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出现了许多有权势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东汉末年的乱世,曹操以皇帝为靠山,命令群臣四面出击,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韩遂等军阀,统一了中原的一切势力,打击了北方边境的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如果没有刘备和孙权在场,曹操本可以成为像汉武帝刘邦那样的人物。但如果历史上只有结果,曹操只能北战。不过许绍曾说曹操在盛世是个能人,在乱世是个奸人。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被朝廷赐洛阳太师的职位,但手下都是皇亲国戚。
普通人上台当然会巴结这些人,然后在仕途上做出成绩,但是曹操尊重国家法律。一旦有人违反军纪,就会直接被打死。比如皇帝宠信的太监简硕的叔叔,夜间非法出行,被曹操杀死。但是曹操低估了朝廷的勾心斗角,因为他被贬到了小地方。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新继位的卞因为太年轻,被何太后辅佐。但是朝廷里的大将何进想独揽大权,暗中把州牧董卓请到了北京。没想到,这就引狼入室,拉开了三国时期的序幕。董卓先是废帝,后扶持汉献帝登基。
刺杀没有成功,曹操成了逃犯。从洛阳往东,董卓派人连夜追杀,逃到虎牢关时被县令陈宫抓住。这个陈宫也是个人才,很赏识曹操。他们商量,要想帮助汉朝,就得杀了董卓,但一个人的力量太小,要号召勤工俭学的老师共同对抗派遣部队。他们来到曹操的好朋友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非常好客。
曹操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晚上,他听到磨刀的声音,以为吕伯奢想自杀,于是他用剑杀死了所有的人。后来,他发现这些人只是想杀猪、鸡、羊和其他牲畜。可以说曹操是误杀,所以和陈宫一起逃亡。在逃跑的路上,他看到吕伯奢买酒,曹操又杀了吕伯奢。曹操对陈宫说:我宁愿对天下负责。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非如此。《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对不起别人,别人也不对不起我?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推广后,曹操的原话变了,这句话成了乱世枭雄的座右铭,于是我们都被罗贯中骗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