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南古国—南诏

西南古国—南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1/2 2:27:27

在公元7至9世纪,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以洱海和滇池为中心出现了一个由彝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南诏国政权,②南诏国传世13代,③历经274年之久,它与吐蕃政权同为唐帝国版图内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强大的政权,基本上与唐帝国相始终

南诏建国前,西南民族地区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各民族地方势力群雄争霸,4世纪初(东晋初年)南中大姓势力曾一度受到东晋南夷校尉宁州刺史的严重打击而衰落一时,但此后“大姓”、“夷帅”之间的兼并更为激烈,互相兼并的结果最后只剩下一个爨氏“大姓”集团。爨氏便趁机盘踞宁州,只在形式上仍对中原朝“奉正朔”,而实际是在地方闭关自守以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到公元6至7世纪(隋末唐初),爨氏已形成为两股强大的地方势力,称为“两爨蛮”,即“东爨”和“西爨”,于是爨氏便称王于一方,“土民爨瓒窃据一方,国家(北周)遥授刺史”,爨瓒之子爨震袭职后,更是“臣礼多亏”。④爨氏势力所占据的地区“延袤二千里”,“遂王蛮中”。①爨氏的强大已对统一的中原王朝造成危害。隋朝过这两次大的军事打击,爨氏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被消灭,爨氏势力遭到致命的打击,爨氏统治区域缩小到原建宁、晋宁2郡地,

在爨氏称霸滇东和唐初经营南中时,滇西洱海地区的“河蛮”和“乌蛮”势力亦逐渐发展壮大。公元6至7世纪初,滇西西洱河(洱海)周围地区居住的许多河蛮部落,大小数百个,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有数十种姓氏,其中杨、赵、李、董是豪族大姓。“河蛮”即西洱海河区的“白蛮”,这些河蛮无大君长,各姓分散,不相统一,各自发展着自己的社会经济文化世末7世纪初(隋末唐初),在滇东爨氏逐渐衰落的时候,滇西洱海地区的乌蛮、河蛮(白蛮)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洱海地区的乌蛮各部更是急剧地发展起来,形成了6个强大的奴隶主统治集团和4个势力较小的奴隶主集团,文献称为“六诏;

越析诏,又称磨些诏,由磨些族建立而得名,在今云南省宾川县宾居街一带;

浪穹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

邆(邓)睒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南部的邓川一带;

施浪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邓川之间;

蒙舍诏,在今云南省魏山县南,位居其它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蒙嶲诏,在巍山县北至漾濞江一带,故又称为漾备诏

六诏中除越析诏是由磨些(纳西)族组成的外,其余五诏皆为乌蛮,即汉晋时期的滇西嶲(叟)、昆明部落繁衍而来的,他们是现代彝族的先民。

六诏以外在洱海地区还有4个势力较弱的统治集团,他们是石桥诏(在今云南省下关市一带),以石桥城而得名;石和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一带);白崖诏(在今弥渡县红崖盆地);剑川诏(在今云南省剑川县)。这4个统治集团比之六诏其势力要弱小得多。

六诏的势力在6世纪末7世纪初时大致相当,彼此互不臣服,其中蒙嶲、越析二诏地域最大,兵力较强,蒙舍诏比之二诏稍弱。但自7世纪初以后,蒙舍诏有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发展成为六诏中的最强大者。

蒙舍诏(南诏)起源于巍山,许多史志皆记载蒙舍诏的始祖为舍龙(又名龙伽独经过舍龙、细奴罗父子在巍山的开发,其势力迅速增长,迫使当时蒙舍川地区的白子国①主“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不得不将王位禅让给细奴罗,拥载细奴罗为王。张乐进求还以女妻细奴罗,并“举国逊之”。②这样以和平禅让与和亲的方式,解决了以细奴罗为首的乌蛮部落与张乐进求为首的白蛮(河蛮)部落之间的长期争斗,细奴罗终于成为巍山南部的最高统治者、蒙舍诏的大酋长。蒙舍诏自细奴罗后,又历经罗盛、盛罗皮、皮罗阁几世的艰苦创业,蒙舍诏日渐强盛起来,终于在8世纪初建立起强大的南诏国政权。

当7世纪末,唐朝正积极经营洱海地区的时候,此时唐朝西南边疆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位于唐朝西邻的吐蕃奴隶主势力迅速壮大起来,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唐朝便决定从洱海各部中选择一个奴隶主集团加以扶持,让其统一洱海各部,使之既能控制洱海地区的局势,又能遏制吐蕃势力的南下,减轻吐蕃对唐朝西南边境的压力。权衡之后唐朝选择了南诏(蒙舍)奴隶主集团来完成统一洱海的使命。

南诏第1代王细奴罗至第3代王盛罗皮时,是南诏利用其远离吐蕃,不受吐蕃直接威胁的有利条件,依靠唐朝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势力的时期。674年(上元元年)细奴罗卒,其子罗盛立为南诏第2代王。罗盛在武后时遣使入朝,赐锦袍金带归。712年(先天元年)盛罗皮即位为第3代南诏王。728年(开元十六年),皮罗阁即南诏王位,成为南诏第4代王。此时洱海及云南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巨变,吐蕃势力咄咄逼人,洱海地区各诏除南诏和蒙嶲诏外其余皆为吐蕃所控制,唐朝为了对付吐蕃势力向南发展,采取了支持和联合南诏对付吐蕃的办法。于是737年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打败了河蛮各部占领了太和城等地,738年(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乘胜进军,打败了吐蕃南下势力,灭了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解除了吐蕃对唐朝云南边境的威胁。鉴于皮罗阁的功绩,唐玄宗李隆基立即“加封(皮罗阁)为特进云南王。748年(天宝七年)阁罗凤即南诏王位成为第5代王此时唐朝廷却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加之唐边臣的昏庸狂妄,使矛盾激化,将南诏推向了背唐附蕃的道路。

749年(天宝八年)唐朝积极准备对南诏用兵,这种狂妄无能边臣的把持下,使诏唐关系恶化。张虔陀首先挑起南诏内部的权力之争,利用阁罗凤是皮罗阁的继子,在王位继承上企图以皮罗阁的嫡子诚节替代,以此打击阁罗凤。750年阁罗凤在愤怒之下,采用先发制人之法,先出兵围攻姚州,杀了张虔陀,接着出兵占领了唐在云南的羁縻州县32个,第1次天宝战争以唐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此后南诏归附吐蕃,被封为“赞普钟南国大诏”①(兄弟之国)。诏唐关系断绝。779年(大历十四年)阁罗凤之孙异牟寻即南诏王位成为第6代王。吐蕃、南诏合兵20万分3道进攻四川,妄图攻取成都,此役被唐将李晟精兵打败,把蕃诏联军赶到大渡河以南。南诏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但吐蕃将此役的失败迁怒于南诏,改封异牟寻为“日东王”,由“赞普钟南国大诏”下降到普通王的臣属地位。并不断加重对南诏的军事征调和赋税、劳役剥削。⑥此时异牟寻深感背唐附善的苦处,开始了弃善归唐的计划。

。808年(元和三年)异牟寻卒,子寻阁劝即南诏王但此后由于南诏幼主继位,内部权力争夺,权臣当权,改变了南诏与唐永世和好的既定政策,诏唐关系进入了和战并举时期。

808年寻阁劝即位为第7代南诏王,但不幸于次年卒,其子劝龙晟即位为第8代南诏王,唐朝亦册龙晟袭南诏王,但龙晟“淫虐失道,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弑之”,⑧嵯巅扶植年仅15岁的劝利(龙晟弟)为南诏第9代王。长庆三年(823)劝利卒,弟劝丰祐立为第10代南诏王。

858年(大中十二年),南诏利用安南混乱之机,出兵攻陷安南。859年丰祐卒,世隆即位为第11代南诏王,因世隆名犯唐太宗、元宗庙讳,唐朝不册封,世隆益致怨,自称皇帝,改元建极,国号大礼,又出兵攻占乌蛮、僰、爨之地。877年(乾符四年),世隆卒,隆舜继为南诏第12代王。由于自劝龙晟至世隆以来对唐用兵50余年,使南诏疲弊和内部矛盾加深,隆舜愿求和于唐,于877年(乾符四年),遣段■室诣岭南节度使辛谠请修好,唐许之。879年隆舜又遣使于唐求和亲,唐以宗室女安化长公主妻隆舜。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按照南诏原来的习惯,父子相传,用连名制。值得注意的是,父子连名的习俗,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中颇为流行,南诏王族连名制,主要的功能是表示世系,尤其重要的是确定承袭关系,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仅限于袭职连名,并不是普遍的现象。

标签: 世纪云南省吐蕃势力地区发展唐朝洱海

更多文章

  • 西域明珠—楼兰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帝,木雕,国王,匈奴,楼兰,古城,西域,发现

    楼兰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但它的立国与消亡,却始终是个迷。这个迷已经被埋入戈壁黄沙之中,人们只是依据汉代的历史知道其存在。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

  • 怒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纪,发展,行政,服饰,民族,图腾,云南,公署

    怒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人口约为2.8万人(2000年)。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大都使用汉文。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通话。但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多数人会讲傈僳语。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

  • 西南古国—大长和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公元,军阀,即位,大长,王朝,云南,家族,建立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内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经历了一个地方政权更迭的动荡时代。直到大理国建立,云南才恢复平静。郑回归化南诏,成为南诏大姓贵族的重要人物,郑氏家族也便在南诏繁衍。到第九代南诏骠信隆舜时,距郑回人南诏已140余年,郑氏家族也传到了第七、八代。已经发展成为南诏的大

  • 金马鞍与鸡冠壶—契丹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赤峰市,出土,草原,契丹,贵族,具有,内蒙古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

  • 裕固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信仰,自治县,他们,使用,河西,民族,服饰,称为

    裕固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世代以畜牧业为主,现有人口1.37万人(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布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和祁连山北段,即主要集中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为甘肃省特有世居民族。裕固族与图瓦人是比较正宗与原始的突厥人。其先民源于鄂尔浑河流域,可追溯到公元

  • 草原狼纛—突厥篇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古,死者,以及,突厥,战争,草原,唐朝,关系

    “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但以游牧经济为主。55

  • 白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色,云南,民族,历史,白族,大理,一个,曾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中国第15大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和”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是大理国人的后裔。隋朝时为爨族的一部分。史书上称为“僰人”、“白人”,明代以后称为“民家”。历史上白

  • 水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水族,他们,已经,世纪,女子,以及,文字,古代

    水族是中国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在广西省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人口约为40.7万人(2000年统计)。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

  • 横扫中亚-西辽帝国-契丹余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个,完颜,女真,自己,军队,帝国,契丹,大石

    耶律大石(1087-1143),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公元1115年,29岁的耶律大石考中了进士,成了《辽史》记载中辽朝唯一的契丹进士。当时,盛极一时的辽王朝已经走上了末路,在位的天祚帝昏庸无能。就在耶律大石中进士的前一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部反辽。短短几年,强悍的女真铁骑把辽军打得抱头

  • 中国少数民族食俗趣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食用,食品,树叶,蚂蚁,昆虫,表示,姑娘,小伙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食物结构不同,而且许多食品的烹制方法也不相同,使得我国的食俗文化更加显得丰富多彩。我国许多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早些年间,听说在天津就把油炸蚂昨当成当特有的美味小吃。山东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