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甫的三吏三别中三吏是哪三个?三别又是哪三个?

杜甫的三吏三别中三吏是哪三个?三别又是哪三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11 更新时间:2023/12/10 10:57:10

杜甫作为我国的著名诗人,不仅存世一千五百多首诗,而且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不仅诗风沉郁顿挫,而且还有着“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与李白合称“李杜”,还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那么你知道他的名作“三吏三别”指的是什么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了解吧。

一、三吏

1.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这是一首现实主义的叙事诗,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步步深入。从投宿再到差吏夜间捉人、老翁翻墙逃走,最后以诗人天明程告别,情节完整,节奏紧张。诗人不仅巧妙的借老妇之口诉说了百姓的悲惨遭遇,还用对话的形式勾勒出五六个人物。层次清晰,环环呼应,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一唱三叹、抑扬顿挫,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赏析: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了人民蒙受的惨痛和国家面临的灾难。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产生了空前的破坏。而且统治者不仅在国难当头时昏庸无能,还在不断地剥削、压迫人民,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不顾百姓的安危。这首诗虽然也在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但是也有对应征者的劝慰和鼓励。尽管百姓对唐王朝是怨恨的,但是在平叛这一点上,他们都是支持的。

3.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赏析:这首诗开头四句“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就写出了在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害怕覆前车之鉴:在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的守将哥舒翰本来想要按兵不动,坚守城池,但是被杨国忠猜疑忌讳。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遣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作者在这首诗中突出的表达了对唐军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品质的赞赏。

二、三别

1.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赏析:在这首诗中,作者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全诗采用独白的形式,诗人化身为新娘子,以新娘子的口吻来说话,非常的生动形象。全篇的七个“君”字,也都表明了新娘对新郎的肺腑之言,感动人心。全诗可以分为三段,每一层都是循序渐进、逐渐高深。构思复杂曲折,人物心情神态也十分复杂。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运用了大胆浪漫的艺术虚构,还将新娘的心境心理变化抽丝剥茧,符合自然变化,令人深受感染。

2.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赏析:这首诗和“三别”中的《新婚别》一样,也是以其他身份来进行叙事的。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不仅没有人为他送别,也没有人可以互相告别,真的是十分的悲哀。

3.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赏析:这首诗就是描写一个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不舍痛苦之情。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这个老翁已经风烛残年、年老体衰了,可是也得披上戎装、义无反顾的出发。这首叙事短诗,并不是以情节的紧张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作者用老翁的自泣自叹来展开描写,着重刻画了人物人物时而沉重忧虑、时而旷达洒脱的复杂心理状态,多变复杂的心理情感,让整首诗跌宕起伏、沉郁顿挫。

这就是杜甫的“三吏三别”啦,杜甫的诗以写实而闻名,风格别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很值得一读哦。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望海潮中柳永的写作手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柳永一向混在烟花巷柳之地,写的词也大多是俗词。他的词不都是典雅含蓄,他也经常使用一些市井俚语,用来描写烟花女子的勾栏之事。但是他还有一首词,完全不是这个风格,那就是《望海潮·

  •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几篇文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之前在中学时就听说过一句话,叫“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了。大概就是说这一首词就可以压下宋朝所有词的锋芒,这一篇诗文就可以盖过唐朝所有诗文的光芒。这样一看,小编都在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多么大的夸赞啊。仅仅是一首词、一篇诗文,是怎么做到如此成就的?首先么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ld

  • 柳永最流氓的一句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在宋朝,“词为艳科”是北宋文人对待词体的共识。而所谓的“词为艳科”便是指的词是专门用来写风花雪月的。但是当时的文人作词大多喜欢典雅清丽、温婉含蓄的,而柳永的词却经常使用一些市井俚语,描写烟花女子的勾栏之事,所以柳永的词在士大夫文人那儿并不吃香,反而惹人

  • 奉旨填词柳三变是因为哪句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在咸平五年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却率考不中,只得一心填词。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那么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要自号&l

  • 柳永最著名的一首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他是不仅是北宋的著名词人,还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在咸平五年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却率考不中,只得一心填词。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是两宋词坛

  •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读到关于“小楼”的诗词,比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那么你知道这句&ldquo

  • 如梦令到底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它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原先的诗词都是可以配乐吟唱的,所以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古代就有非常多的词牌名,比如:贺新郎、采桑子、蝶恋花等等。词牌名就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近段时间,小编总是看到有人问如梦令到底是

  • 为什么初霜没有霜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初霜,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来了。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应该是“空气压抑凝华,露水化霜”,从秋天过渡到冬天。为什么初霜没有霜?当信使“初霜”在初冬到来时,申城就像秋天一样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树叶五颜六色……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不

  • 乌鸦为什么在古代会受到崇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乌鸦这个鸟类,大家应该都知道把,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是了解它,很多人都认为乌鸦在现在是一个非常不详的征兆,但是这些完全都是属于迷信,毕竟很多关于“乌鸦”的成语确实都是不好的意思。可是在现在让人讨厌的乌鸦,在古代却受到崇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关于乌

  • 《望岳》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望岳》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的经典之作,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读过。那该诗将泰山的气势磅礴,展现的淋淋尽致,以表作者的雄心与气概。虽然全篇下来,没有出现一个“望”字,但依然能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首作品的构思十分微妙。那《望岳》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下面就来一起欣赏看看吧。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