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龙袍有几条龙

龙袍有几条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22 更新时间:2023/12/20 7:42:25

龙袍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看电视时,我们会注意到,皇帝的龙袍上绣着好几条龙。那么,到底绣有儿条龙呢?

在抚顺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清代光绪皇帝的龙袍。据介绍,这件龙袍长125厘米,两袖通长172厘米,下摆长110厘米。龙袍为圆领,右衽,具有满族风格的马蹄形袖。龙袍上的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绣有正龙,前后襟和底襟绣有升龙、降龙和行龙。

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金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被绣织在衣襟里面。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器具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不过,也有例外的,明朝皇帝龙袍的龙纹数就多于九条。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十二章纹与明万历缂丝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位置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万历皇帝龙袍上龙的数目比起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biàn 服”上的就不能算多了。由弁biàn 帽、袍服、玉带、袜子和丝履构成的“燕弁biàn 服”上的龙纹呈九九之数: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与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四十五条,衣襟上的龙坟是三十六条。另外,在腰间的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

延伸阅读:

清代对龙袍的穿戴有严格规定:一般龙袍之外需套衮服,头戴吉服冠,胸前挂朝珠,腰系吉服带,脚蹬皂靴。从咸丰四年《穿戴档》可以窥见清代皇帝在不同场合及不同时辰所穿服装的不同。“正月初一日,元旦令节。上戴黑狐皮缎台朝冠,穿黄缂(音同克)丝面白狐膁(音同浅)接青白膁朝袍、黄面黑狐皮芝麻花朝端罩,戴东珠朝珠系自鸣钟,束金镶珠松石四块瓦圆朝带,穿蓝缎毡耪帮狼皮里皂靴。

卯正三刻朝冠、朝袍、端罩、朝珠、朝带、蓝皂靴下来,换戴大貂尾缎台苍龙教子正珠珠顶冠,穿黄缂丝面黑狐金龙袍、黄面黑狐皮芝麻花褂,戴正珠朝珠系内殿,束金镶红蓝宝石线钮带挂带挎,穿青缎毡耪羊皮里皂靴毕,上同皇后等位看戏。

正月初二日,祭新月神。上戴大毛貂尾缎台苍龙教子正珠珠顶冠,穿黄缂丝面青白赚金龙袍、石青缂丝面黑狐赚金龙褂,戴菩提朝珠系里边,束金带头线钮带挂带挎,穿青缎毡磅羊皮里皂靴。

正月初四日,坤宁宫还愿。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缎台正珠珠顶冠,穿蓝缂丝面天马皮金龙袍、石青缂丝面乌云豹金龙褂,戴血珀朝珠系里边,束金镶红蓝宝石线钮带挂带挎,穿青缎毡里皂靴。

正月初五日,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缎台正珠蛛预冠,穿黄缎绣二色金面天马皮金加L貂皮黄面褂,戴蓝宝石朝珠系内殿,束金带头线钮带挂带挎,穿青缎毡里皂靴。是日,执炉太监冠张进忠、带张进喜。办事后,珠顶冠下来,换戴小毛熏貂缎台冠。

标签: 十二因为金龙帝王不同前后皇帝厘米

更多文章

  • 西方文化中女巫为什么要骑扫帚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他们,人们,效果,现代,不是,女巫,扫帚,魔法

    女巫是西方文化中使用巫术、魔法、占星术并以此类超自然能力女性。那么西方文化中女巫为什么要骑扫帚?女巫必须骑扫帚,事起面包。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部分面包都是用黑麦做的。而黑麦是麦角菌的主要寄主,大量食用麦角菌会有致命危险,而小剂量食用则能产生致幻效果。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欧洲人为叫做&ldquo

  • 盘点我国古代立春的迎春禁忌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官,禁忌,立春,时期,礼仪,迎春,参加,一个

    立春是我国而是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迎春的是时候也有一些禁忌规定,古代在立春施土牛、耕人的仪式中,有一项严格的迎春禁忌,就是只许文官参加,而不许武官参加。《后汉书·礼仪志载,这个礼仪,上自“京师百官”,下至县道“斗食令史”都要参加,然而“唯武官不”。可见在这个礼仪中武官是被排除在外的。立春迎气的礼

  •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科举,第一,秀才,举人,状元,名称,博士,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剌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一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贡士:古代向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

  •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字,公元,古文,字典,系统,认为,文字,解释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创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九月,病笃中的许慎遣其子许冲进上,它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影响深远。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

  • 古代太子的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居住,不可,东宫,副主,大唐,别称,太子,汉书

    1、元良:太子别称。《清史稿。世祖纪》:“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2、皇嗣:太子别称。《大唐新语》卷九:“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3、皇储、帝储:太子别称。《晋书。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4、储皇、储胤:太子别称。5

  •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排名,上口,难懂,指数,东北,方言,苏州,而且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行榜,之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这个方言难懂排行榜,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轰动,那你又是怎么看待中国自古以来不同地区的方言特色的呢?一起了解下排名第十:东北话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

  • 十八罗汉的名字及其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尊者,出家,十八,国王,罗汉,佛教,一名,印度

    一、名字:坐鹿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二、简介: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

  • 古代计时常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相当于,又名,时辰,五更,北京,现在,小时,时间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

  • 惊蛰祝福语,2017年惊蛰节气祝福短信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快乐,惊蛰,短信,复苏,春雷,祝福,万物,时节

    现在不都是说有情的人每天都像过节,有节日的过节日没节日的时候过纪念日,过完西方的节日过东方的节日,总之每天都要找个理由联系TA。这么说来惊蛰这个节气怎么可以错过呢?快来看看惊蛰的祝福语应该怎么写吧。一、惊蛰到了,赶忙送上祝福:愿你生活当中总是‘惊’喜不断,爱情‘惊’天动地,遇事总是有‘惊’无险,事业

  •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山,宣城,草书,先生,称之为,有人,文房四宝,苏轼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笔:中山人毛颖。中山是古代诸侯国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战国时为赵国所灭。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