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为何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

曹操为何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4/2/19 22:04:2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占领汉中后,没有趁势继续夺取西川,是不是他的战略失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率领军队主力开始攻打盘踞汉中的张鲁。七月,曹操击破张鲁军队主力,占领南郑。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占领汉中。在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司马懿和刘晔建议曹操继续进军,与刘备交手,占领西川。但是,曹操用刘秀的那句话回答了他们,人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乎?最终,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于十二月率领主力回师。

由于曹操率领主力撤退,这使得留守汉中的夏侯渊遭受了刘备的攻击。由于汉中是西川北方的门户,失去了汉中,西川就有唇亡齿寒的危险。所以刘备动员了西川所有的力量对汉中进行争夺。在战斗中,夏侯渊阵亡。曹操闻讯后,只得率领主力前来救援。可是,由于战场形势已经改变,曹操最终承认汉中之战的失败,率领军队撤出汉中。

后来,有人对这段历史进行评价,认为曹操当初在占领汉中后,没有趁势进军西川,消灭刘备在西川的势力,是他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如果当时他听取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占领了西川,就不会有后来的定军山之败,夏侯渊也就不会战死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从当时的历史来看,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七月就击破了张鲁,占领了汉中的中心城市南郑,张鲁溃逃巴中。而这个时候,刘备正因为荆州的归属权的争夺,在和孙权在湘水对峙,西川一片空虚。

当时的形势正如司马懿所说的,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征江陵,此机不可失。现在我们攻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入蜀,势必瓦解。而刘晔也说,刘备取得西蜀不久,蜀人尚未归附。我们现在取得汉中,蜀人震恐,他们的势力肯定自会倾覆。以曹公你的英明神武,乘其倾覆之机而进军,没有不攻克的。今不进取,必为后忧。

确实,假如这个时候曹操发动对西川的进攻,肯定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不过,曹操却放弃了大好的时机,没有发动向西川的进攻,自然也有着他自己的理由。我们就曹操的角度对他的这一决策做个分析。

首先,司马懿和刘晔都看到了刘备刚刚占领益州,众心未附的有利形势。不过,他们却没有看到自己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情况。曹操在当时虽然击破了张鲁,占领了南郑。可是,张鲁率领残余势力躲到巴中,并没有完全消灭。

同样的,在关陇地区,曹操也是刚刚征服。在这片土地上,曹操的军队和当地割据势力往复厮杀,一时之间,难以平定。所以说,在后方没有安定的情况下,曹操就开始对西川进军是冒险的。

而且,西川已经被刘备占领了一段时间,虽然还有一定的反抗势力,但是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治理下,也要比曹操面对的反抗势力小得多。这也是刘备能够放心率领主力去荆州和孙权进行争夺的原因。从这一方面来看,是对曹操不利的。因此曹操专注先平定张鲁,到十一月的时候张鲁投降,汉中之战才算告一段落。

第二个原因是曹操的根本在河南河北,汉中并不是他的根本重地。曹操在经过长时期的征战,终于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被开发的主要地区,人口密集,物产丰富。曹操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向四周发动统一战争。

在这块根据地的周围,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江南的孙权和荆州的关羽。他们一直对曹操的根据地虎视眈眈。尤其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多次向曹操发起挑战。在将南郡借给刘备,集中兵力后,更是如此。曹操虽然身在汉中,但是心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两个心腹大患。因此,曹操的军队主力只能短时间的用于其他方向,随时准备回援根本重地。这也是曹操急于结束汉中之战,不愿意开辟新战区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夺取西川不易。曹操如果依照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发起对西川的进攻。虽然在初期可能取得一定的战果,不过难以取得消灭刘备在蜀中势力的目标。

这是因为西川的险固的地形造成的。在后来的钟会灭蜀之战中,钟会虽然占领了汉中,依然被姜维阻止在剑阁之下。如果不是邓艾偷渡阴平,钟会很可能就只能无功而返了。

曹操如果要进军西川,他要面对的对手是诸葛亮。刘备出兵荆州的时候,让诸葛亮镇守成都是有他的用意的。诸葛亮即便打不过曹操,但是防守曹操的进攻还是能够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七月占领南郑,刘备马上就和孙权议和,率领军队回西川了。如果曹操发动对西川的进攻,他的主力会被刘备、诸葛亮纠缠在西川,无法自拔。

第四个原因,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会给他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如果如上面的分析,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曹操的战略形势会陷入灾难性的局面。曹操面临的局势是,背后的关陇不稳,汉中和张鲁参与势力对峙,主力陷在西川,空虚的根据地面对着关羽和孙权的窥伺。曹操其人用兵如神,绝对不可能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即便是在当时,曹操没有发动对西川的进攻,他的形势也极其不利。孙权和刘备在和平解决了湘水之争,重结盟好后,马上集中了最大的兵力,向合肥发动了进攻。

在这次进攻中,孙权利用曹操主力尚在汉中的时机,集中了十万大军,亲自指挥,向合肥发动攻击。多亏了曹军在合肥的守将张辽英勇善战,在逍遥津一战大破孙权,才保住了曹操淮南防线的安全。

孙权在作战不利,曹操主力随时可能来援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如果曹操的主力发动了对西川的进攻,被刘备、诸葛亮牵制在蜀中的崇山峻岭之间,那么孙权是不会那么轻易撤退的。这会使得曹操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

结语:

曹操在建安二十年七月击破张鲁的军队,占领了汉中。在这个时候刘备正率领主力和孙权在湘水对峙,蜀中空虚。这个时候,曹操的谋士司马懿、刘晔等人建议趁势袭击西川,但是被曹操拒绝了。

曹操之所以没有利用当时蜀中空虚的机会,袭取西川,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战略形势的考虑。如果曹操发动了对西川的攻势,西川的守将诸葛亮是能够坚守到刘备的援军到达的,这样会使得曹操的军队主力陷入西川。

曹操的后方关陇和汉中地区都是刚刚征服,民心未附。而在关东的根本重地则在关羽和孙权的虎视眈眈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主力陷入西川,会给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紧接着八月孙权发动的合肥之战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用法正后来对此的解释来说,就是“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这个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说,曹操放弃进攻西川,不是他的战略失策,恰恰相反,这正是曹操老谋深算的表现。

标签: 曹操西川

更多文章

  • 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关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襄樊之战中,关羽胜利在望之时,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反而袭击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次战役中

  •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明朝设

  •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

  • 在《三国演义》中,能够单挑吕布的将领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才是能够和吕布单挑的对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吕布是当之无愧武勇第一的武将。他弓马娴熟,武艺过人,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邓艾的成功,能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能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魏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样是避实击虚,为何邓艾就能够成功,魏延的建议就不被采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一提起诸葛亮的北伐,就会说起魏延的“子午谷奇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却没有得到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天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同时得到了两人,也没能得到天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时,有一句话让人过目不忘,那就是当年水

  • 诸葛亮的《隆中对》出了什么意外?为何没有完成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隆中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震古烁今,刘备最后的失败,源自于对它执行的半途而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每一个政治集团都有自己的战略纲领,奋斗目标。在三国时

  • 汉中之战时,如果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夺取汉中,不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攻打益州,是不是他的失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因留在汉中的军队遭到刘备的攻击,夏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马超未能参加刘备的夷陵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重号将军只有马超还在人世,为何刘备不带他一起出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在这些将军

  • 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详解律法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律法,秦朝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那么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呢?其实自战国魏李悝制订《法经》时起,中国古代社会开始有了以刑律为主的综合法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凡六篇。其中前五篇主要是刑法,具法为刑法执行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