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致命伤,是蜀汉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没有派援军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已经来不及挽救了。但由于《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后人对此也有猜测。
但是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说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政策,所以诸葛亮决定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诸葛用刀杀了关羽”被开除。
诸葛亮的失职
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存在失误吗?
这个问题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十有八九是刘备的决定,因为没有统帅部的命令,关羽不敢自作主张。蜀汉的最高统治者是刘备,只有刘备有权决定。
自从刘备拿下益州,从曹操手中拿下汉中,形势一片大好。蜀汉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过“中国的事情,一定会成为现实”。
然而,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此时刘舒的实力与曹魏相比还相差甚远,北伐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过刘备这时候脑子可能有点热,有点迷糊。
以前刘备看到曹操就很害怕。每当和曹操作战,刘备都在劫难逃。但自从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黄忠拿刀斩了夏侯元之后,刘备实际上第一次打败了曹操,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刘备一下子就牛逼了,抖了,自以为了不起。
刘备自称汉中女王,与曹操并驾齐驱。刘备非常傲慢自大。他不顾蜀汉国力弱小,当即做出决定,命令关羽主动进攻曹魏军事重镇襄樊。
按理说刘备头脑发热,军事家诸葛亮应该冷静。他应该给刘备滚烫的脑袋浇点冷水,让他清醒一下。但查了三国志,并没有诸葛亮反对刘备攻打襄樊的记载。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事顾问。这时候诸葛亮的定位是,他是军师,将军,掌管将军的事务。也就是说,诸葛亮掌管刘备统帅部的一切,诸葛亮可以参与刘备做的一切。
诸葛亮虽然不是决策者,但是可以给决策者提建议。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显然没有尽到作为军事家的责任。
至于诸葛亮在关羽北伐襄樊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三国志》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其中的玄机还是可以找到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羽入侵襄樊,违背了诸葛亮早年的“隆中对”,无论是时机还是条件。
隆中对的战略,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征服天下的军事大纲。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北伐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第一,“西有戎,南有夷岳”,也就是说要和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但当时刘备和少数民族关系并不好,因为刘备虽然占领了益州,但他们是外地人,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讨厌刘备占领他们的地盘,一有机会就会兴风作浪。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少数民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第二条是“内部治理”。所谓内治,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刘备攻占四川汉中,实属不易。刘章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刘备在四川打得很辛苦,连庞统都死了。
经过九年的努力,刘备得到了四川这块根据地。打了九年仗,军队很累,四川经济受损严重,百姓不堪其扰。所以关羽此时的北伐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实力。
第三个条件是“和孙权搞好关系”,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早在我们之前的三国系列就分析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