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朋友大概都会为赵云明叫苦。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战功卓著。他对蜀汉更加忠诚,非常正直。他简直就是忠臣典范,偏偏军衔一直不高,甚至被魏延碾压,让人觉得很不服气。
诚然,赵子龙在小说中很不平凡,但他是五虎上将之一,也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他4000岁了,但其实他在蜀汉的地位真的不高,也不比魏延好。
众所周知,刘备从祖先刘邦那里继承了一双雪亮的眼睛。他很会用人,很有远见。他善于招募有前途的将领,托付重用。魏延就是这样的将军。与他相比,赵子龙显得有些胆怯。或许守城是把好手,但真的没有大将之风。
据说子龙在待了九年,一直是偏将军,后来升了衙门将军,又过了五年才升了彝军将军。这是一个坎坷的职业生涯。而魏延呢?参军的时候是衙门将军,然后只用了五年就升到了镇远将军,更有甚者被封为汉中太守,官位非常高。
其实说起来,魏延在蜀汉只能算是一个新人。与于子龙相比,他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善于用人的刘备偏偏把他当成了不可多得的将才,足以看出此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而这正是子龙最缺乏的。
还记得当时刘备刚刚称王,定都成都。自然,他需要一个将军来守卫汉中。当时朝鲜的礼仪认为应该任命张飞担任这个职务,就连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在他们心目中,似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但大家没想到的是,刘备竟然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使他迅速从衙门将军晋升为镇远将军。这种提升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当消息传遍全军时,士兵和将军们都震惊了。为了打消大家的怀疑,有一天刘备在会上问魏延:“你既然担任了这么重要的职务,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言下之意是让他赶紧说点自己喜欢的,以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
然后魏延敬畏地说,如果曹魏胆敢进攻我们蜀汉,我想请求主公让我替你阻止他的前进;如果几十万大军前来进攻,那我想请求主公让我把他们全部吞并给你。话说完,刘备觉得很满意,在座的人也都打消了疑虑,都被他的回答所感染,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这就是魏延和子龙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议长换成子龙,绝不会有如此激昂的回答,大臣们也无法坚定立场反对曹魏,对士气不利。子龙为人谨慎正直,所以在攻占城池时,他拒绝面对城内府尹赐给他的美丽嫂子,两人甚至反目成仇。
但这正是刘备在乎的。因为子龙的正直,他很难轻易控制这个专家。所以即使子龙的武力值和战略远在魏延之上,也还是不可用。如果有一天子龙身居高位,不再允许他指挥,后果不堪设想。他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刘备本人也不是君子。他能娶到孙权的妹妹,娶到刘璋的媳妇,把那句女人如衣服诠释的淋漓尽致。每次一出事,他都能义无反顾的抛下家人,这甚至比他的祖宗刘邦做的还要果断。
另一方面,子龙对刘备不可能那么淡定,正是因为他那么注重德行,所以在刘备眼里,他得不到重用,跟他做保镖可能也不错。
再者,魏延不是傻逼将军,但他确实有胆识和谋略。北伐时,他曾向孔明提议率领五千兵去拦截弃城而逃的夏侯楙,但遭到拒绝。孔明更喜欢子龙,因为他非常谨慎,所以他不喜欢魏延的冒险计划。当初他说服刘备放弃进攻东吴,孔明也全力支持。
除了担心被曹魏捞到好处,魏延也是他们的顾虑之一。汉中位于两国交界处。如果和魏延交手,他们肯定会再次冒险,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魏延善于训练士兵,他的手下都很勇敢,愿意为他效力。子龙充其量是一个护卫队长,保护刘父子的安全,但最后他们连这个位置都没保住,后来被取代了。
最后,子龙没有机会崇拜高职。巅峰的时候,他只是镇东的一个将军。后来北伐惨败,直接降职为镇军将军。对他来说,爬起来要好几年,掉下来只要几天。巨大的反差让他无法接受。最后气得卧病在床,第二年就病死了。
刘氏皇族显然对这个没用的武将没什么好感。直到他死后三年,他才被追授了谥号。可以说真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