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燕颔虎须什么意思?燕颔虎须典故出处介绍

燕颔虎须什么意思?燕颔虎须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07 更新时间:2024/2/4 13:53:48

“燕颔虎须”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说过这个成语,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燕颔虎须”的意思,还有背后的典故。“燕颔虎须”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相貌十分威武,在三国中等于是张飞的专用词。张飞和关羽并称“万人敌”,实力自然是不用怀疑,那早年刘备究竟是如何碰到张飞的呢?这个故事就和“燕颔虎须”这个成语有关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刘关张三人初见时的趣事,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回,发生在刘备在涿县看榜文之时,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和张飞。原文如下:

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黄巾军张角一部进犯幽州,校尉邹靖向太守刘焉提出张榜招兵的建议,得到刘焉的赞同。榜文张贴到涿县。是年二十八岁的刘备看到榜文,长叹一声。当地富户张飞此时正巧就在刘备身后,听到刘备的这声长叹,忍不住发出疑问。此后,两人一起前往村店中饮酒。后来随着关羽的到来,便有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对张飞长相的描述,叫做“燕颔虎须”,意为形貌威武,借指虎将或勇士。颔,指的是下巴。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刘备与张飞在涿县相识,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不过,他俩是不是因为黄巾祸乱幽州而相识,历史与小说有着很大的区别。《三国志·先主传》载:“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三国志·关羽传》称:“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从这段记载的先后顺序来看,刘备用张世平和苏双提供的资金在涿县招兵买马,张飞和关羽二人随即加入,都是在黄巾祸乱幽州之前。而且从这段记载的内容来看,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组建的这支小队伍最初的用途并非是对付黄巾,而是为张世平和苏双的贩马提供保护,类似武装押运。只是后来到了黄巾作乱时,刘备才带着这支队伍加入了官军。

那么,为何《三国演义》作者将刘备与张飞相识的时间改为黄巾之乱期间呢?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历史上刘关张三人相识之初,仅仅是为商人保护货物,而小说中他们则是为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而走到了一起,这就将单纯的个人友谊变成了共赴国难的相互扶持,并确立了刘关张三人在作品中的高大形象。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撮罗子”是什么?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觉得比较陌生,鄂温克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传奇,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撮罗子民居。鄂温克族传统民居是根据地势以及取光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而创造出来的。原始古老的撮罗子是鄂温克族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吧。

  • 先见之明什么意思?先见之明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曹睿会派出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也许是存在一些小私心的。但曹睿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摆起了铁桶阵,根本就没打算主动进攻。其实司马懿这招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的确是风险最低又能保证胜率的计谋。只要同诸葛亮僵持下去,把他的粮草耗尽,那他自然会退兵。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先见之明&rdqu

  • 揭秘蒙古人幼子守灶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蒙古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名族的人其实还是有不少和汉族人不一样的地方的,特别是习俗方面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话说在蒙古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年龄最小的孩子需要守灶的,那么这到底有什么说法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幼子守灶”原来比“嫡长子继承制&

  • 成语一诺千金的故事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听到或是说到的一个成语。但是有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一诺千金这个词的典故,也不知道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那么这个词到底指的是谁呢?在历史上,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指性情耿直的季布。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一诺千金这个词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这个词在现实生

  • 兵精粮足什么意思?兵精粮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结盟,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实际上,这是东吴的一次反叛,如果东吴不敢踏出这反抗的第一步,刘备根本就不可能阻挡曹操南下。在这之前,东吴和曹操才是真正的盟友关系,而且双方从孙策时期就开始结盟。其实孙策和曹操心里都知道对方不是真心,但曹操当时最大的对手是袁绍,所以只能和孙策示好。这次讲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屠苏酒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一些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

  • 仓皇失措什么意思?仓皇失措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张飞在长板桥吓退曹军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可能很多人觉得张飞只是一介武夫,不懂战场上的谋略,其实张飞才是真正的粗中有细,往往能够出奇制胜。长板桥一役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其实张飞的做法和诸葛亮上演空城计差不多,都是靠气势吓退了敌人。说明张飞不仅有谋,心理素质也极强。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水磨图》和《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为什么并不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水磨图》应该有不少人知道吧,但是一般人应该还是都不知道的,但是说起《清明上河图》那就变得不一定了,这个几乎是人人都听说的过的,但是其实这《水磨图》也是非常写实的反应了北宋的现实生活的,可以说几乎是和《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那这个《水磨图》为啥就不出名了,其实很多网友也许猜

  • 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五为什么要磨豆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在民间,过了小年之后,基本上每一天都有一句谚语,二十五这天就是“磨豆腐”。我们现在吃到的豆腐,都已经是加工好了的,而至于豆腐是怎么来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亲手操作了。而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很多地区都还流行着自己磨豆腐的习俗。那么,为什么这一天要磨豆腐,除此之外还有没

  • 猪在古代的地位,龙马精神最早是猪龙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进入猪年了,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后一位,但这并不代表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最后一位。猪一直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在古代人的心中,猪是与神灵有关的,比如祭祀的时候用到的猪头,那是供奉给天神的食物,可见猪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要说“龙马精神”最开始其实是“猪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