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将军韩信多少岁死的,韩信的大将军相当于什么官职

大将军韩信多少岁死的,韩信的大将军相当于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49 更新时间:2023/12/18 11:09:02

韩信死前并没有亲口承认谋反。据《史记》记载,韩信似乎确实和陈毅讨论过谋反的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当齐王的时候,有实力对抗刘邦项羽,却造反无兵无将,真是玩火自焚。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的“谋反”是被陷害的,而司马迁用的是屈笔,说的是愿不愿意。临刑前,韩信说:“我后悔没有用蒯通的计策,被女儿骗了。难道不是天堂!”韩信后悔在大难临头时没有使用蒯通的反汉计划,足以说明韩信一生从未有过谋反的念头。

其实,分析《史记》等史书中关于韩信“谋反”的相关记载,也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矛盾之处,值得商榷。

第一,在刘邦胜败未卜的时候,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劝说,游说他另起炉灶,但是当刘邦成名之后,他却有了不同的野心,这对于一个懂兵法的将军来说,太违反常理了。

其次,韩信两次被刘邦偷袭,夺取兵权,从中已经注意到刘邦的疑心和恐惧。但他在被项羽兵困住的时候,在楚称王的时候,在陈迎接刘邦的时候,都没有反对刘邦。他无权无兵,住在长安,为什么要造反?一代名将怎么会这么木讷?

第三,以韩信的智慧,怎么可能在被监视的情况下,与陈毅合谋“控制朝廷”?这不是欲盖弥彰吗?况且韩信和陈毅约定造反的时候,并没有第三者在场。外人怎么可能知道谈话内容?为什么司马迁的记载这么详细?

第四,陈毅一直是刘邦的心腹,与韩信关系一般。韩信怎么会蠢到向皇帝的亲信吐露心事,反叛这种关系是大事?况且,陈毅到巨鹿驿站后,已经和韩信失去联系好几年了。这样的帮凶太奇怪了。

第五,凡是搞阴谋的,一般都会把矛头指向最高权力机关,也就是皇帝。韩信谋反的对象是吕后和太子,这是不合理的。况且当时刘邦在统率军队,就算韩信成功了,名不正言不顺,也没有消灭刘邦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反叛毫无意义,韩信的见识怎么会这么低?

第六,韩信向来熟读兵法。未经训练的犯人及其家属怎么会是造反的主力?且不说这些人能否攻下戒备森严、戒备森严的皇宫,伪造刘邦圣旨赦免的俘虏,肯定会听韩信指挥,跟随他造反?韩信不可能漏掉这些问题。

第七,韩信的“谋反”只是被他舍人的哥哥声讨,其最初的动机是因为韩信想杀哥哥。怎么能看出舍人的哥哥不是被诬告的呢?而且舍人的弟弟怎么会知道这么大的秘密?韩信会这么粗心吗?考虑到吕后杀彭越时,古越舍人诬告彭越“谋反”,韩信舍人的哥哥是否告发韩信“谋反”,实在令人怀疑。

第八,如果韩信确实有谋反的意图,那么萧何诱骗韩信入宫的时候,韩信怎么可能不做任何防范,而是从容冒险,轻松入宫呢?韩信死前为什么只感叹平定土地时不听蒯通的话,却不后悔自己谋划不周?

第九,韩信“谋反”不明,吕后诱之,杀之。为什么刘邦没有把朝鲜第一英雄的被杀归罪于吕后,甚至没有进行调查。是不是说明刘和陆早有打算?

纵观历史,历代开国功臣大多鲜有善终,这是历史规律。韩信虽然没有谋反的证据,但是他有谋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况且韩信曾经勒索过刘邦,却无法让刘邦开心。况且汉朝初年,刘邦为了四处造反的诸侯拼命,不得不惧怕韩信。所以,韩信的死是必然的,只是怎么死而已。如果韩信真的要造反,那么告密者毁了他;如果他不想造反,那么就是刘邦利用告密者灭了他。那时候,还有什么能比“谋反”罪来杀鸡儆猴其他不同姓氏的国王呢?

韩信被杀后,在楚汉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其他几个异姓王以及韩信都被各种借口杀掉了。只有一个长沙王,吴锐,死得早,但他死得很开心。由于郭峰势力弱小,位于汉和南越的中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所以后世免于杀戮,郭峰得以保存。直到五代以后,他因孤儿而死。

刘邦斩韩信、等异姓皇后时,曾与群臣誓杀白马:“若非刘为王,天下共攻之。”(以史为鉴)可见,以异姓斩王是刘邦的既定国策,是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

更多文章

  • 细说中国历史36大悬案书籍,中国古代十大历史悬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十大历史悬案,秦汉历史

    我们通过史料发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古墓;通过一些文学书籍,我们发现了古代人生活的轨迹。但是,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很多问题还是一个谜,只能猜测。今天就来说说十大至今未破的历史悬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中国历史十大悬案之一西周九鼎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是王权至上、国家统一繁荣的象征。夏朝、商朝、

  •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焚书坑儒,秦始皇以什么罪名焚书坑儒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秦汉历史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我请史家把除季芹以外的东西都烧了。那些不做博士官就敢把“诗”“书”藏在世界上百种语言里的人,要小心提防。有的敢讲“诗”“书”,弃市场而去。过去不是现在,家庭。那个知道该做什么的官员犯了同样的罪。接下来30天不烧,就是一座城了。不去的,医学、占卜、植树之类的书。欲

  • 汉武帝的用人策略,汉武帝用的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的用人哲学,秦汉历史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国影响很大。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中国,比如丝绸之路,匈奴的北征伐,对儒家的独尊,盐铁的垄断,领土的扩张。可以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超级军事家。众所周知,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领导想做事都需要两样东西,财权和人事权,尤其是后者。汉武帝也是如此。他的

  • 汉宣帝刘询的后代分布,汉宣帝刘询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辅佐汉宣帝刘询的十一功臣,秦汉历史

    麒麟阁十一侠介绍麒麟阁十一杰是我国西汉时期霍光等十一位名臣的总称,后简称麒麟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宣帝皇帝刘询因匈奴问题向大汉投降,召回旧部辅佐有功大臣。这使得人们在麒麟阁中画出了十一位英雄的形象,以示纪念和赞美。后人常将其与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杰联系在一起,并有“画亭成功”、“谁

  • 我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艺术成就,秦始皇的兵马俑为什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古代艺术宝库,秦汉历史

    秦始皇兵马俑拥有8000件左右的大型兵马俑雕塑群,犹如一座辉煌的艺术宝库,在雕塑艺术表现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兵马俑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身材高大,数量众多,场面宏伟,气势雄伟。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陶俑、陶马约8000件,大小与真人、马相近,“全副武装”,模拟古代军队的排列

  • 秦始皇为什么不攻打其他国家,秦始皇为啥不打匈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秦始皇为什么不打匈奴,秦汉历史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勇猛的塔尔坎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因为秦国刚刚统一天下,兴高采烈,一举拿下河套地区。匈奴残部闻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胜利的秦军后来被命令不要继续占领漠北,而是转攻为守。以战国时期燕、赵、秦的北方长城为基础,30万大军就地

  • 汉武帝是不是千古一帝,汉武帝就是汉武帝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是否是千古一帝的争议,秦汉历史

    在以此为震中的中华文明史五千年中,从秦朝嬴政到清末宣彤退位共诞生了494位皇帝,但在这么多皇帝中,能称得上“千古第一帝”的寥寥无几,只有三位(近代有学者认为康熙皇帝在平三藩、收复台湾省、治理西藏、遏制俄国等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位期间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经济落后,除了统一六国,创造了始皇帝的秦

  • 秦始皇临终前所发生的三起诡异事件是什么,秦始皇临死前:三大怪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临终前所发生的三起诡异事件,秦汉历史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也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英雄。俗话说:“秦王扫六合,虎视眈眈何雄哉;挥剑定云,诸侯自来西天。”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联系。秦始皇生命的最后一年,突然连续发生了三件怪事,至今无法解释。火星停留在心宿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火星留在心宿二。”所谓秦始皇三十六年

  • 刘秀为什么不把皇位还给西汉,刘秀和刘邦相差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与刘邦的关系,秦汉历史

    汉朝延续了四百年,分为东汉和西汉,但是两个汉朝的关系很多人都不清楚。简单的认为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作为西汉皇室的后代,接过了汉朝的大旗,建立了东汉。那这个最会打架了。最善于用人的东汉开国皇帝真的是西汉皇族的后裔吗?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刘备自称是西汉中山王静的后裔,他一直被称为“复辟汉”。不过,中

  • 李广为啥是飞将军,飞将军李广的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叱咤风云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终生未被封侯,秦汉历史

    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在文帝时代,他信任老臣。李广年轻的时候,在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是一名军事指挥官。梁武帝时代,他偏爱年轻将领,但李广已经白发苍苍。因为官职卑微,李广一直镇守在抗击匈奴的前线。在文帝、景帝时代,他多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名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