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又名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荆州,居南阳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隐居期间,诸葛亮刻苦读书,注重各种实用知识,关注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后来刘备参观了草堂,他为刘备策划了一个联合荆州和吴国抵抗曹的策略。出山后协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刘备死后,继续协助后主整顿内政,与孟获在南平,北伐魏,后死于军中。
诸葛亮——虚心学习,诚实做人。
姓名:诸葛亮
生卒年:181-234
籍贯:琅琊杨度(今山东沂水)
诸葛亮小时候很爱学习,小小年纪就读了很多书。因此,他的知识比同龄的孩子丰富得多。别的小朋友见到他,总是尊称他为“肖老师”。他很快就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但当时诸葛亮还小,又读了很多书,不知不觉就有点忘乎所以了。
有一次,他读书读累了,出去散步,遇到一个挑着担子的老人。老人的杆子一端是豆腐,另一端是高粱酒。诸葛亮问老人能不能卖豆腐卖酒充饥解渴。老人早就认出他是诸葛梁龙,知道他很有才华,就想考考他,说:“请你帮我算一斤豆子能磨多少豆腐,一斤高粱能酿多少酒。完了,我就把这豆腐和酒给我老公。”诸葛亮觉得自己读了很多诗书。为什么很难?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不知所措。
他根本不磨豆腐,也不酿酒。他怎么能算出来呢?最后他只好放弃,向老人求教。老人说:“豆腐又老又嫩,所以一斤豆子打的豆腐量不一;用高粱蒸酒,因为有水蒸气凝结,一斤高粱能蒸出一斤多的酒。王先生没做过,不知道内情,也不奇怪。当然,他想不通。”诸葛亮听后深受启发,知道自己知道的太少,见识远远不够。他鞠躬感谢老人的忠告。从此以后,诸葛亮把这件事刻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奋好学,博学多闻。
后来,诸葛亮向司马徽先生学了一面水镜。他学习非常努力,勤于动脑,不仅赢得了司马徽的赞赏,就连司马徽的妻子也非常看重他,尤其喜欢这个好学的男孩。
那时候还没有钟表,时间是用日晷测量的。下雨天没有太阳,时间无法准确把握。为了准确计时,司马徽通过定时喂食,训练一只公鸡每天准时啼叫。诸葛亮天资聪颖,很快就掌握了司马先生所教的东西。所以,他总是缠着老先生给他讲更多的事情。但司马老师总是拒绝他的要求,怕他吃不了兜着走,也怕其他同学跟不上进度。所以每次上课都是以鸡叫为基础,鸡一叫就下课了。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想尽办法要求司马老师延长以后的讲课时间,但是司马老师总是以鸡鸣为准,雷打不动。诸葛亮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公鸡会说话,我一定会告诉它。只要它把唱歌的时间往后推,无论什么条件我都答应它。“唉!”诸葛亮叹了口气说:“可惜公鸡不是人。”但他没有轻易放弃。他想继续尝试。
有好几天,诸葛亮看到司马先生的小男孩总是在同一时间喂鸡。他灵机一动:要不我给它喂点吃的?也许过一会儿它会叫。所以,以后上学的时候,他带了一些吃的。估计是在鸡快要叫的时候,他偷偷喂了它几粒食物。果然,鸡一吃饱就不叫了。从此,鸡鸣的时间推迟了很多,王老师讲课的时间也延长了很多。
几天后,司马徽想知道为什么公鸡没有按时啼叫。他回去问小男孩有没有按时喂鸡。小男孩真诚地说:“我总是按时喂鸡。”司马徽感到困惑。
这一天,在课堂上,他问学生:“我们在学习圣贤,我们在学习仁义之学。诚实是学者的基本美德...谁知道公鸡为什么不按时打鸣?”其他同学感到不解。诸葛亮毕竟是个老实人,就把偷偷喂鸡的事告诉了司马先生。先生很生气,当场把诸葛亮的书烧了,说他不配继续读圣贤书。
诸葛亮好学。他怎么能不学习呢?思前想后,他决定让他的情妇司马夫人为自己说情。司马夫人听说诸葛亮为读书偷偷喂鸡被罚后,很同情他,在司马先生面前替他说情。司马先生说:“年纪轻轻,他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功课,但他知道如何捉弄他的老师。此人不正,不能为大。”司马夫人多次为诸葛亮求情:“他虽然年轻,用了一些伎俩,但那是为了多学习,不是那种人。”司马先生认真听完,想了想,然后同意诸葛亮继续跟自己学习。
诸葛亮知道这次失去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更加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成功的启示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
做人要诚实,珍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