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胜、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后,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抗秦国暴力的浪潮,其中就包括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入侵关中地区。
当时,秦三世和子婴掌管着秦朝。子婴比秦二世强一倍多,但秦国早已失去了先帝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这时候只能坚守关中地区;子婴上台后,连皇帝都不敢说,只称秦王。子婴听说叛军打到自己的地盘,也慌了,对身边的大臣说:“秦国早就失去天下了。看那家伙刘邦如入无人之境,我们该怎么办?”
有人提议,“反正现在我们自己的地盘都做不了主。王,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只能苟延残喘了。”况且你做秦王才一个多月。就算你死了,后人也不会怪你。"
沉默良久,子婴伤心地叹了口气:“算了,与其浪费人力去支撑这个快要崩溃的国家,还不如放弃,至少给人民留下个好印象。”
于是,刘邦的军队到了坝上,子婴就去投降了。他穿上白衣服,拿了玉玺、军符等东西,让人把自己和妻子用绳子捆起来,出去向刘邦投降。就这样,秦朝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始皇帝的伟大梦想彻底破灭了。
刘邦听说子婴来投降,非常高兴,但问题又出来了。无论如何,人是一国之君,现在世界争霸,远没有太平之日。如何处理这个烫手山芋真的不是个好主意。看到刘邦左右为难,樊哙将军建议:“这个好办。没有人支持秦。既然子英投降了,我们就趁机铲除草吧。”
刘邦深思熟虑后拒绝:“不行,要想在起义的道路上走得远,就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赢得民心的机会。”子英不像秦二世那样被万人唾骂。如果我们杀了他,全世界的人都会说我们狠毒,不留余地。"
就这样,秦王子婴暂时保住了性命。与此同时,刘邦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城。他原本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几乎前半生都在沛县老家度过,直到揭竿而起造反,才有机会见世面。当他进入咸阳城,看到大秦的宫殿,眼前一震,暗暗发笑。“首都就是首都,房价贵。这个皇帝能一个人住这么大的地方,装修豪华。多好啊!”
进宫后,刘邦恋恋不舍。他和他的智囊团讨论说:“可惜这个地方没人住。我们何不留下来好好享受呢?”
大家一听,赶紧劝阻:“这绝对不可能。如果你现在生活在这里,天下人都会说你不是起来为人民服务的,而是因为你想当皇帝而造反。那样的话,怎么会有人跟踪你呢?”
刘邦听了这话,非常感激地说:“幸亏你提醒我,不然我就把事情给毁了。”于是派了一些士兵留在宫里,他还是回巴去住了。
刘邦彻底清醒了。他让人找来关中的名人、名门、人民代表,对他们说:“我刘邦从建军开始,就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所以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既然来了,我一定要为大家做点事,让你和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人们听到他这么说已经很兴奋了,都在期待他的新政。刘邦看到这里,笑着说:“秦国的暴政让大家都受苦了,我要把它全部废除。至于新政,我不搞那些繁文缛节,免得麻烦大家背。只有三件事:第一,凶手偿命;第二,对受伤害人按罪处理;第三,小偷按罪处理。现在我与你立下誓言。如果有一天我有刘邦,我一定严格执行!”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从此,刘邦及其部下的一切行动都以此为依据。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他还派专员到关中各地宣传“约法三章”,百姓听说后都称赞不已。
刘邦统治关中时期,起义军秋无犯,百姓安居乐业,都非常拥护新领袖。他们还从自己家里拿出衣食用品送给军队,并多次表示希望刘邦一直留在关中。
因为刘邦严格遵守条条框框,时刻不忘笼络人心。渐渐地,他在百姓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为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