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95 更新时间:2023/12/26 22:22:17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一场夺取皇位的战争。原本被朱元璋定下来的皇太孙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而朱棣子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个皇帝。但是靖难之役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朱元璋死了,朱允炆登基,而朱允炆又想要削藩,因此造成了朱棣利益的损失。但是找不到,如果当时马皇后还活着的话,朱棣还会不会想要造反呢。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是不是就不会发生靖难之役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建文帝继续削藩,朱棣还是会反

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在朱棣造反的时候,已经67岁了,如果保养得当,身体应该还能说得过去。

此时,朱棣等小辈对马皇后的尊敬那一定是有的,而马皇后对孙子建文帝的支持度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建文帝继续削藩,那朱棣还是会反,原因无它,因为建文帝触动到了朱棣最重要的利益。

纵观马皇后的一生,她是个贤惠识大体的贤内助,但基本不干涉政治。

当朱元璋去世一年后,建文帝就开始削藩了,马皇后因为长期依赖夫君,在朝廷的掌控力和影响力还是有限,如此情况下,朱棣对马皇后的顾虑就会减少,不像自己的老爹朱元璋,能收拾无数豪杰,朱棣是不敢造次的。

因此,朱棣造反,无所谓马皇后是不是存在,关键是要看建文帝朱允炆削不削藩,只要削藩,朱棣必定造反。

2.靖难之役前,如果马皇后劝阻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大概率不会削藩,如此朱棣就反不了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强力削藩,引起了诸王不满,朱棣起身造了反,并且造反成功了。

如果靖难前,马皇后还活着,建文帝大概率削不了藩。

马皇后历来维护后辈们的既得利益,也对儿子的师长们非常注重。曾经,朱元璋收拾李文忠,就被马皇后劝住了;朱元璋收拾太子老师宋濂时,也被马皇后劝住了。

总之,马皇后非常善良,最不愿意看到兄弟反目,也不愿看到叔侄相残,所以会大概率劝阻住建文帝削藩。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造反的概率就会低到很多。

综合来说,马皇后如果在靖难之役还在,如果能劝阻住建文帝不削藩,那么朱棣很难造反。如果马皇后不能劝住孙子,那么朱棣会继续造反。

所以说,马皇后在不在,并不是朱棣造反的理由,而建文帝削藩,才是朱棣造反的真实原因。

3.马皇后如果还活着,朱棣就是有一百颗胆也不敢造反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夫妻二人婚后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两人都患难与共,可以是,马皇后即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他政治上亲密的助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马氏被册封为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生有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存疑)、五子周王朱橚。可见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是非常好的,五位嫡子足以证明两人之间的感情。

马皇后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还是朱元璋的得意政治助手。面对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太子的老师宋濂,因为孙慎事受到牵连被定为死罪,马皇后直言不讳为宋濂求情,朱元璋最后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马皇后所生五子,都对她敬重有加,第五子周王朱橚,性格放浪不羁,长大后被分封到开封,马皇后对他很不放心,便派江贵妃前去监督,把身上的旧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一木杖叮嘱江贵妃说:“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慈母殷殷教诲,周王自是心生敬畏,不敢胡作非为。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大明皇后,却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去世了,年仅51岁,朱元璋悲痛欲绝,赐谥号慈孝皇后,同年葬于明孝陵。

马皇后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皆是性格柔弱仁慈之人,建文帝即位后力主削藩,以遏制日益坐大的藩王叔叔,但是他削藩畏手畏脚,先易后难,敲山震虎,结果导致燕王朱棣奋起反抗,从北平起兵,以“倾君侧”的旗号靖难起兵,我们假设马皇后在建文帝削藩之时还在世,那么朱棣敢造反吗?

马皇后生于1332年,那么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她也才67岁,武则天这个年龄还没建立大周呢。因此,马皇后在精力上应该不存在问题。由于朱允炆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帝位,马皇后自然要被尊为“太皇太后”,以她执掌后宫二十余年的阅历,及在洪武时期经常干政的经历,应该说她的政治影响力依然还是很大,况且她母仪天下,为天下臣民所爱戴,可以说,人心是向着马皇后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棣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他是知道这中间存在的巨大风险的。

作为一国之母,马皇后为天下臣民所爱戴,她与太祖相伴三十多年,感情笃深,是明朝最有威望的皇后。马皇后若活到了建文年间,以她的威望和能力,削藩是否可行,该怎么削,都会对皇太孙朱允炆产生影响,要知道,历史上朱棣造反,正是因为建文帝削藩不当造成的。马皇后具有一定的政治阅历,因此她必定会在建文帝削藩上提供参考。

标签: 马皇后朱棣

更多文章

  • 史书对宇文化及的真实评价:“述子化及、智及皆无赖”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书,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宇文化及是个窝囊废,一句话让李密笑掉大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关于隋唐的演义小说里,宇文化及都是一个重要的反派角色,甚至是隋朝的第一狠角色。其实,在真实的历史里,宇文化及是一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窝囊废。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是隋炀帝杨广最为信任的大将,

  • 宋初是“先南后北”的政策,什么原因让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先南后北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普遍短命的结局,开启了中原又一次统一的进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赵匡胤代后周自立之后,他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是他的痛处,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未能将其消灭,这个国家

  • 宋仁宗一生无子,最终不得已立了哪位堂侄为皇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堂侄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宋仁宗是自汉文帝之后,又一个公认的仁君。《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明君宋仁宗一生无子(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最终不得已立堂侄赵曙为皇太子(后来的宋英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宋仁宗两代人的子嗣都不旺,到

  • 宋真宗被辽国长久以来的强势所胁迫,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真宗,辽国

    辽宋“澶渊之盟”签约的过程是怎样的?两国达成的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再看其过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军深入宋境,破城俘将。而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另有大臣也主张迁都,然相寇准力请上亲征。则其迫为北上,由在历次抗辽中屡立战功的杨嗣与杨延朗为主将。至定州

  • 因为哪位大臣的建议,宋朝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帝姬

    北宋末年的时候称公主为帝姬,是由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年),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从

  • 从《曾公遗录》的记载来看,宋哲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哲宗,死因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7位黄帝,但是他在25岁就死了,他一生成就不大,死因也有争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哲宗赵煦简介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他10岁时就登基,但是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才掌握了大权。宋哲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恢复王安石变法,减税减轻了农民的负

  • 冯保作为明朝著名太监与顾命大臣,为何结局会如此悲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冯保,明朝

    说起明朝的太监,恐怕很多人脱口而出的会很多,像九千岁魏忠贤,大忽悠王振以及立皇帝刘瑾。当然了,也有郑和这样的航海家和政治家冯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明朝的朱元璋从立国之初就唯恐出现太监专权,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老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后代没有多久就改变了这一切。明

  • 为何说九年后再看北伐方案,朱元璋的策略无疑是高明许多?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伐,朱元璋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元大都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也就是1267年开始建立,一直到元顺帝至正年间,已经被经营了上百年,元大都高大的城墙在二十世纪仍有遗迹可寻,城墙就宽达二十四米,从忽必烈年间一直到元顺帝年间,元史中有关键修缮大都城墙的记载就达了十五六次,大都坚固的城墙后来也就成为明成祖修建北京城墙时可依

  • 朱棣在迁都之前,他为何要倾尽财力来建造紫禁城?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朱棣,紫禁城

    1360年朱棣登基,登基之后欲意拔高北平的地位,其实我们从他的做法上来看就能知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一,迁发百姓充实北平,自1402年到1405年,朱棣至少有四次下令迁百姓进京。1402年的九月,朱棣下令将山西没有田地的百姓迁往北平;1403年的八月,朱棣下令将犯

  • 朱棣并不是开国皇帝,为何却被后世的子孙称之为“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朱棣,祖

    明朝以前,大部分的皇帝是以庙号来称呼的,例如李世民,人们就多叫他唐太宗,而很少有叫“贞观皇帝”的。从朱元璋开始,皇帝的年号逐渐开始代替庙号,例如“嘉靖”、“雍正”等。那庙号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庙号一般都是皇帝去世之后,后人追加的,一般开国皇帝会被称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