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旦登上帝位之时,谯王李重福凭什么能发动叛乱?

李旦登上帝位之时,谯王李重福凭什么能发动叛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3/12/12 18:55:39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亲是谁,史书已无从可考。唐高宗时期,年仅三岁的李重福被封为昌郡王。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武则天称帝后,改封李重福为平恩郡王,不久,又进封谯王。神龙之变后,李显被大臣拥立为帝,作为皇帝的儿子,李重福的春天似乎要来了,然而情况恰恰相反。

由于李重福并不是韦后所生,韦后对他十分厌恶,在李显面前诬陷,说他曾与张易之等逆党互相勾结,企图谋反。

唐中宗并没有处死李重福,只是将他贬官外调,贬为濮州刺史,不久又改任均州刺史。李重福虽然身居刺史要职,却没有实权。朝廷仍不放心,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公元709年,唐中宗大赦天下,流放之人均可返回家乡,唯独李重福不在特赦之列,不许反京。李重福十分忧虑,上表自陈,向父皇表明心迹。可是,表奏石沉大海。

唐中宗李显暴病而亡,韦后临朝称制,她派大将军赵承恩率五百人奔赴均州,对李重福进行重点监视。

李重福对韦后恨之入骨,打算起兵造反。正好吏部侍郎郑谙来到了均州,他见李重福处境艰难,也鼓动李重福起兵攻打韦氏,夺回皇位。

李重福有了郑谙等人的支持,顿时信心大增,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哪知队伍还没集结,京城中传来消息,韦后、安乐公主等人被杀,相王李旦被大臣拥立为新的皇帝。

正在这个节骨眼,新朝廷发来一纸调令,改任李重福为集州刺史。李重福开始左右为难了,刚刚被点燃的皇帝梦,很快将要破灭了?

洛阳人张灵均看出了李重福的心思,劝说他趁机起兵,便有了前文开头的一幕。

李重福的皇帝梦再次被点燃。是啊,自己是中宗皇帝的长子,按历朝历代的规矩,皇帝驾崩后,理应由长子即位,从未听说传位于叔叔。

于是,李重福与张灵均、郑谙等人密谋,他们聚集了几十个人,正式成立了一个均州小朝廷。李重福自立为皇帝,改元中元克复,尊李旦为皇季叔,温王为皇太帝。

郑谙等人,各有封赏。郑谙为左丞相,张灵均为右丞相,其余人等,各许以高官。

一切准备停当,李重福和郑谙等人诈称乘驿向洛阳进发。他们还未到洛阳,阴谋就已败露,东都大小官吏得知这一消息后,吓得全部逃走或躲起来,唯有洛州长史崔日知率兵前往拦截。

侍御史李邕快马加鞭来到左、右屯营,对官兵们说:“谯王在先帝时就是罪臣,如今无故进入东都,必然谋反,现在,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当李重福的队伍来到天津桥时,追随他的队伍已有数百人。他先赶赴左、右屯营,结果守营士兵向他放箭,箭如雨下。

不得已,李重福又赶往左掖门,想调用留守的士兵,结果,大门紧闭。李重福大怒,下令焚烧城门。大火还没烧起来,左屯营的士兵冲出来向他逼近。

李重福知道大势已去,只得骑着马从上东门逃走,藏匿到山谷之中。

第二天,士兵们开始山,声称要捉拿李重福。李重福走投无路,只得跳河自杀。

李重福死得还算有些骨气,至少敢于自我了断。而他的手下郑谙就死得比较窝囊。郑谙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兵败后,他化妆成妇女模样,藏匿在一辆车中,但还是被人认出来,抓起来将要问斩。

郑谙被斩时,吓得双腿发抖,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的同伴张灵君却神气自若,不屑地对郑谙说:“我怎么与你这样胆小的人举事呢,看来必败无疑。”

对于这场由李重福主导,郑谙和张灵均等人为爪牙的造反闹剧,小编认为必败无疑,为何这么说呢,我认为由以下两点原因:

1、人心不附。李重福虽然出生皇室,但他为人品行不端,朝中并无实力派大臣支持,毫无政治根基。唐睿宗李旦对他的评价很中肯:“幼则凶顽,长而险诐。”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成大事呢?

2、所托非人。李重福所依重的人才是郑谙,郑谙是怎样一个人,史书上是这样说:他先依附来俊臣;来俊臣被杀后,又依附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又依附韦后;韦后被杀后,又依附谯王李重福。然而李重福也兵败了,他也被杀。

如此看来,郑谙是个倒霉鬼,跟谁谁灭。从郑谙不断更换主人的经历来看,他也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有他辅佐,李重福焉能不败?

李重福的悲剧在于,他没有自知之明,人品能力都偏低,野心却很大。他在奸猾小人的蛊惑下,头脑发热,居然想当皇帝!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行为十分幼稚好笑,失败也是必然的。

标签: 李重福李旦

更多文章

  • 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武力水平如何?李世民为啥敢以一追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建成,李世民

    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胜负的政变:觊觎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时任太子、大哥李建成,其后却差点被弟弟李元吉勒死,最终靠着及时赶到的部下捡回一条命。以双方当事人亲自决斗决高下、而非通过群体械斗定输赢,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政变

  •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为何还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曹操

    公元199年,袁绍在统一河北之后不久,他就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打算攻入许都,以此一统北方。虽然袁绍实力强大,资历雄厚,但曹操并不担心被袁绍击败,他通过事先的部署,成功地赶在袁绍发起进攻前占据了关键的据点要塞,为后来拖住袁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曹操还在袁绍还未集中兵力攻打他时,率先集结优势

  •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蜀汉

    历史上的很多平民皇帝、草根君主,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四世三公的袁氏、太尉之子的曹操、世代在吴地为官的孙氏相比,刘备这种幽州小吏的儿子自然要显得普通得多,短暂的“织席贩履”生涯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前半生的重要注脚,假如他真的有一位贵为三公的父亲,又怎么会被塑造成平民、草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

  • 都说李善长擅于谋略,他最后为何却沦落到被朱元璋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围绕他发生的事情自然引人注目,史书上关于他的事迹也是着笔良多。李善长作为国家功臣,放权种田,最终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原因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朱元璋生性多疑。另一原因,也是李善长自身骄横。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于昔日一

  • 刘禅在前期为何不给诸葛亮立庙?难道是他不愿意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诸葛亮

    在我国历史中,论君臣关系,刘禅和诸葛亮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算是互相成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如他二人这么和谐的君臣关系。 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可不是史书上的一句空话。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这种权力是刘禅给的,他也有足够的权利可随时收回。从这一点来说刘禅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知道自己的斤两,知人用

  •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齿,刘邦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的人,公元二百零九年,刘邦带着雍齿攻打秦国,经过一场艰难的战役,刘邦攻克了丰邑。后来刘邦让雍齿守住这个地方,自己则率兵攻打薛地,但是雍齿这个人不太喜欢刘邦,他不但没有听刘邦的守住丰邑,而是在刘邦离开丰邑去薛地的途中,就向魏国投降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诸葛亮当时是有儿子的,为什么不把能力传给他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儿子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后来把他的能力传给了姜维。实际上,诸葛亮当时有儿子。为什么不把它们传给他的儿子,而不是姜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来谈谈诸葛亮的故事吧。从刘备开始。当时,刘备想完成一个伟大的事业。仅仅依靠关羽、张飞等武术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资深人士。起初,刘备听说卧

  • 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他一生究竟犯过哪些错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错误

    在我国的历史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枭雄,他虽然没有上位,但却帮魏国打下了不少领土,曹丕当上皇帝后,基本上都是曹操在执掌政权,不过,即便如此强大的曹操,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在讨伐张绣时,跟他的婶子有私情,最终导致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战死,本来

  • 曹氏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母亲,其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氏,刘邦

    刘邦一共育有八个儿子,吕后给他生下儿子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戚夫人生下赵王刘如意,薄姬生下儿子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另一位赵姬生下淮南王刘长。其他几个儿子刘友、刘恢和刘建,生母不详。其中,曹氏生下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大儿子,其母曹氏的身份也比较特殊。那曹氏究竟是何身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