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是高第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次战略决战。楚汉战争时,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交战。
战争进程:
汉军攻楚。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十月下旬,关英率军进入彭城,同时攻占了楚国的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派兵进入九江,引诱守将和楚府周胤,然后联手北攻城父(今安徽杨过东)。刘邦也从牯岭东移,形势对楚国极为不利,项羽被迫退守东南。11月,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建营整顿,恢复军力。此时楚军仍有十万左右。
韩信、彭越、英布联合刘邦后,十二月(202年初,元年十月),退守江南的十万楚军被层层包围。
汉军由韩信率领30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在后方,、柴武等预备队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率领汉军前进,在不利的情况下开始向后撤退,但两翼推进,楚军受挫。韩信率军前进,打败了楚军。
四面受敌
汉军夜唱楚歌,楚军认为汉自项羽以来已尽全力,但士气崩溃。眼看大势已去,项羽率领800精锐骑兵突围,乘夜南逃。天亮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派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后,只带了百余骑随他到了因迷路(史记中田夫交待)而耽误行程的鄢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被汉军追杀。项羽突然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只剩下28名骑手。
乌江决战
项羽指挥二十八骑,来回奔袭,又杀出一条血路,急忙南下乌江(今安徽县长江东北侧的乌江铺)。他觉得没脸见江东的长辈,就命令所有的骑手下马,用短兵器与汉兵作战。项羽一个人杀了几百汉兵,自己也受了十多次伤。最后31岁自杀身亡。项羽死后,汉军消灭了八万楚军,楚地都投降了汉,唯独留下项羽完好无损的鲁国人不肯投降(曾封项羽为)。之后刘邦把项羽的人头给鲁国看,鲁国人投降了。至此,持续了四年半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盖下遗址
垓下遗址又称霸王城,是秦末汉初楚汉相争垓下时项羽的大本营所在地。西汉时,这里被用作鄢县的县城。
盖下遗址的时代主要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汉代。遗址主体为城址,平面上呈不规则的弧角矩形,周围有城墙遗迹。城墙的轮廓很清晰。除西城城墙因沱河故道侵蚀而有所损坏外,其余城墙保存完好,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墙四周是壕沟,壕沟的宽度从15米到30米不等。盖下遗址整体为台地地貌,沱河自遗址西侧向东流向北侧。上南部现在是居民区,北部是耕地。
1980年,盖下遗址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7月3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