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博大精深,壁画中所描绘的内容包罗万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因此,虽然作为佛教艺术的敦煌壁画,其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相比,相对较少,但与其他出土文物相比,则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敦煌五代宋时期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作初步介绍。
1、为政治需要出嫁的女人们
公元10世纪,自朱温篡唐改国号为后梁起,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中原北方像走马灯一样,在半个世纪内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家十四个皇帝,环绕五代疆域还有十多个分裂割据的小国。而西北地区虽有过民族间的暂时的隔膜和冲突,但以归义军为中心的各民族政权,不但能和睦相处,而且都是心向中原。
西北地区的安宁局面,应该归功于曹议金的和亲政策。为了和周边民族保持持久的友好交往,曹议金不仅自己做了甘州回鹘的女婿,并且还将一女嫁与甘州可汗为妻,一女嫁与于阗国王李圣天为妻。
今天,当我们走进莫高窟五代时期的洞窟中时,就更能体会曹议金和亲政策的用心良苦,同时也能看到各民族中的女性为此而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五代第61窟是曹议金之子曹元忠的功德窟,该窟东壁门南所绘的女供养人,是曹元忠的母亲和姐姐等人,但画像顺序的排列,则体现了曹氏东结回鹘、西联于阗的根本政策。
如东壁南侧的女供养人,第一身着回鹘装,榜题是“故母北方大回鹘国圣天的子敕授秦国天公主陇西李……”,这是曹议金的夫人。第二身也着回鹘装,榜题称“姊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养”,这是曹元忠的姐姐,嫁给甘州回鹘可汗为夫人。第三身头戴凤冠,饰步摇,着汉式大袖襦,榜题称“姊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养”,这也是曹元忠的姐姐,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为皇后。第四身也着汉式大袖襦,榜题称“故慈母敕授广平郡君太夫人宋氏一心供养”,这是曹元忠的生母广平宋氏(图1)。
图1
这四位女供养人的排列,很能反映曹氏的外交政策。如果不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按常理而论,广平宋氏应排在第一位。因为宋氏是曹议金的原配夫人,又是窟主曹元忠的生母,对“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和于阗皇后来说,广平宋氏即使不是亲生母亲,也是母亲一辈的长者。可是,她却被排在第四位,站在女儿辈之后。这说明此时曹家在对待回鹘、于阗的关系上,采取的是联姻、尊敬、礼让的态度。
又如五代第98窟东壁门南所绘的于阗国王李圣天像,高2.60米,高鼻大眼,留蝌蚪式八字胡,头戴汉式冕旒,上饰北斗七星,身穿衮龙袍,其服饰与中原帝王相同。于阗国王身后的皇后,即曹议金之女,头饰凤冠,穿回汉混合装。榜题分别为“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大朝大于阗国大政大明天册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养”。这些榜题中首先以“大朝”冠之,可见于阗国王与皇后时时都自觉不忘自己管辖的地方政权是中央朝廷统治下的一部份。所穿戴的龙袍、凤冠等服饰也是其心向中原的表露,由此可见于阗国与曹氏归义军政权以及和中原政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到女性在和亲联姻政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图2)。
图2
2、因为貌丑被锁在深宫的公主
五代第98窟南壁屏风画中,描绘了《贤愚经》中一个丑女变美女的故事。
据佛经说,波斯匿王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儿,名叫波暗罗。她波暗罗长得头大腰粗,皮肤黑皱粗糙,五官歪斜。虽早已到了出嫁年龄,但总没有人来求亲。国王为此深感忧虑,所以选择了一个无父无母的贫穷青年,向他讲明公主之丑后,招为驸马,赐予高官厚禄,并为之建造了有七道大门的宫殿,让驸马将公主深锁宫内,不让外人看见。
驸马每次出外参加宴会都是独自一人,而其他官员都带着夫人。众人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总是避而不答,最后在众人追问下,只好说出公主太丑的原因。众人将信将疑,有一天,几个好事的青年官员将驸马灌醉,然后偷偷潜入宫中偷看,却发现公主并不像驸马所说的奇丑无比,而是美丽无双。于是跑回去指责驸马欺骗大家,并述说了入宫偷看的经过。驸马不信,但回宫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丰肌秀骨、玉面微红、脉脉含情的美丽少妇。定睛一看,确是自己的妻子。他大为惊奇,不知是怎么回事。
原来,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被关在宫中时,天天吃素念经,焚香请佛,祈求赐给她美丽新颜,由于心诚感动佛陀,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驸马将此事转告国王,国王与王后欢喜异常,接女还宫。此后,驸马与公主相爱益深,同进同出,共享荣华。
壁画中,自上而下描绘了“成亲”“驸马与大臣交往”“驸马醉酒”“丑女请佛”“大臣偷窥”“回宫”“佛说因缘”等七个情节(图3、图4)。
这个故事虽然揭示了人类的爱美共性,但却暴露了王室的虚荣与冷酷,身为公主的波暗罗因为貌丑而被长期锁闭在深宫中,失去了起码的人身自由。
图3
图4
3、挤奶、煮奶的村女
五代第61窟北壁《佛传》第28扇屏风画中,有一个村女正在煮牛奶的画面。
据佛经说,悉达多太子苦修六年之久,仍没有得道。于是心想:“我每日仅喝一点豆羹赖以生存,弄得皮包骨头,如同枯木。这样的苦行已满六年,但却没有得道。看来解脱之事,不是靠肉体苦行就能做到;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净;心不能净,则一切私欲不能消除;私欲不能消除,怎能走上解脱的正道呢?”
悉达多太子于是放弃苦修,慢慢走入尼连禅河中,想让洁净的流水,洗净身上六年来积下的污垢。悉达多太子洗浴完毕,但因身体羸弱,无力爬上河岸。此时,净居天王从空而来,向河中投入一根很大的树枝,太子攀着天神投下的树枝,才爬上河岸,但终因体弱昏倒在地。
当时尼连禅河边的山林中,有两位名叫难陀和波罗的村女正在放牧牛羊。净居天王对牧女说:“现在尼连禅河边有一位修行求道的太子,因断食苦修,已昏倒在河边,你们若给予供养,将来必有福报。”
牧女听后,立即挑选了十几头肥壮乳牛,赶入河中,洗净乳牛的皮毛身体,挤好牛乳,加入精米熬煮,煮成香甜的乳糜,盛入钵中,来到太子身边,献上乳糜。
悉达多太子接受了牧女的乳糜,食后很快回复了体力,不久就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第61窟北壁的屏风画中,画面右上侧绘一条母牛,前面有一小牛犊,一村女在母牛腹下挤奶;画面中部一村女坐在一大锅前煮乳糜,锅上冒着热气;画面左侧一村女双手捧钵跪地,正为太子奉献乳糜(图5)。
画面中村女挤奶和煮奶的情景,是古代画工当时生活环境在壁画中的反映。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