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娥垂帘听政后,与名相王曾是怎么计逐权臣丁谓的?

刘娥垂帘听政后,与名相王曾是怎么计逐权臣丁谓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65 更新时间:2023/12/24 7:54:57

刘娥垂帘听政与宋仁宗时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宽松风气盛行,诞生了诸多名臣才子,连中三元的王曾不仅仅是赫赫有名的学霸,更是一代名相,计逐权臣丁谓为人所津津乐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太后刘娥与小赵祯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的建议便是王曾所坚持的成绩,这是依旧东汉时期的旧例,为此与丁谓发生了不少争执。要知道,丁谓早在宋真宗时期就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正宰相,一时风光无限。

虽说,丁谓年轻时被誉为“文追韩柳,诗似杜甫”,也做过不少为国为民的好事,但此后也因为争名逐利而成了“奸邪之臣”,因此王曾惹上了丁谓可不是一件“好事”。

在丁谓看来,刘娥不过是女流之辈,小赵祯也好糊弄,大事与太后商量、小事则由宦者雷允恭传话盖章即可,希冀与雷允恭内外联络以达到大权我有的“地步”。

为何说王曾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呢,事实上就实力而言王曾不如丁谓,因此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就如同徐阶表面服帖严嵩一般,低眉顺眼、伺机以待。

在丁谓的坚持下,诸大臣议政大多只与太后会面,其余人等又以丁谓马首是瞻,在这种情况下王曾即使想要向太后刘娥揭发丁谓也无计可施。

因此,王曾在丁谓面前表现得如同温顺绵羊,甚至于自身无子希望侄子入嗣的小事也请丁谓一同汇报太后,也正是如此,丁谓中计了。在丁谓看来,寇准等人已经被贬谪,王曾又如同小媳妇般温顺,与太后会面也就无甚威胁了,而这却成了丁谓“犯事”的开始。

外有丁谓、内有雷允恭,两人同流合污,可以称得上一条船上的蚂蚱,因此王曾从雷允恭入手,收集了不少证据。

雷允恭主持宋真宗陵墓建设,擅自移墓导致进水,王曾就此告了一状,此后趁热打铁,将丁谓、雷允恭之间的勾当统统讲与了刘娥,虽说刘娥有“吕武之才”,但却无“吕武之恶”,听闻如此自然饶不得二人。

时人歌谣唱到“欲使天下清,拔去眼中钉”,雷允恭犯事处死,丁谓则一落千丈,被罢相贬谪去了崖州。王曾计逐权臣丁谓为人称道,堪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正是有此城府,丁谓之倒台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不过,王曾与徐阶又有所不同,虽说都是暗下发力挤垮了“老上司”,然而徐阶却成了另一个严嵩,而王曾依旧是王曾。

虽说王曾绵里藏针,但其官声灼灼、政绩也不错,以至于百姓为其立下生祠以纪念祈福。曹利用也曾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正宰相,就资历而言还要比之丁谓老,然而“小年轻”王曾冒头排在了上头,这使得曹利用不大高兴,因此处处说王曾坏话。

事实上,曹利用此人并无大恶,相反还致力于制裁侥幸小人,其“获罪”的很大缘故是由于“不善变通”,得罪了太后刘娥及宦者。因此,虽说曹利用对于王曾有些仗势欺人倚老卖老,但于政务上却还属忠直,所以王曾在其落魄之时没有选择落井下石,甚至为其发声。

王曾有一言“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这是说给范仲淹的,虽说是解释自己为何举荐人才却不公开,但却也是大公无私的一种德行。范仲淹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操守,“文正”便是最好的赞颂,而王曾,巧了也是“文正公”。

标签: 刘娥王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有“狸猫换太子”吗?刘娥是否是该案的幕后主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娥,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由于事涉皇室秘辛,再加上包拯办案不畏权贵,因而自古以来便广为流传,并相继演化出大量戏曲、文学作品,现代影视作品同样对其多有改编。那么,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真的是该案的幕后主使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狸猫换太子“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

  • 赵恒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功绩,但刘娥为何能被如此宠爱?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恒,刘娥

    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功绩,但是赵恒所娶的妻子中,却有一位非常有才的女人。她就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她终结了天书运动,极力避免党争,还发行了交子,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为四川成都人,出身贫寒,自幼丧父,跟随外祖母家的亲

  •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它又是怎么开通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丝绸之路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那么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具体状况如何呢?它是怎么开通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

  • 从元朝历史来看,行省制度怎么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

  • 史官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在《吕氏春秋·先识篇》中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

  • 北宋的收入水平是怎样的?放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什么等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收入水平

    两宋王朝有一个绰号,就是“富宋”。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出名丰厚。城市经济也热闹,老百姓也腰包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贩夫走卒都穿。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白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

  • 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形成了怎样完备的“采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乐府

    西汉时期的“乐府”除了具有一些基础职能之外。还增加了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创作音乐以及进行演唱和演奏等。可以说此时的汉代乐府更像是一个,兼具各类与音乐有关事宜的“乐团”。而且也没有脱离音乐机构的属性。实际上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武帝设立“乐府令”之后。由于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也形成了

  •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经有哪些关于古蜀国的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代,古蜀国

    古蜀国,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名字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李白在他著名的《蜀道难》中曾描述过古蜀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蜀人大致是商代到战国后期,主要活动在四川盆地的西部,

  •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从商代晚期出现并流行于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罍,商代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罍是什么《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

  • 明清传奇是怎么发展而成的?那么为何号称“词山曲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