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3/12/22 18:50:06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進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進,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進,又派兵五万進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進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涧。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土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出《《晋书.谢玄传》》

标签: 以为风声前锋可以东晋公元安徽草木

更多文章

  • 背水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军,我们,你们,而后,旗帜,大将,阵地,韩信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

  • 饮鸩止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篡改,舅舅,诏书,怎么,这样的话,知道,结果,没有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

  • 自惭形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人们,一个,漂亮,有名,外甥,一起,明珠,相貌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è)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

  • 出人头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自己,人们,骄傲,看到,文章,当时,欧阳修,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

  • 运筹帷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天下,取得,刘邦,要说,项羽,不如,一个,为什么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几轮酒过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说说,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大臣高起、王陵等人说:“您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封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将士打了胜仗,他也不给奖励,心胸狭小,容不

  • 长风破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志向,小时候,后来,一点,长风,没有,大象,强盗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

  • 画地为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死,母亲,为什么,南门,第二,文王,回家,小人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三天后,大夫散宜生

  • 必由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路,唐僧,必由之路,就是,老者,不得,火焰山,西方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虽然是秋天,但渐渐感到热气蒸人。请教一位老者,老者说:“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僧说:“火焰山可阻西去之路?”老者说:“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听了,大惊失

  • 反裘负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增加,东阳,第二,因为,为什么,里子,祝贺,穿着

    魏文候是战国时一位聪明的君王。有一次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个人反穿着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为正),背着柴行走。文侯问他:“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裘背柴呢?”那人说:“因为我太爱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第二年,魏国东阳

  • 圣诞节在中国的百年命运浮沉史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

    近年来,圣诞节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受欢迎、高度世俗化的“洋节”,很多人在这一天约会、庆祝,狂欢。本期专题,扼要回顾了自民国以来,百年间圣诞节在中国的命运起伏。1920年代,圣诞节在中国已颇具盛况,商家和政府是关键推手晚清时,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人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