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从商代晚期出现并流行于何时?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从商代晚期出现并流行于何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2 更新时间:2023/12/12 18:55:32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罍是什么

《诗经·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古中与篚连用,指代祭祀。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

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罍的器身一般都满饰花纹,常见纹饰有饕餮纹、龙纹与蕉叶纹等。其衍生式样有:方体小口圆肩平底式、方体小口圆肩圈足式、方体高颈狭圆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颈广肩低体平底式等。繁缛的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显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罍有泥质灰陶、白陶、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及瓷制品,商、周至两汉时期的游行器。陶制品以小口短颈,圆肩,深腹圆鼓,平底形为常见。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器物肩部有双鼻,西周后期多无鼻。原始瓷制品在商代以敛口中,深腹圆底为常见,在西周则以低领折肩或带器鼻、圈足为常见。

罍的种类

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罍是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

《诗经》中经常提到罍,在《诗·周南·卷耳》中有这样的记载:“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青铜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姑且斟满那酒罍”。罍的铸造时期,正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

从器型上来看,已由商代的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达到了一个比商罍更加稳定的造型。在纹饰方面,浮雕都比较低,没有商代器物上的那些耸出器表的锐角巨目;器物多处以夔龙、蟠龙和兽面作为装饰,但变形非常厉害,除目纹外其他细节都蜕化了,成为一种装饰意味很强的图案。

罍的典故

早在西汉时期,罍已成为公贵胄们竞相争夺的藏品。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和窦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是当时有名的古物收藏家,在他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罍,被其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就是说千万不要把罍给外人。

后来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史称梁平王。他的王后姓任,史载此人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便梁王刘襄索要。刘襄宠溺任王后,便置祖训于不顾,也不听其祖母劝告,强行将罍取出,送给任王后,这件事在梁王府里闹得沸沸扬扬。

后有人将梁王与其祖母争罍之事告于朝廷,汉武帝与群臣商议后认为梁王极为不孝,理应惩处,于是下令将梁国削去八座城池,并将祸端任王后斩首于市。

这件因罍而起的血腥事件史称“梁王争罍”。两千年后,此事引起了清代藏家吴云的极大兴趣。据说吴云幼时在学堂读到此处,判断事件中的罍乃“三代(夏商周)以上法物”,并叹息史家没有谈及其特征和铸造年代,甚是遗憾,一席话把私塾先生吓了一跳。梁王之罍是不是“皿方罍”,没人知道,但从此事件可以看出罍对古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标签: 商代

更多文章

  • 明清传奇是怎么发展而成的?那么为何号称“词山曲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

  • 石质材料作为篆刻用材,明清以来为何多为印人所喜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篆刻,明清

    印章材料,有铜、石、金、玉、木、牙、骨、砖、有机玻璃制品等。但作为篆刻艺术用材,还是以石质材料为主。因为石质印材,柔、脆、腻、坚适中,易于受刀,并能表现出特有的金石韵味,故明清以来多为印人所喜用。同时也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印石由于产地很多,质地也

  • 古代为了初学者的方便,在学习篆刻的工具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篆刻

    学习篆刻之前,必须作好有关准备工作。犹如建造房屋,要事先备料。否则,“临渴掘井”,就会影响学习进度与成绩。篆刻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工具材料,和备置有关的印谱和工具书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选置恰当,过多虽用时方便,但一时难以齐备,过少则用时不便;过好一般价钱较贵,过贱则

  • “南风知我意”在古代流传甚广,出自南朝哪首乐府民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南朝,乐府民歌

    “南风知我意”是流传甚广的诗句,原句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

  • 龙卷风在世界上还有哪些称呼?什么季节又最容易多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龙卷风,世界

    什么季节最容易多发龙卷风呢?一般来说,龙卷风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季,同时,湿度增大也容易造成龙卷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龙卷风往往来自于雷暴、超级单体、飑和飓风。通常认为龙卷风在冷空气穿过热空气层迫使暖空气急速上升时产生。雷暴伴随着龙卷风,闪电,有时还有冰雹。许多龙卷风在

  • 黑体辐射”是什么意思?黑体辐射和衣服颜色有何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黑体辐射,衣服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每个在户外停留的人们都有了被夏日“灼烧”的痛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伏天出行,大部分人搭配衣服时更在意款式是否漂亮,对于衣服的颜色、尺寸未必会那么在意。事实上,为了在夏日出行使得身体感到更凉爽一些,应该注意一下穿着衣服的颜色。这不是空谈,其理论依据来

  • 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如何?史书中到底是怎么记载这件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禄山,杨贵妃

    安禄山和杨贵妃是怎么关系?史料是如何记载的?安禄山曾让杨贵妃收他当干儿子,此后安禄山每次进宫,都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刚开始玄宗还觉得奇怪,安禄山说,胡人礼仪是把母亲放在前面,父亲放在后面,玄宗听后还很高兴。不过,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关系,似乎不只是干妈和干儿子这么简单,不少野史中都有提到,安禄

  • 后世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但哪件事成为他一生的黑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黑点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什么下场?是李世民杀的吗?历史上,李世民曾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李渊见大局已定,选择提前禅位。不过这件事还没完,李世民还要防着李建成的后代,所以再三权衡下,决定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诛杀,可以说十分残忍了。虽然后世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但这已然成为他一生的黑点。

  • 藩镇对于晚唐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为何却无法真正消除?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藩镇,晚唐

    藩镇不得不说对于晚唐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本来大唐维护国防以及边疆安全采取的是府兵制,可到了唐玄宗时期改变了,这是因为唐朝面临着频繁的对外战争,很多都是在边疆地区,这样一来,舟车劳顿,还有后勤的保证都是问题。所以唐玄宗采取了募兵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这个制度使得防

  • 唐敬宗李湛虽然年纪不大,为何却荣登荒淫皇帝的榜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敬宗,李湛

    我们印象中的皇帝都是日理万机,尤其是清朝的皇帝,要遵守近乎严苛的规矩,勤于政务。下面要聊到的这位小皇帝虽然年纪不大,却荣登大唐荒淫皇帝的榜首,也是大唐第二短命的皇帝,仅次于亡国皇帝了,一众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了劝诫小皇帝也是煞费苦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敬宗李湛(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