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对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平定战事,中央政府将军权下放到地方,阻止了黄巾起义的浪潮迅速蔓延到全国,减缓了东汉王朝覆灭的危机。但却造成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轻视,使野心勃勃的将军或官员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用军队分割地方,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为三国分裂埋下了遥远的祸根。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最后走向灭亡。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性的农民革命战争。与秦末、西汉末的两次起义相比,这是一次精心策划、长期准备、目标明确的农民起义。同时,这次起义不再打着某些统治者的旗号,而是公开提出了“黄天当里”的口号,表明农民起义有了新的发展。这说明起义是比较细致的,因为领导的大部分是农民,极大地动摇了顽固派的利益,而以杨为代表的富人支持政府,抵抗黄巾军。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一是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以宗教的形式宣传组织起义,麻痹政府,积蓄力量,为起义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第三,起义的计划是周密而具体的。所谓“内外崛起”和“八州并发”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尽管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因叛徒告密而遇到很大困难,但在果断处置张角后基本得以实施,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四是战斗精神坚定,宁死不屈,敢于进攻,勇于牺牲,以此向世人展示起义军人的战斗精神和高尚气节。
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也很深刻:一是没有深远的战略眼光,所以不能提出更具体的战略原则;二是没有建立后方基地,没有组织作战部队,所以兵力支援有限,作战行动受到制约;三是缺乏统一指挥和相互配合,各自为战,造成战区的孤立和分裂,以至于被敌人占优势的主力打破;
第四,不懂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和其他形式的运动战的重要性。所以热衷于城池的攻守,把起义军的主力粘在一个地方,与敌苦战,苦战,直到耗尽战斗力,被打败。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和作战指导上的严重失策,也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不幸失败的主要原因。
黄巾起义及其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由于农民起义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