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89 更新时间:2023/12/18 20:34:31

柯尔克孜族是中亚的一支民族,为是吉尔吉斯共国的主要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中国境内约有16万柯尔克孜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史记》中最早记录了柯尔克孜人的情况,称之为“鬲昆”。两汉时称“坚昆”,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唐代时根据汉语的音译通称为“黠戛斯”。五代十国、辽、、金时又称“纥里迄斯”,大蒙古国和元代时称“吉利吉斯”.清代时按准噶尔人的称呼,称其为布鲁特。乃蛮,钦察,契丹等来自哈萨克汗国的部族属于吉尔吉斯的“色尔特克勒克”(意为“外部之人”)。不属于吉尔吉斯本部。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亚等地的柯尔克孜人西元10世纪前后就皈依伊斯兰教。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于突厥语族钦察语支。历史上,柯尔克孜族曾经使用过古突厥文与察合台文,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则使用拉伯字母拼写柯尔克孜语。

柯尔克孜族的女子多穿长连衣裙,上身穿黑色小马甲,有些地方的妇女穿小竖领的白色衬衫。妇女用头巾包头,外佩饰品。男子的高顶方形帽是一大特色,多用皮子或毡子做成,又一个卷沿,两侧有护耳。男子的上衣多是圆领,绣有花边。腰间束皮带,佩有小刀。

柯尔克孜族服饰与图腾

图腾:梅花鹿

标签: 吉尔中国新疆语言使用主要属于男子

更多文章

  • 回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人口,回族,中国,文化,穆斯林,民族,中亚,主要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沿海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中国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

  • 羌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图腾,服饰,春秋战国,传统,文化,今天,自己,羌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自称尔玛。“羌”是他称,因其以羊为图腾,“西戎牧羊人”(《史记.西羌传》)。今天的羌族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震后,总人口不足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人”分为“先古羌”,又叫“东羌”(春秋战国之前的炎黄族团)和“后古羌”,又叫西羌(春秋战国之后的西羌“胡夷”族团)

  • 北地雄风—东胡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地区,部落,单于,鲜卑,一带,契丹,匈奴,出土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 通古斯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真,历史,建立,斯人,中国,满族,国家,时期

    一、通古斯--满语族的范围及源流通古斯--满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共同体,现在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原女真人的一支)、乌底盖人、乌尔奇人、雅库特人(都是原女真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

  • 大漠苍狼—匈奴亚洲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地区,单于,游牧,匈奴,一带,汉朝,他们,公元前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而影响深远的民族,其名始显于战国。自西汉以来,中国古代文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当今学术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来、北来等说。匈奴无文字,以语言为约束。留传至今的少量古代汉语文记录的匈奴语汇与氏族名,难于对其族属与语族作出准确判断,目前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也还有别的一些说

  • 撒拉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部分,部落,民族,中国,历史,文化,拉尔,后来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骨子里就是突厥人。 撒拉族,正式名称为撒拉尔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的后裔,现主要聚居在中国青海省循化与甘肃省积石山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有人口10.4万人(2000年)。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

  • 鲜卑的消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个,慕容,建立,太后,文帝,鲜卑,北魏,政权

    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容、乞伏、秃发、

  • 穴居肃慎—挹娄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压迫,世纪,贵族,民族,还是,中原,时期,主要

    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

  • 龙鱼铜镜—女真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地区,许多,骨灰,女真,契丹,文化,发现,石棺

    女真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时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辽代把女真分为“熟女真”(已入辽籍的)和“生女真”两部。生女真异常勇猛,三人可搏猛虎。辽末,生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举兵抗辽,1115年建立“大金国”,迅即由东北进入北方草原灭辽,继而进入黄河流域灭北宋。1234年,金为南宋联合蒙古军

  • 基诺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自己,耳环,人口,人为,民族,该地,主要,黑色

    基诺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1979年6月正式确认。“基诺”为自称,民国之前汉释其为“攸乐”,意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为支南地区特有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0,899人,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基诺一称来自其主要聚集区“基诺山”,清地理志称此山为“攸乐山”故清档中多以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