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朵颜三卫曾给朱棣很大帮助,为何朱棣会对其痛下狠手?

朵颜三卫曾给朱棣很大帮助,为何朱棣会对其痛下狠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3/12/29 22:40:02

公元1422年7月,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阿鲁台部,是其人生中第三次北伐。可是,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阿鲁台部后,却发现阿鲁台早已带着族人提前逃跑了。之后,怒不可遏的朱棣,不仅一把火烧掉了阿鲁台部还没来得及带走的帐篷,还赶走了其留下来的牛羊。

然而,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朱棣却想到邻近的朵颜三卫总是暗通阿鲁台部,便改道进攻朵颜三卫。彼时,朵颜三卫并未防备,经过明军的洗劫,整个部落几近灭绝。说起来,朵颜三卫还曾给过朱棣很大帮助,为何朱棣会对其痛下狠手呢?并且,这个“朵颜三卫”又是什么组织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史书记载,朵颜三卫是指蒙古分布在东北的三个部落,包括:朵颜卫、福余卫和泰宁卫,史称“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原本归附北元,可是,因朱元璋多次追击北元,并在捕鱼儿海一带给予其重击,使得北元统治者西迁了都城。这样一来,朵颜三卫只能归附于明廷。

之后,朱元璋将宁王朱权封藩至大宁城,使得朵颜三卫归入其麾下。然而,朵颜三卫与成祖朱棣可谓是颇有渊源。相传,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兵力捉襟见肘。为了以藩王之师抵抗全国兵力,朱棣便打起了宁王朱权的主意。

根据《明史》记载,宁王朱权当时“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为了得到三卫精良的骑兵部队,朱棣以寒暄为由进入大宁城,软禁了朱权,并占据了其管理的朵颜三卫。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棣军队的总兵力完全不能与中央军抗衡。可是,因为有了朵颜三卫这些强悍的骑兵军队,他还是夺取了朱允炆的江山,并最终坐上了皇位。这样看来,朵颜三卫对朱棣成就帝业有过很大的助力。

再者,当时整个蒙古在明军的打击下,分裂为瓦剌、朵颜和鞑靼三卫。而在这三卫中,鞑靼与明廷敌对,瓦剌稍次之,只有朵颜三卫与明廷最亲善。

相传,这蒙古三卫并不团结,甚至,还常常交战。而这样混乱的局面,显然对明廷是有利的。打击这三卫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春秋战国时期“合纵联盟”那一套,即:联合一部分,打击另外一部分。

当时,明廷统治者的策略,就是联合瓦剌和朵颜三卫打击鞑靼。

从这一角度分析,朵颜三卫不仅为朱棣兵变提供了帮助,还帮助明廷掣肘了其它蒙古部落,所以,明廷理应嘉赏。但是,为何朱棣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打击自己昔日的盟友呢?

其实,这其中有两个直接原因:

首先,朵颜三卫虽然表面依附了明朝,且常年与明廷亲善,但是,其背地里却暗通阿鲁台部,帮助其打击明朝,此为罪状一。

其次,虽然朵颜三卫曾为朱棣提供过兵力支援,且和明廷要好,可是,其后来却频繁南下抄掠明朝,骚扰明朝边关百姓,此为罪状二。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从前一向与明朝亲善的朵颜三卫,要出乎寻常地做这些自乱阵脚的事情呢?

其实,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利益。

当年,蒙古人回到漠北时,百姓人口基数庞大,加之,在元朝统治期间,大量蒙古人南下生活,使得漠北土地荒废,粮食产量低下。

为了温饱,他们只好干起了烧杀劫掠的勾当。

此外,从历史角度分析,朵颜三卫此举还有效仿前人之嫌。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是依靠其不断的南征北战。在征服别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不仅得到了大片土地,还掠夺了很多粮食和财富。之后,回到漠北的蒙古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只能相互攻击,并不停地南下抄掠明朝。

根据史籍记载,朵颜三卫是蒙古三部中实力最弱的,虽然,他们已经依附了强大的明王朝,可是,当鞑靼打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力量与之对抗。毕竟,明朝鞭长莫及,真要等到明军赶来救援,恐怕朵颜三卫早被鞑靼灭掉了。正因实力的绝对弱小,朵颜三卫才表现出了两面三刀。

除此之外,虽然明廷也会偶尔赐给朵颜三卫一些物品,可是,因其人口众多,所以,分摊下来的食物和财富根本不够。最后,走投无路的朵颜三卫,只能南下抄掠。

其实,从朱棣的角度分析,明军突袭朵颜三卫之举倒也合常理。

因为,在利益面前,没有真正的朋友,亦没有永远的朋友。暂且不提明朝本就不丰富的资源,即使很富有,明廷也无法满足朵颜三卫所有蒙古人的物资需求。

此外,从古至今,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纵使明廷满足了朵颜三卫提出的所有要求,一旦明军撤退,阿鲁台进攻的时候,朵颜三卫依旧会为了保全部族利益投降于鞑靼。所以,与其养一个永远喂不饱的“白眼狼”,倒不如直接将其消灭以绝后患。

总之,撇开利益不说,明廷亦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打击朵颜三卫。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唯有明朝没有采用温和的外交手段,不妥协不退步,直接强打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朱元璋和朱棣为后世朱氏子孙定下的治国基调。

标签: 朵颜三卫朱棣

更多文章

  • 刘邦在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杀掉自己的妹夫樊哙?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樊哙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和赵高两人篡夺了秦朝的政权,可是这两位主,一个贪玩,一个贪权,看着即将倾覆的秦王朝,两人的立场出奇的一致,即:毫不担心。秦二世依然还是忙着玩,赵高还是忙着抢权,最终赵高连秦二世的命都“抢”了去,赵高想做什么呢,很显然他也想过过皇帝的瘾。秦二世死后,秦朝的政权已经倾覆了,而在秦朝灭亡

  • 朱棣真的没有继续寻找朱允炆,就这样放了他一条生路?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年轻的皇帝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知道自己不像父亲朱标,能够让藩王们心服口服,尤其是燕王朱棣,一直有谋反之意。于是朱允炆听信方孝孺等人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朱棣趁藩王们对朱允炆不满之机,起兵造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尽管朱棣南征北战,是一位悍将,但

  • 赵匡胤在位时有四个儿子,为何不立其中一人为太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匡胤,太子

    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的“业绩”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出身于官宦家庭,却有着自强自立的处世做派,从四处游历到投身军中,从籍籍无名到屡立战功,大概骨子里流淌着军人家族的血液,就已经注定他非凡的一生,能够不依靠家族势力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史书上也是凤毛麟角。但以他这样出色的“领导”能力,能够洞悉全国局势的

  • 在历朝历代的史料记载中,宰相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兵权

    提到宋朝的官制时,北宋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兵权,这句话让很多人都认为宰相是有兵权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宰相最早的记载在《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相也是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韩非子的记载没有说宰相的职责,关于宰相的职

  • 皇帝在出巡时遇到危险怎么办?如何证明自己的皇帝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出巡

    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他们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经常的微服私访,到处出巡呢,但是有的时候总有一些意外的,那就是有的皇帝出巡难道不会遇到危险吗?如果遇到了危险皇帝们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皇帝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各种影视作品与演义小说中,我们习惯

  • 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但为何楚国却越发落后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楚国

    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并非秦始皇一人厉害,而是祖孙几代人都奔着这个目标努力。更重要的是,连续几代君主眼光长远,逐步蚕食各国,采用“虚实”结合的政策,软硬兼施破坏竞争敌手的攻防力量。秦国最后能胜出,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其它几国的自身内部都出了很大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楚

  •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朝天宝年间,有哪些皇室成员被杀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皇室成员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宗法制有着怎样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武王,宗法制

    宗法制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制度,它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在西周时期。只因当时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古代有哪些描写卢橘的诗作?卢橘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卢橘,苏轼

    卢橘,在古代很多文学家的诗篇都有提到过。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唐代诗人戴叔伦有首诗《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里面提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枫叶,这个我们很熟悉,我们不去深究,那另外一种是卢橘花,这个我们比较陌生,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唐代文

  • 对于古籍善本而言,为什么宋朝的古籍收藏价值如此之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籍善本,宋朝

    在现代的收藏门类中,有这样一种收藏叫做古籍善本,它的时间最起码要在清朝及以前(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而且其品相还要很完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对于古籍善本而言,为什么宋朝的古籍收藏价值如此之高?宋朝的古籍善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不光是一页纸相当于一两黄金,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