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4/3/8 7:35:42

说到鸿雁传书,大家应给都知道,作为一个成语,又名是飞鸽传书,就是指的用鸿雁来指代书信。很多现在的成语都是通过历史故事来传递故事的。那么这个“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鸿雁传书典故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讲的苏武的故事,汉武帝时期,苏武持节访问匈奴,却被截胡了,流放在今天的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后来匈奴和汉朝关系好转,汉朝派人对匈奴说,我们在射大雁时发现一只大雁腿上绑着帛书,说苏武在什么什么地方,要求匈奴释放苏武。于是匈奴没办法放了苏武一行,体现了苏武的气节。

另一个版本讲的是唐朝时期,薛平贵奉命出征,妻子宝钏在家苦等十几年,有一天碰到大雁鸣叫,便集中生智撕下一片衣服,绑在大雁腿上托付大雁带给她的夫婿。这个故事体现的相思之苦和家庭团聚的意愿。

2、故事介绍

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作为汉朝的外交官出使匈奴。自古以来,就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扣人质的外交法律,大家约定俗成,无需多言。所以,在理论上,苏武此行的安全是非常有保证的。

因此最初苏武是抱着出差的想法出使匈奴的,当然也是带着君王的旨意和重托而来,可惜,正当苏武返程的时候,匈奴发生了内乱,殃及苏武一行。

苏武莫名其妙被扣留了,虽然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匈奴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这样做,可是匈奴部落摆出我是匈奴我怕谁的态度。而后单于派大臣卫律,巧舌如簧,让苏武叛变。在苏武平生所受的教育,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以他严词拒绝,即使是好朋友李陵相劝,苏武亦不为所动。匈奴人很无奈,就用各种肉体折磨办法再逼迫苏武。苏武则使出各种智慧和毅力与之周旋。

匈奴这样算计来算计去,终于黔驴技穷,就把苏武流放单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今天的贝加尔湖一代。苏武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牧羊人的生活。汉朝那边的天子已经是汉朝帝了,单于这边也是新的大王。汉昭帝要求匈奴放了苏武,匈奴却撒谎说苏武已经不再人世。后来汉朝的使者跟匈奴那边说,我们皇帝在射箭的时候,射到一个大雁,大雁的脚上就系着一封苏武写的信,他说自己在放羊呢,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放了,苏武辗转多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长安。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来源。所谓鸿雁传书,传达的是山高水远路迢迢的思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盘点关于大暑节气的4言绝句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大暑节气相关的古诗词的事情,很多人想知道有哪些关于这个大暑节气的古诗词了,而且还要4言的,这个就非常比较复杂了,小编下面还是给大家找了一些,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了。《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唐-杜甫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

  • 张耒《和晁应之大暑书事》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张耒是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张耒在宋神宗年间,考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那张耒最被后人所熟知的,还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今天就准备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由张耒所作的古诗《和晁应之大暑书事》。该诗并不难理解,各位如果有一定兴趣的话,就不要错过啦。《和晁应之大暑书事》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青

  • 《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是杜牧写给同僚韩绰的。该诗创作时间,大概是在835年或836年的一个秋天,当时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和韩绰是同事。该诗意境十分优美,能感觉到作者对扬州的怀念之情。杜牧的作品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各位小伙伴有兴趣的话,欢迎来多多了解一番。《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

  • 揭秘古人常说的鱼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看到一些网友在问以前古人说的一句话,那就是“鱼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依小编的意思,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应该做鱼的话不放蒜吧,还有做羊肉的话不放姜吧,做牛肉的话不放韭菜吧,这个反正是小编的理解,那么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也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

  • 有俗语说猫有九条命这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猫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反正给小编的感觉就是猫非常的神秘,而且经常性有听到说猫是有九条命的,那么这个猫真的有九条命吗,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1、有俗语说猫有九条命这是真的吗很显然猫有九条命的说法不对啊,猫只有一条命,所以上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 边贡《午日观竞渡》诗词全文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描写端午的诗词,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些,其中这个《午日观竞渡》就是一首描写端午时赛龙舟的场景,不得不说,这首诗词确实是非常的精彩。至于作者的话,是明朝诗人边贡。他对于这首诗可是流露出非常多的真情实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词的赏析吧!1、《午日观竞渡》全文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 张养浩《黄州道中》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据推测,《黄州道中》这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309年前后。当时作者张养浩任监察御史,他路过黄州时,因想到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所以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黄州道中》。该诗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张养浩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很直接,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那各位不妨来细细品读看看,或许就有收获。《黄州道中》濯足常思万里流

  • 范成大《晓起闻雨》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范成大是南宋名臣,文学家,他和陆游、杨万里、尤袤四人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早年因受江西派的影响,所以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堆垛典故的现象。后来范成大学习了其他技巧,并将现实主义精神放入自己的作品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赏析的古诗,便是由范成大所作的《

  • 边塞诗为何在唐朝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边塞诗是以自然风光,还有边疆地区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词。那从三国时期,便已经开始有人创作边塞诗,到了隋朝逐渐兴盛,唐朝进入边塞诗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唐朝以前留存下来的边塞诗还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的边塞诗超过了2000首。那为何边塞诗在唐朝如此盛行呢?这段历史背景各位可以好好了解一番,其实还是非

  • 历史上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对于这个柳下惠,他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很多人提到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于他的“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典故到底描述的是一个什么事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柳下惠,又叫柳下季,但这只是俗称,真名并不叫柳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