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主要用来说明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以至于人们都不愿意相信它是虚构的。
一直有个疑问:曹操为什么不发射火箭,把诸葛亮和鲁肃烧成两个黑炭头?其实这有很多原因。
第一,由于大雾天气,空 air的能见度很低。曹操看不清楚船上满是草人之类的易燃物品,自然没有想到用火箭来对付。
第二,正是因为有雾,双方都搞不清对方的细节。曹操通过对方击鼓的声音来判断对方的大致位置。如果曹操在火箭发射前贸然使用,炮火会先暴露自己的位置,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目标。
第三,火箭弹一般用于攻击城市,烧毁对方的防御设施。现在对手是一艘可移动的船。如果它被点燃,船冲进曹骏的营地,难道不是一场大火吗?
第四,当时有雾,空潮湿。这种天气非常影响火箭的使用。一般打到一半空,火就被空里的小水滴扑灭了,达不到晴天用火箭的效果。
第五,因为火箭的箭要附着可燃材料来增加重量,所以会降低射程。当时曹操只能隐约看到对方的船只,说明对方离岸边还有一定距离,可能在火箭射程之外。
第六,火箭贵,成本太高。在三国时期,硫磺和煤油都是稀有产品,不像制作箭的竹羽那么便宜,也不能轻易使用,更何况敌我不明的时候。
第七,因为成本太高,军队不可能留得住。一般只有在攻打重要城市的时候,军队才会提前准备相应数量的火箭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时候,曹操就算想用火箭,也不能急着拿出来。
第八,火箭的使用很不方便。如果用普通的箭,士兵可以拿一大包放在箭筐里,非常方便。
火箭是危险品,所以必须小心使用。使用时必须先点火,会影响弓箭手的速度。所以火箭的使用一定要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适合突发事件。
第九,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火箭不适合随便使用。不像一般的冷兵器,打扫战场的时候还可以缴获大量的战利品。
火箭弹是一次性产品,发射时会燃尽,不符合战争长远利益。所以,火箭虽好,但要适量使用。
第十,曹操不喜欢火攻的极端方式。花大力气拿下一座城,然后把它夷为平地,有什么意义?
只有诸葛亮喜欢玩火,烧王博,烧新野,烧赤壁,烧藤甲,烧上面的山谷。连他自己都说做这些不道德的事情会缩短自己的寿命。所以曹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使用火箭的。
所以,罗贯中的心思真是缜密,连编个故事都是那么滴水不漏,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