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裕固族是什么人的后裔

裕固族是什么人的后裔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45 更新时间:2024/2/11 11:54:28

世界上的民族很很多,分的也非常的细,在不同民族漫长的行程过程中,血缘有时候并不会起到很决定性的作用,反而有时环境和政治的影响等因素要更为重要一些。就像是裕固族,原本是回鹘的的一个分支,在明朝初年的时候迁徙到了河西走廊,慢慢的成为了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聊裕固族。

回鹘的前身是“回纥”,最早是匈奴统治下的丁零,与突厥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跟突厥汗国一直是敌对关系(关于回鹘前文也已提及多遍)。突厥汗国被唐朝灭亡后,大部分回鹘迁入西域,少部分来到河西走廊。

当时唐朝已经衰落,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这些回鹘人臣服于吐蕃,定居在甘州、沙州一带,即今天的张掖和敦煌。吐蕃统治非常残暴,河西汉人张潮议登高一呼,赶走了吐蕃,建立归义军政权。

归义军一度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打通与中原的联络。遗憾的是,唐廷衰微,不但无力支援归义军,反而命张潮议寓居长安,以解除唐廷对归义军割据的顾虑。河西的回鹘部族转而归顺归义军,并与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唐朝灭亡后,中原再次陷入五代十国的乱局,归义军政权内部不和,又受到吐蕃、党项等胡族的挤压,地盘越来越小,与中原的通道也被重新切断。

河西回鹘部族趁机占领甘州,并因此被称为甘州回鹘。公元875年,甘州回鹘遣使入唐,表示愿意成为大唐藩属,得到了唐廷的许可和赏赐。

接下来的数十年里,甘州回鹘越来越强大,控制了兰州与河州,掌握住西域与中原的联系通道,归义军反过来向其纳贡,成为其附庸。这是甘州回鹘的全盛时期,部族人口超过30万,名义上占据河西七个州。

甘州回鹘长期与唐朝及归义军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他们仿照唐制,设立宰相和枢密使,也任用了一部分汉人为官。可汗自称是北宋朝的外甥,经常进献战马和宝石,以换取中原的货物。

可以说,甘州回鹘是对中原最为友好的河西胡人政权,对中原也没有野心,一直提供中原紧缺的战马,如果他们能一直占据河西走廊,也许北宋的历史将会发生改变。可随着党项的崛起,甘州回鹘和整个河西走廊的命运都被颠覆了。

定难军首领李元昊公然反叛宋朝,攻占环灵二州,建立西夏政权,进而吞并河西,毁灭了苟延残喘于沙州的归义军,只给后世留下了莫高窟藏经洞里的那些残书旧简。

甘州回鹘曾经抵抗过西夏,但他们没有像李元昊那样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数十万人口分成好多个半独立的部族,从而削弱了整体实力,不是西夏人的对手。

甘州回鹘不仅被迫臣服于西夏,还被赶出河西走廊,重新回到西域的荒漠戈壁上。不过,他们与北宋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完全被切断,此后又多次派使者入朝。宋朝史书上记载着他们人口兴旺,一直心向中原。

得不到西夏重视和优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蒙古兴起后,毁灭掉的第一个王朝便是西夏。西夏古国毁灭得如此彻底,直到民国初年才发现有西夏皇陵的存在,终于使人相信西夏不是一个传说,而是确实存在过的一个王朝。

甘州回鹘虽然臣服于西夏,但仅作为藩属中的一员,没有得到过西夏的任何优待,自然不需要对西夏保持忠诚,蒙古人一来便归顺了,得以免遭战火。

从唐末一直到16世纪的明朝后期,历经五百多年,临近河西走廊的这片土地变成乱世里的一片乐土,各族百姓远离战火,慢慢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撒里畏兀尔”,他们自称为“乎尔”,即裕固族的前身。

明朝取代元朝后,接受尧乎尔的称藩,并将他们编成卫所,以拱卫河西走廊。不过,明朝疆域只局限于河西走廊之内,对嘉峪关以西无能为力。

尧乎尔由于亲近明朝,在瓦剌、吐鲁番等多方势力的夹攻下,日子很不好过,多次向明朝求援。明廷无力拓边,便决定将尧乎尔迁入河西,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于是,撒里畏兀尔又回到了祖先生活过的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的酒泉附近定居下来。

东迁是裕固族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直到今天,裕固族仍然流传着当年东迁的传说,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可爱的家乡,不再需要流浪,将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下去。

他们本来以游牧为主,东迁后向汉人学习农耕技术,慢慢变成半农半牧,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清朝初年,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占领西域,迫使裕固族向自己臣服。

但是,裕固族对反叛没有兴趣,没有过多参与唯噶尔部的叛乱。康熙乾隆两位皇帝花了数十年时间使准噶尔部灭族,但没有牵连到裕固族。

从裕固族的历史可以看出,除了唐朝末年有过一段对外扩张外,裕固族由于分散的内部组织结构,没有产生过强有力的可汗,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所在地区的称霸。

裕固族是个与世无争的民族,先后臣服于各个强权,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虽然没有辉煌的历史,但至少平平安安生存了下来,不像党项、准噶尔那样被彻底灭族。

这些独特的经历,使裕固族的文化和语言受到多个民族的影响,突厥语、蒙古语和汉语都是他们通用的语言。在蒙古的影响下,他们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民国成立时,裕固族的贫富分化已经比较厉害,一半左右的草场和牲口都掌握在大户手中,贫穷牧民的生活很艰难。1937年,红军路过裕固族领地上,很多穷人对红军表示同情和支持。

老大娘焦斯巴楞收留了十多名在战斗中失散或负伤的红军战士,还送他们重返队伍。后来还将一名红军战士招为女婿,大家都称她为“红老人”。

青年柯阿代给红军带路,使红军打了胜仗,他自己却被反动的马家军抓进大牢,在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广大的裕固族穷苦群众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解放后的1953年,“尧乎尔”正式改名为裕固族,取“富裕巩固”之意。1959年,裕固族的聚居区域进行大调整,并成立县级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分散在东西各部的裕固族同胞团聚在一起,归自治区统一管辖。

到2010年,裕固族的人口为14378人,比历史上的甘州回鹘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很多裕固族部落与蒙古、维吾尔等民族合并,使本族人口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十二生肖起源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十二生肖,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国的社会当中。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十二生肖的起源确实迷雾重重,有人说是国产文化,也有说是进口文化,到底谁对谁错,至今也没有个定论。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湖北与甘肃分别出土了一批秦朝时期的秦简,在这上面记载的内容在

  •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读过《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朋友应该挺多的,那该词也是出了很多名句,例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作者苏轼这次展现出了自己“狂”态的一面,让读者体会到豪放、激愤的情绪,十分痛快。对于喜欢诗词的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诗人杜荀鹤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是为了告诫自己的侄子珍惜光阴,刻苦读书,只有这样人生才能不断有所收获。那该诗对所有人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我们阅读。全诗内容质朴之至,但每一句都是精华,值得学子们谨记于心。那关于《题弟侄书堂》的更多讲解,一起来欣赏看看吧。1、《题弟侄书堂》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

  • 郑谷《菊》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郑谷是唐朝末代诗人,《全唐诗》中,郑谷的作品共收录了327首。郑谷从小好学,据说他七岁就能作诗,可见其才华十分出众。只是郑谷没有生在盛唐,他经历了唐朝的灭亡,心中多有悲愤,自己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未能实现。这次,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欣赏下郑谷的作品《菊》,通过这首诗,也能对郑谷性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这首词,是由南宋词人陈亮所写。作者借用木樨表达了自己对用世与忤世的想法,给读者带来很多思考。历史上,吕祖谦隐退后,陈亮经常去找吕祖谦聊天,两人理念相近,相谈甚欢。后来陈亮便写下这首《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算是托物言志,发出自己的感叹。1、《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

  • 卍卐有啥区别怎么区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卍”和“卐”这两个字看起来极其的相似,而且这两个字的读音也是完全相同的,全部都读wàn。但是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含义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要很清楚的区分这两个字,那么就需要了解这两个字的内涵。在史料中记载到,“卍”和&ldq

  • 甄宓的宓怎么读,为什么叫fu不叫mi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甄宓的“宓”该怎么读?到底是读“mi”还是“fu”呢?甄宓在我国历史上有经历过什么呢?很多朋友们在读甄宓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读作“mi”,其实这个字读“mi”也没错,但是这个&ldqu

  • 洛神赋中最唯美的句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洛神,也可称之为宓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当中的女神,是伏羲氏之女,由于迷恋洛河两岸的美景,降临凡间,来到洛阳。曹操的儿子曹植,对洛神非常的爱慕,为此还幻想着自己与洛神来了一段人神之间的旷世爱情,并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洛神赋》吧。1、《洛神赋》全文黄初三年,余

  • 彝族与日本的关系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关于日本这个国家的由来,我门听过的最多的版本就是徐福当年出海为秦始皇找长生药,然后来到了如今的日本发展的故事。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正式因为徐福东渡日本,并在这里进行了发展,才有了后来的日本人。关于这一种说法,在《史记》当中也是有所记载的。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大多数日本人表示不赞同。有日本的史学家称在中

  • 怎么理解河洛文化是关中文明的附庸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河洛文化的事情的,很多人估计也都发现了,那就是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河洛文化话说是这个关中文明的附庸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又怎么理解这个说法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下,感兴趣的别错过了。河洛文化是关中的附庸不假,但也变味了。自从周人夺取天下后,为了统治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