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曹操想做仁政,但另一方面,连低级大臣刘福也受不了,在他作诗时,倚酒刺死了他。(只是因为生硬的诗句不吉利:“月明星稀,黑喜鹊南飞;绕树三转,无枝可循。”)以此类推,曹还会听俞和尔逊的严厉劝告吗?幸好三位谋士有先见之明,提前疏远了曹操,否则早就在下场了。以此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所以,他的投降策略,也不过是“王莽之卑,未篡位之时”。
我想郭嘉在官渡之战中说过“十胜十负”,于迅也三番五次向曹操进谏到底。世事难料,转眼间,主和臣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这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
程羽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了,既然三幕官都决心要集结起来反对曹操,为什么在庞统祭出一系列招数,东南风吹来之后,程羽还要提醒曹操防止火攻呢?这里面很有深意,堪称叛逃经典。
第一,程羽利用曹操的逆反心理来稳定他,让他在错误的决定上更加坚定。因为程羽不是第一谋臣,而曹操现在高高在上,程羽认为他会反叛(就像上面提到的杨修)。比如曹操听到火攻的警告后说:“凡是用火攻的,都要借助风力。现在是隆冬,但是有西风和北风。有东风和南风吗?”“如果他用火,他会烧死自己的士兵。我为什么要害怕?”做了这种主观思考后,曹操当然不会怀疑庞统,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理解大隐士庞统的运筹帷幄。庞统确实夸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实至名归!”曹操信说庞统是比龙符诸葛亮强得多的凤雏。有他的帮助,你不用太担心。众谋士当即跪拜曰:“丞相高见,人皆不如。”意思是军中无戏言,不可反悔!
正因为程羽坚定了曹操反其道而行之的心态,所以当东南风真正吹来的时候,他还得意洋洋地说:“冬至到了,就没有东南风了。”为什么奇怪?“心说这种小概率风不可预测,没有实际应用价值,风头随时会转。但是,他也不想想,为什么辅导员不提这个“不足为奇”的天气常识?所有的赞美都是“总理高见”?由此可见,这个曹丞相不再是,他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逢迎。
对了,曹操在冷落谋士的同时玩了一个人力资源的新花样,就是临时起用外籍谋士。他认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钱,谁都可以买。而且这种佣兵不会和自己较劲,随时可以被开除。他之前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激之情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了颜良惩罚文丑;许由给他出了一个偷袭吴超的计划。但曹操没想到,世界上还有用情欲、情欲、虚伪都买不来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政治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也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赤壁之后,曹操不能信任身边的人,也不能信任外来的和尚。被消灭后,司马懿应运而生。
第二,程羽是一个谋士和政治家的综合体。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羽。两者之差,理论上是“十倍”,实际上是淅川一级,荆州一级,樊城一级,东阿县一级。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儒家的谋士,既孝顺又忠义,而诸葛亮和程羽(包括司马徽)则是儒法杂糅、胸怀王霸之志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和二荀是为了支持刘备而反对曹,程羽和诸葛亮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家人(具体来说就是诸葛亮想帮助诸葛俊称帝)。诸葛亮说:“当人们问孔明的志向是什么时,孔明只是笑而不答。”。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是不能暴露的“异志”,其他和管仲、乐毅、吕望、张亮的自我比较都可以。小说中虽然没有对程羽的描写,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出来。比如他利用徐庶的孝顺来陷害他的母子,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战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一定是对主人不忠(这是古代人类的逻辑,比如忠孝聪明)。相应的,孔明利用庞统对刘备的忠诚杀了他。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式比以往更加复杂,大多数忠臣的职业生涯都不长。他们要么被主子淘汰,要么被足智多谋、政治手腕高超的同类算计。类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罗贯中看来,汉朝篡逆是合理的。比如崔曾经跟刘备之说,整顿汉朝是一种宿命,君王应该更新。揭开《三国演义》的隐藏秀,不忠诚的谋士比忠诚的谋士更英勇,而且越彻底越好。当然,这里有一个定义原则。他们对世界必须是主观的,对自己必须是客观的,如程羽、崔、诸葛亮、司马徽等。只关心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机会主义者是熊,比如袁术,袁绍。区分的时候可以从结局推断其动机,这也是文学的便利。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三国演义里没有人不是英雄,也没有人是彻头彻尾的英雄。另文解释。
程羽想继续谏,不让曹操得逞,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曹操失败后能重用自己,成为自己的宠臣。然后制定新的计划。他的做法和后来的司马懿如出一辙。司马懿不管曹操采不采纳,先淡化了几个策略,前后对比后曹操逐渐接受了他。但由于程羽的计划实施过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曹操在华容道之后还是很轻浮的,没有落入程羽的圈套。可见,程羽比刘备、诸葛亮更“生不逢时”。不过,用一个县令爬到魏震将军的位置,死得痛快,还是很不错的。他的官方朋友于迅和荀攸后来死于曹操之手,以抵制曹操的提升。说到曹操本人,也不是很顺利。先是被程羽和杨修接连绊倒。当老人不再固执时,被司马懿抓住了。
同样,程羽也意识到曹操只能被打败,不能死,所以终于及时揭开了黄盖粮船的虚假,让曹操逃脱。而且,这一次程羽很详细地向他解释了这个常识:“粮在船上,船才会稳;今日看船,轻飘飘。”看来曹操不明白这个道理,都是因为程玉广之前说了这个论点,没有强调或者论证。程宇很清楚,很多时候,表情比表情更重要。尤其是对于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