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创始人。公元25-57年在位期间,谥号为“光武”,即光绍生前事业的意思,庙号为世祖。新朝末年,王莽奋起反抗,昆阳之战击溃王莽主力军队,奠定了伟人复兴的基础。刘秀统一天下后,定都洛阳,恢复汉政权,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即位后,他的政治措施都是以安静和节俭为原则的。他建国子监,崇尚儒学,推崇贞节,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光武帝刘秀——中兴时期的伟大政治家
姓名:刘秀
生卒年:公元前6年-公元57年
籍贯:南阳蔡洋(今湖北枣阳西南)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后,出身南洋大地主的和其弟刘以复兴汉室为名,加入绿林义军,建立,建立了另起炉灶的政权,从而开始了反抗王莽的大业。刘被任命为大都督,被任命为太常将军。在与王莽军队的战斗中,年仅29岁的刘秀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勇气。在他的指挥下,汉军取得了昆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随后,汉军攻占长安和洛阳,推翻了辛莽政权。
公元23年,刘秀以向河北派遣使节为契机,开始为建立帝国工业做准备。他以河北为根据地,废除王莽暴政,整顿吏治,安抚民众,赢得民众支持。刘秀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政治手段,巩固和加强了在河北的势力,进而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彻底与另起炉灶的政权决裂。
公元25年,刘秀举行登基大典,改建武元年。在他称帝后,刘秀派兵迅速击败了新皇帝刘璇的军队,并占领了洛阳,把洛阳作为首都。为了与刘邦建立的西汉相区别,历史上把刘秀重建的汉朝称为东汉,刘秀是汉光武帝。随后,他又用了10年时间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公元36年,刘秀完成了统一世界的大业。
面对世风日下、民不聊生的局面,刘秀采取以和为贵的手段缓和阶级矛盾,取得了治理国家的辉煌成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刘秀首先扩大了《尚书》的权力。尚书台成为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使得三公有职无权,大臣有权无职,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身上。在地方上,刘秀裁掉了400多个县,减少了大量冗员,节省了国家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负担。
为了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规定凡是在战争期间因为贫困被卖掉或被抢去做奴婢的人,都可以离开主人,单独回家,恢复平民身份。禁止伤害奴婢,保护奴婢的生命安全;他下令清查全国的土地和户口,以遏制强大的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他一方面严惩贪官污吏,一方面追捕抗拒政令的豪强地主,将他们迁到外地;刘秀也用移民开垦土地和允许内陆开垦的方法来解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他还在西汉初期将赋税从十税恢复到三十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要求当地所有士兵退伍,回到家乡从事生产。这些法令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稳定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刘秀还十分注意整顿吏治,严格监督地方官员,赏罚分明。为了开国功勋,刘秀让善于打仗而不善于治国的功臣们不再参与国事,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让那些有杰出政治才能的人参与政治事务,帮助他治理天下。
刘秀曾就读于国子监,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他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下令收集整理古代典籍,在首都创办国子监,在地方修建图书馆,培养人才。在刘秀的重视和倡导下,东汉初年出现了“四海之内,学派如林”的局面。在思想上,刘秀宣扬君权神授,提倡卜筮之学,迷信鬼神,给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刘秀在位期间,东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兴军”的欣欣向荣景象。东汉成为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文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