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为何绝对少不了唐中宗李显?

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为何绝对少不了唐中宗李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20 更新时间:2023/12/21 10:41:45

要说史上最可怜的皇帝,绝对会有不少人想到唐中宗李显,据史书记载这个可怜的男人兼皇帝先是有一个千万不见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他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最终被老婆和女儿联手毒死。不过历史永远是个谜,真实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然,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让母亲先当皇帝,自己再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唐中宗碍手碍脚。

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主谋,杨均和马秦客运用专业特长,一个负责做饼,一个负责往里面配毒药,几个人分工合作,一下子就搞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毒汤饼。这碗毒饼是怎么送给中宗的呢?《资治通鉴》里没说,这给了今天影视剧里足够的想象空间。最常见的一种想象是唐中宗半夜批奏表,忽然感到肚子饿了,正想吃东西的时候,安乐公主笑吟吟地出现了,手里托着一碗汤饼,说父皇饿了吧,我给您送夜宵来了。唐中宗一看女儿如此体贴,大为感动,一口气吃了个精光,结果吃完没多久,就腹痛不止,七窍流血,一命呜呼。大体情节特别类似于《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毒杀武大郎那一出。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有人状告皇后淫乱,公主、驸马和大臣谋逆,这可是大事,中宗当然要把告状人燕钦融找来当面盘问。如果他告状属实,那是国家的政治灾难,必须慎重对待;当然如果是诬告,告状者本人就要万劫不复了。面对中宗声色俱厉的盘问,燕钦融坚持原告,大义凛然。其实,中宗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现在眼看着朝廷这些丑事连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也觉得挺没面子的,于是就默默无语,把燕钦融给放了。没想到燕钦融才出大殿,就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仗义敢言的臣子血溅殿阶,中宗虽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是却头一次对妻子女儿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愤怒。韦皇后和她的党羽这才担心起来,开始想对策了。那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对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

按照这种说法,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争夺权力、掩盖罪行,一个谋杀亲夫,一个谋杀慈父,真是丧尽天良,罪不容诛。但是,我们也知道,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又是以后宫廷斗争的失败者,被剥夺了话语权。所以我们就不免要怀疑一下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以为,虽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权力的热爱有目共睹,虽然史书没有之前中宗患病的记录,此时死亡显得有点突然,虽然目前所有的史书都众口一词地说,中宗是被妻子和女儿毒死的,但我还是认为,中宗应该很有可能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

中宗被韦后毒杀一事《旧唐书》没有记载,只见于时间更往后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旧唐书》只说人们怀疑是安乐公主与太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并不确定。

而且韦后毒杀中宗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以她以往操纵权柄的表现来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另外韦后被李隆基杀死后,仍以以一品诰命夫人的待遇厚葬,如果她真是凶手,不可能得到这个待遇。

综上,《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关于韦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记载甚不严谨,有编照历史之嫌。

意思是说,韦后在与宗楚客搞婚外恋的同时,还另外与多名男人上床,在这些陪她上床的男人当中,散骑常侍(皇帝身边的侍从顾问)马秦客精通医术,而光禄少卿(膳食部官员)杨均则是个烹调高手。

由于韦后担心与马秦客、杨均偷情的事情被唐中宗知道后会杀了她,于是就与渴望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商榷,由马奏客与杨均联手做一些毒饼,然后再由安乐公主送去唐中宗吃,唐中宗吃后就立马暴亡。

韦后秽乱宫闱,唐中宗又不是不知道,一顶帽子是戴,一百顶也是戴,怎么突然间韦后又怕奸情败露了呢?唐中宗活着的时候,不但从没有给韦后制造过麻烦,反倒是时时坦护着韦后母女,韦后母女干嘛要害死他。

再说了,只要唐中宗活着,以他的名义韦后母女更能名正言顺地压制安国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异党。《旧唐书》中提到安乐公主时,只是说她渴望当皇太女,而并没有说她毒死父皇的行为。

这样看来,说韦皇后母女狗急跳墙,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毒死皇帝的记载也不可全信,很有可能是属于时利者的谎言。

当然,有人会问,唐中宗如果不是被毒死的,他怎么会死得如此突然呢?为什么死前没有一点征兆?我想,这就要考虑李显的家族遗传病史了。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一类的毛病,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太宗活了五十二岁,唐高宗活了五十六岁,对比父亲和爷爷的寿数,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另外,虽然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病症,并且持续发病很长时间,像当年的唐高宗李治那样,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缠绵病榻。但是,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这类病症即使到今天也常常令医生束手无策,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呢!所以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忽然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史书上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推测。

标签: 唐中宗李显

更多文章

  • 明朝靖难之役开端:朱允炆继位后开始着手削藩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靖难之役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以加强边防,藩屏皇室。诸王之中,以北方诸王势力较强,又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为防止朝中奸臣不轨,明太祖规定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时得奉天子密诏,领兵“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同时为防止诸王尾大不

  •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为了提防燕王谋反而做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允炆,燕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元璋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靖难之役,朱元璋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争,最后还将正统皇帝赶走,自己继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而这就是在明朝初期发生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兵力占优,却没办法阻止朱棣的进攻,最后丢了皇位不说,自己还下落不明。实际上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元璋或许早为这样的事埋下

  • 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皇后,朱棣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一场夺取皇位的战争。原本被朱元璋定下来的皇太孙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而朱棣子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个皇帝。但是靖难之役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朱元璋死了,朱允炆登基,而朱允炆又想要削藩,因此造成了朱棣利益的损失。但是找不到,如果当时马皇后还活着的话,朱棣还会不会

  • 史书对宇文化及的真实评价:“述子化及、智及皆无赖”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书,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宇文化及是个窝囊废,一句话让李密笑掉大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关于隋唐的演义小说里,宇文化及都是一个重要的反派角色,甚至是隋朝的第一狠角色。其实,在真实的历史里,宇文化及是一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窝囊废。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是隋炀帝杨广最为信任的大将,

  • 宋初是“先南后北”的政策,什么原因让赵匡胤改变了主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先南后北

    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普遍短命的结局,开启了中原又一次统一的进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赵匡胤代后周自立之后,他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地方割据政权,但是有一个国家一直是他的痛处,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未能将其消灭,这个国家

  • 宋仁宗一生无子,最终不得已立了哪位堂侄为皇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堂侄

    宋仁宗一生无子,他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宋仁宗是自汉文帝之后,又一个公认的仁君。《宋史》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明君宋仁宗一生无子(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最终不得已立堂侄赵曙为皇太子(后来的宋英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宋仁宗两代人的子嗣都不旺,到

  • 宋真宗被辽国长久以来的强势所胁迫,签订了什么澶渊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真宗,辽国

    辽宋“澶渊之盟”签约的过程是怎样的?两国达成的和约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再看其过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军深入宋境,破城俘将。而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另有大臣也主张迁都,然相寇准力请上亲征。则其迫为北上,由在历次抗辽中屡立战功的杨嗣与杨延朗为主将。至定州

  • 因为哪位大臣的建议,宋朝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帝姬

    北宋末年的时候称公主为帝姬,是由北宋政和三年(1113)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年),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从

  • 从《曾公遗录》的记载来看,宋哲宗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哲宗,死因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7位黄帝,但是他在25岁就死了,他一生成就不大,死因也有争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哲宗赵煦简介宋哲宗赵煦,原名赵佣,他10岁时就登基,但是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死后,宋哲宗才掌握了大权。宋哲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恢复王安石变法,减税减轻了农民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