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敬宗李湛虽然年纪不大,为何却荣登荒淫皇帝的榜首?

唐敬宗李湛虽然年纪不大,为何却荣登荒淫皇帝的榜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513 更新时间:2023/12/26 21:31:49

我们印象中的皇帝都是日理万机,尤其是清朝的皇帝,要遵守近乎严苛的规矩,勤于政务。下面要聊到的这位小皇帝虽然年纪不大,却荣登大唐荒淫皇帝的榜首,也是大唐第二短命的皇帝,仅次于亡国皇帝了,一众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了劝诫小皇帝也是煞费苦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正月,穆宗病死,李湛于同月即位,成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

当时,唐敬宗还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非常贪玩。登基后,他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游宴无度,荒于国事,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留恋女色,不问朝政,还迷信道士,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同父亲穆宗一样,敬宗也未立皇后,目的是为了减少皇后干涉,方便猎艳后宫。

敬宗一味追求享乐,就连皇帝例行的早朝也荒废了。每天,群臣来到朝堂准备入阁议事,可是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还没有上朝。大臣为了参加朝会,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饿着肚子等候皇帝朝见,可皇帝迟迟不到,时间长了,臣僚们坚持不住,以至于有些老年体弱的大臣昏倒在地。为此,不少忠君爱国的大臣急得焦头烂额,使出浑身解数劝谏敬宗早朝。

对敬宗这一有悖祖制的行为,谏议大夫李渤曾几次上疏,但敬宗不当回事,反而比之前更晚了,一次气得李渤向宰相说打算出阁待罪,直到看到敬宗出来了,才作罢。退朝后,李渤又上疏说:“今天入阁,陛下没有按时见群臣,群臣都分散而斜倚,散乱随意,是表现在外的;焦虑忧思,则是郁结在内的。忧虑倦怠积郁多了,必生灾祸,小则天旱出现妖孽,大则产生战争叛乱,一定要注意了。《礼》曰:‘三谏而不被采纳,就应逃离。’陛下新即位,我已达三谏,恐会危及社稷。”又说:“左右常侍之职为规劝讽谏,但却缄默不言,若设官而不要求他们尽责,不如免官。”

李渤的劝谏,没有奏效,左拾遗刘栖楚看不下去了。一次退朝以后,刘栖楚劝谏敬宗说:“先前的几任皇帝刚即位时,都非常勤政,忧国忧民,坐以待旦。陛下即位不长时间,每天早晨都睡懒觉,快中午了才起床。宪宗及先帝都是年龄较大的长君,朝夕恪勤,四方犹有叛乱者。陛下这么年轻,刚登基没几天就这样,恐怕对社稷不好吧。我既然是谏官,就应当对陛下负责,如果陛下不听劝,受到天下人的讥笑,有负天下人,我宁愿去死!”说完后,刘栖楚头叩龙墀,血流不止。见此情景,敬宗当时表现出很受感动的样子,但仍是不改,后来甚至发展为一个月也难得上朝两三次。

后来,裴度做了宰相,也想改变敬宗的这个毛病。当时,敬宗年少骄纵,厌倦接见群臣,裴度于是巧妙和缓地进言:“近来,陛下每月坐朝约六、七次。天下人的心里,无不知道陛下亲自处理各种政务,甚至河北的逆臣在遥远的地方听到传闻,也都惊惧。自从这两个月以来,陛下朝会百官、开延英殿议事渐渐稀少,常常担心必须禀奏皇上明断的重要公事,有所耽搁延误。敬望陛下尽量多坐朝,以扩大接见、讯问。臣下以为陛下保养身体,在于顺应时令气候。如果饮食有节制,安寝、起床有常度,身体惟求康和,可保长寿,而多上朝就是一种增加活动量、延年益寿的方式。再者,目前正值盛夏,若上朝太晚,正赶上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若早一步上朝,天气比较凉爽,就可以避开酷暑,切望陛下采纳。”

裴度在官场多年,伺候过数位帝王,经验老道,知道怎么对付小皇帝敬。这番话,与其说是劝谏,倒不如说是糊弄、哄骗小皇帝,真真笑死个人。但是,敬宗听了以后很受用,此后坐朝理政次数稍有增多。

好景不长,不知怎么的,敬宗又懒惰起来。为了使敬宗能够上朝理政,在地方上任职的李德裕进献《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批评敬宗上朝此时太少,也太晚;二曰《正服》,批评敬宗经常穿奇装异服,不符合皇帝身份;三曰《罢献》,批评敬宗征敛奇玩异珍名目繁多;四曰《纳诲》,批评敬宗不接受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五曰《辨邪》,批评敬宗宠信谄谀小人;六曰《防微》,批评敬宗嬉戏玩耍无节制。

《丹扆六箴》讲的这六点,言辞虽烈,倒也属实,活脱脱勾勒出了敬宗放荡公子哥的形象。对李德裕的劝谏,敬宗命令翰林学士起草了一道表扬诏书,但自己仍我行我素,醉生梦死。小皇帝如此,谁都没有办法。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的一天晚上,敬宗“打夜狐”后在喝酒时被宦官杀死,年仅十八岁。

标签: 唐敬宗李湛

更多文章

  • 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为何绝对少不了唐中宗李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李显

    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绝对会有不少人想到唐中宗李显,据史书记载这个可怜的男人兼皇帝先是有一个千万不见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最终被老婆和女儿联手毒死。不过

  • 明朝靖难之役开端:朱允炆继位后开始着手削藩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靖难之役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以加强边防,藩屏皇室。诸王之中,以北方诸王势力较强,又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为防止朝中奸臣不轨,明太祖规定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时得奉天子密诏,领兵“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同时为防止诸王尾大不

  •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为了提防燕王谋反而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允炆,燕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元璋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靖难之役,朱元璋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争,最后还将正统皇帝赶走,自己继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而这就是在明朝初期发生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兵力占优,却没办法阻止朱棣的进攻,最后丢了皇位不说,自己还下落不明。实际上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元璋或许早为这样的事埋下

  •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皇后,朱棣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一场夺取皇位的战争。原本被朱元璋定下来的皇太孙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而朱棣子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个皇帝。但是靖难之役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朱元璋死了,朱允炆登基,而朱允炆又想要削藩,因此造成了朱棣利益的损失。但是找不到,如果当时马皇后还活着的话,朱棣还会不会

  • 史书对宇文化及的真实评价:“述子化及、智及皆无赖”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书,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宇文化及是个窝囊废,一句话让李密笑掉大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关于隋唐的演义小说里,宇文化及都是一个重要的反派角色,甚至是隋朝的第一狠角色。其实,在真实的历史里,宇文化及是一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窝囊废。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是隋炀帝杨广最为信任的大将,

  • 宋初是“先南后北”的政策,什么原因让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先南后北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普遍短命的结局,开启了中原又一次统一的进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赵匡胤代后周自立之后,他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是他的痛处,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未能将其消灭,这个国家

  • 宋仁宗一生无子,最终不得已立了哪位堂侄为皇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堂侄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宋仁宗是自汉文帝之后,又一个公认的仁君。《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明君宋仁宗一生无子(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最终不得已立堂侄赵曙为皇太子(后来的宋英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宋仁宗两代人的子嗣都不旺,到

  • 宋真宗被辽国长久以来的强势所胁迫,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真宗,辽国

    辽宋“澶渊之盟”签约的过程是怎样的?两国达成的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再看其过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军深入宋境,破城俘将。而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另有大臣也主张迁都,然相寇准力请上亲征。则其迫为北上,由在历次抗辽中屡立战功的杨嗣与杨延朗为主将。至定州

  • 因为哪位大臣的建议,宋朝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帝姬

    北宋末年的时候称公主为帝姬,是由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年),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