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在甘肃省东南部设陇西县,后人用“陇”来指这一带。蜀国,一个古老的国名,秦朝时是蜀郡的所在地,后来人们用“蜀”来指今天四川的中部。古时候蜀国与中原的联系是水路从长江到湖北,陆路要经过陇西到关中,所以甘肃和蜀国是两个联系紧密的地理区域。蜀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地方,所以中原封建王朝建立后,都派兵去取蜀国。刘秀也不例外。他指示部将,攻下陇西后,可以直指蜀。这就是“从龙看蜀”一词的由来。
刘秀称帝后,先后镇压各地起义军,用拉拢和打击并重的手段,先后平定了榆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军的柳永、蒂奇的张步、庐江的李习安等割据势力,随后挥军西取甘肃、蜀。
新莽末年,天水季承(今甘肃秦安)人肖伟联系地方豪强揭竿而起,攻打王莽,占领陇西、武威,直至酒泉、敦煌。一次,他投靠了,为韩立下了汗马功劳。建武六年(30年),刘秀派耿弇(ydn)等七位将军,经狄龙在四川平定公孙述。肖伟害怕被吞并,但他转而反对汉,打败了汉兵,并利用他们窥视关中。刘秀命令西部将军冯异和祭遵打败他。
次年,肖伟向公孙述投降,公孙述从四川独立出来。建武八年(32年),部来歙县攻下略阳城(今甘肃庄浪西南),重兵包围略阳,公孙述也出兵相助。刘秀亲自派兵证明肖伟战败,他的很多军队投降。刘秀步与岑彭、吴汉在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围攻肖伟。肖伟部将田茂和李雨泽坚守上营(今甘肃天水),也被汉军包围。
刘秀包围了这两座城市,久攻不下,于是他向东去了洛阳,留下岑彭、耿弇等人继续攻城。临行前,刘秀给岑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能拿下这两座城,他就可以率军南下攻打蜀。人们的心并不满足,他们既安抚狄龙,又期待得到蜀地。每次发兵,他的头发和胡须都因焦虑而变白。"
后来援军到了四川公孙述,汉军粮草告罄,只好撤退,肖伟重新占有陇西等地。建武九年(33年)春,肖伟悲愤而死,他的儿子被部将立为王。第二年,他被刘秀的部将莱奢等人袭击而死。陇西等地被汉占领。
早在重新做人的第二年(24年),公孙述就在成都自立为蜀王,次年称帝,占据了益州全境。公孙述不想在蜀中生活,就时不时染指陇西。建武九年(33年),公孙述见陇西被刘秀占领,派兵顺长江而下,直到荆门(今湖北宜昌),意欲占领长江中游。次年,刘秀派岑彭进攻,公孙述的军队退守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岸)。岑彭逆流而上,包围江州,攻克舞阳(今四川彭山),逼近成都。公孙述没想到汉兵这么快,大为惊讶。与此同时,刘秀命令来歙等人出陇西南下,攻克边霞(今甘肃成县西北),与岑彭大军合围成都。
据说岑彭驻扎的地方叫“吴鹏”。岑彭听了很不高兴,想把部队转移到其他地方,恰逢天黑,行动不便。这天晚上,蜀国的刺客假装逃亡的奴隶前来投降,岑彭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暗杀。
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部随吴汉攻陷广都,到达成都,胜连战。公孙述率军出城作战,蜀军大败,公孙述死,蜀地平定。四年后,婺源的房鹿向刘秀投降,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被打平,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望蜀”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刘秀说这话的意思是要求太多,这是为了表达他对士兵们常年征战的歉意。但后来,随着词语使用环境的演变,“望舒”成了过于贪婪、贪得无厌的代名词,这是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