奇是怎么发展而成的?那么为何号称“词山曲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

  • 石质材料作为篆刻用材,明清以来为何多为印人所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篆刻,明清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也

  • 古代为了初学者的方便,在学习篆刻的工具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篆刻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临渴掘井”,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与成绩。篆刻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贱则

  • “南风知我意”在古代流传甚广,出自南朝哪首乐府民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南朝,乐府民歌

    “南风知我意”是流传甚广的诗句,原句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