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晋社会为什么黑暗,东晋为什么是最黑暗的时期

东晋社会为什么黑暗,东晋为什么是最黑暗的时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47 更新时间:2023/12/10 18:03:52

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和司马懿为首的两派的对立和斗争。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人陪同曹芳出洛阳南巡魏明帝陵。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在朝鲜夺取政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继续掌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茂帝。第二年,司马师死了,他的弟弟司马昭掌权。公元260年,曹丕不甘心做傀儡,带领数百名仆从攻打司马昭,被杀。司马昭立曹桓为帝,政权完全由司马氏控制。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消灭蜀汉的战争,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以姜维为首的蜀汉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势不两立,邓艾于是率领精兵潜入尹平,攻占府城,进逼成都。已故蜀汉统治者刘禅不战而降。姜维闻讯,带兵向钟会投降。之后,兵变失败,他自杀,蜀汉灭亡。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桓禅位于,改元初,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司马燕继位后,吸取曹魏篡位的经验,立郡为国,分封27个同姓国王,让诸侯保皇族治天下,就像周朝一样。经过西晋前期的改革,国力有所增强。然而没过几年,皇室逐渐腐朽,而贵族家庭则是贪婪奢侈。你是怎么每天吃很多钱还说“没地方去”的王锴和石崇比谁更奢侈。大臣傅贤说“奢靡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燕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叔父争权夺利。官僚不仅奢侈,而且公然抢劫杀人。比如石崇做荆州刺史,说“劫商远富”。司马燕也傲慢和奢侈。因为他未能解决政治腐败、党派崛起、宗室势力扩张、外族内迁等问题,埋下了日后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的远因。

八王之乱是西晋持续16年(291-306年)的内乱。这场权力斗争的关键人物是汝南王司马亮、楚司马威、赵司马伦、齐司马懿、长沙的王司马瓦、成都的司马颖、河间的司马昱和东海的司马岳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司马燕死后,外戚杨军为太守,掌管朝政。晋惠帝即位的司马忠是智障。太后贾南风为了掌握政权,于永平元年(291年)与楚王司马懿合谋出兵杀了杨军,但政权却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和老将魏官手中。家后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当年六月,他让楚王司马懿杀了汝南王司马亮、魏官,然后诬告司马懿杀大臣,把司马懿处死。

家后上台后,任命贾谟、张华、裴頠等人维持天下相对稳定。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贾皇后不顾张华等人的劝阻,密谋废掉太子司马懿,并于次年将其杀害。指挥皇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棠,出兵废了家后和张华。之后司马伦掌控了重大政策。在那之后,许多统治者变得野心勃勃,企图篡权谋反。公元306年(桂元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懿相继被他所杀。权力落到了司马越手里,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八王之乱十六年,许多参战的国王相继战败,许多人被杀,中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实力耗尽。自汉代以来,许多游牧民族投降了附中的原朝,许多胡人定居在关中和泾河、渭河流域,如一条弧线,环绕洛阳,金盾。形势极为不利。

晋太康初年,钦差大臣郭芹邀请胡人移居长城,以汉族为固边,不让胡受苦,武帝拒绝。元康元年,命蒋桐作《容迁论》,言若不速迁胡,则金家危矣。惠帝也不接受。当时形势太重,回不来,迁移胡也不可能,即使要求他们“附本种,还旧土”,于是所有关于迁移胡的讨论都成了一纸空文空 text。此外,政府允许胡人迁入,但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加深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胡人也被用作士兵,多见于八王之乱,如王军,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用匈奴。在利用胡的策略下,胡人对西晋的实力了如指掌,只要时机一到,就会起来作乱。

永兴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以汉(后为前赵)的国号出发前往离石(今山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刘渊去世,其子刘聪继位。次年4月,在古县宁平城(在河南鹿邑县)歼灭金军10余万,活捉并杀死颜等人。同年,刘聪派大将胡彦燕攻打洛阳,屡败金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

六月,胡彦燕到达洛阳,刘曜等人领兵迎敌,攻打洛阳,纵容部下抢掠,活捉怀帝,杀死太子司马权、宗室、官员、军民等三万余人,掘墓烧宫,史称“永嘉之乱”。接下来的150年,五湖十六国侵略占领中原,屠杀汉人,经济文化遭受重大打击。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司马师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白白上台,杀君篡位,骄奢淫逸,毫无建树,第一个被外族灭亡的国家。晋朝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也许,他们没有建设自己的国家,所以不懂得珍惜!司马氏家族的灭亡是骄奢淫逸的结果,一代王朝最终在中外入侵的斗争中结束了生命。伤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知恶吗?

更多文章

  • 东晋为什么不写入历史,东晋为什么没有统一全国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东晋没有统一全国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北方士绅、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背井离乡,逃往南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带冠南渡”。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尧率军攻打长安,西晋灭亡。次年,提前“南渡”至建业(今南靖)的西晋琅琊前王司马睿宣布登基称帝。历史上,这个由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的政权被称为东晋。东晋只维持了1

  • 街亭对蜀汉有多重要,街亭对蜀汉有多重要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街亭对蜀国为什么那么重要,街亭对蜀国的重要性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主持了五次北伐。从表面上看,第三次北伐是最成功的。毕竟,蜀军已经占领了尹平县和武都县。但是,最遗憾的还是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如果街亭没丢,诸葛亮就能指挥蜀军,歼灭被困天水的郭淮、马遵。当几支蜀军顺利会师,诸葛亮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陇右五郡,这里离关中很

  • 永嘉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永嘉之乱有什么影响,三国两晋历史

    根据《世说新语·萧玉帝》的描述,桓温进入北地,俯瞰中原。他曾说:“所以,神州大地沉没,百年山头空,王义夫等人要担责!”。也就是说,深州沈璐、永嘉之乱、王彦等大臣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永嘉之乱有什么影响呢?五乱华金室南渡后,北方的方便成了胡活动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家族崛起以来,芜湖展开了一系列建国运

  • 永嘉之乱发生在哪一年,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嘉之乱发生了什么,三国两晋历史

    永嘉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发生了什么事?永兴元年,刘汉开国,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领兵抗金。开国名“汉”,自称汉王,建都离石。后来,他转战河东,攻取普班,入普子,定都。石勒苏益格、王米和其他人来加入我们。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国号永丰。太史令在秀芝的建议下宣布

  • 永嘉之乱的永嘉指哪里,永嘉之乱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永嘉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三国两晋历史

    永嘉之乱是刘渊之子刘聪率领的匈奴军队,击溃西晋都城洛阳的守军,攻占洛阳,大肆掠夺,大肆杀戮,甚至俘虏了西晋怀帝等王公大臣。它导致了西晋王朝在316年的灭亡。为什么会发生永嘉之乱?政治背景:八王之乱晋武帝灭了吴栋政权,成功统一了三国,为天人做出了贡献,从而成为了霸主的事业。但他完成大一统后,开始纵情声

  • 半亩花田洗护套装怎么样,优博奶粉是什么牌子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夷州岛在古代是哪里,夷洲是台湾吗

    益州,益州,古代地名。沈的《沿海水陆志》和陈寿的《三国志》、和孙权。历史上孙权派魏文和诸葛智去益州。一般认为宜州是台湾省,但以“台独”学者史明为代表的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沂州又名岛沂的由来,与现存的历史记载有关:三国历史在《三国志·兀术和孙权传》中,有如下叙述:(黄龙)二春正月,魏成合肥新城。诏令都

  • 高山族的历史古迹,高山族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高山族的历史起源,三国两晋历史

    目前生活在台湾省岛的原住民祖先,除了部分当地原住民外,大多是早在石器时代就生活在福建沿海地区,后迁居台湾省岛的“闽粤”人。三国时期,这些人被称为“伊山”。许先生将《台湾省志》中所列的台湾省原住民的100种特殊风俗习惯与马来人进行了比较,只有18%是相同的。与大陆南部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壮、侗民族相比,

  • 军师指的是谁,军师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军师是什么意思,军师的职责

    军事顾问,官名。其中一个位置。有些人和上帝一起计划和欺骗。比如说,新莽的最后,铲料的雇佣方是军师,而喧嚣的部将有军师黄。汉朝末年,荀攸和华歆都是军师。《辞海》(1979年版)正是基于这种解读,认为“军师”是东汉、三国、晋朝设置的掌管军事的官员。《三国演义词典》中“军师”一文解释:“军师,官名。三国时

  • 王与马共天下是哪两个人,王与马共天下是哪个朝代的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与马共天下什么意思,王与马共天下的原因

    “王与马,共享天下”是指东晋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势均力敌。当时民间称之为“王与马,共享天下”。司马睿从杜东登上皇位,主要依靠琅琊(今山东临沂市)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王导主政国家,身居高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制定政令。王敦掌管兵权,专职征伐,后在荆州,控制建康。超过75

  • 乡君是什么地位,乡君是什么封号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乡君这个封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乡君封号的历史变迁

    向君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的称谓,始于晋武帝封杨虎之妻为湘君万岁,唐训官的四品包括封母或妻、乡王之印、宋废等。1197年,晋文三官、朝烈大夫、宣武将军以上的武三官的母亲或妻子成为郡主,在成安二年,改为郡主。明成祖宣王的孙女被封为“向君”,清朝入城的女儿被称为“向君”。爵位来源于向君,是古代女性称谓中等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