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礼部贡院阅进士试原文及赏析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原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0 更新时间:2024/1/24 18:15:51

1、《礼部贡院阅进士试》原文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2、作品赏析

公元1057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委派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他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这次依据新标准录取进士的考试,被称为科举史上的“盛世”。“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就是这一届科举被同时录取的考生。不仅如此,几大学术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洛学”的程颢王安石“新学”的重要成员吕惠卿曾布等,也都是在这次科举中同时被录取的。而这几人基本上都是古文风的倡导者,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苏轼,更是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文坛新领导者。

革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考试结束后,一批人落选,他们对欧阳修非常不满,欧阳修出门时,被这些落选的士子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

欧阳修不惧非议,他上书宋仁宗建议朝廷改变科举取士标准,“倒逼”士子改变文风,通过改变文风,进而改变政风,提高办事效率,扭转吏治腐败、奢靡成风的政局,达到富国强兵的根本目标。

宋仁宗大力支持欧阳修,公元1059年,他委派欧阳修再次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则继续整顿文风,明确要求文章必须平实,质朴,言之有物,凡华而不实、奇涩险怪者,一律不取。这使得一心想要“金榜题名”的士子,纷纷改弦易辙,考场上再也看不到哗众取宠的“骈文”了。

欧阳修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考场中人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又充满生气。他为朝廷得到新的栋梁之材,而由衷感到喜悦,欣喜之余,他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这首诗的诗意很好理解,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大厅里,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考生们奋笔疾书,就像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州县向朝廷贡献人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别授予各种级别的官职。诗的最后两句,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还有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的事情,要拜托同仁,这其实是谦虚的说法。

这首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表达了欧阳修要为国家选出真正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他的主持和倡导下,改变了北宋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使得宋初那种艰辟险怪、苍白无力的文风得以改变,开了宋代文坛令人耳目一新的风貌。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去鸡鸣寺的禁忌?这些上香规矩要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去鸡鸣寺上香的话有没有什么规范和这个禁忌,其实吧去寺庙里面上香说好的规矩其实也就那几样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如果对这些规矩比较感兴趣的,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看看了,欢迎一起来学习学习。去鸡鸣寺和去一般的寺庙没什么大的差别的,禁忌和规矩差不多的,如果不知道的小编还是简单的说下吧。1、

  • 鸡鸣寺求姻缘规矩,这些步骤不要搞错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鸡鸣寺的比较感兴趣的,因为自己单身啊,所以很多人都去这个地方求姻缘,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鸡鸣寺求姻缘的规矩是什么呢?到鸡鸣寺如果想要求姻缘,那么这个步骤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去鸡鸣寺求姻缘没得什么规矩不规矩,唯一的规矩就

  • 端午节时饮什么酒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是端午节嘛,很多人都知道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那么除了这些习俗端午节还要喝一种酒,那么是什么酒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了!1、端午节时饮什么酒端午节当然是饮这个“雄黄酒”了,并不是这个菊花酒了,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端

  • 《招魂》有哪些美食,屈原为何要将食物写进诗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战国时期,楚怀王被骗入秦,后被软禁,最终忧愤而终。虽然楚国人对于楚怀王评价有高有低,不过他在被软禁期间,始终不肯割地求和,也是彰显了骨气。屈原曾得楚怀王赏识,如今他与新王渐渐疏远,朝中对于亲秦还是抗秦的讨论不断,这让他倍感悲痛,于是写下了《招魂》。那这首楚辞是为楚怀王而作,文中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好好

  • 杜甫《宿府》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宿府》这首七律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喜欢杜甫的朋友可能读过这首诗。宿府意思是指留宿幕府,当时杜甫因工作繁忙,常常一人独宿,十分孤单,而这首诗全篇都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各位可以来好好欣赏一番,了解下当时的背景,以及更加深层次的内容。1、《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生查子·药名闺情》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陈亚是宋朝一位非常有特色的诗人,他在创作时,很喜欢将药名加入到诗词中,当然是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加入。而他一生所著的药名诗超过了百首,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的《生查子·药名闺情》便是其中一首。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找找,这首诗里一共出现了几个药名?看看和我们所列举的是不是一样。1、《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

  • 为什么粤语是影响最大的方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所谓的粤语,其实指的就是广东话。不过广东地区很大,各个地区的方言也是有着一些区别的,同样会出现广东人听不懂广东人说话的情况。粤语是广东地区广府民系以及广西地区白话人的母语,早在2000多年前的广东,还不是如今的这番面貌,当时是大湖鱼蛮荒之地。被贬至岭南,其实也就是流放,此地瘴气遍布,可不是什么享

  •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这八大风俗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端午节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相信大家也都了解端午节的背景,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那在端午节这天,我们都会吃粽子,不知道各位是否知晓粽子是如何成为端午节特定食物的呢?据说是因为古人在纪念屈原的时候,会把包好的角黍扔到江中,角黍其实就是粽子的前身,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那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

  • 《琴诗》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琴诗》是一首哲理诗,描述的内容看似简答,其实具有深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1081年,苏轼在黄州时,因听到优美的琴声,便有感而发,在诗中提出了两个问题。苏轼通过人弹琴,传达了在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相互依存状态的理念。当然,每个人读后的想法肯定不会完全一样,那不知道大家在看过《琴诗》后,有何感想呢?欢迎

  • 《效陶彭泽》古诗阅读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韦应物是古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任何景色在他的笔下往往会更加生动,并且能给读者形成很强的画面感。那今天就准备和大家一起欣赏下韦应物的作品《效陶彭泽》,不知道各位此前有没有读过这首诗,《效陶彭泽》所表达的含义算是比较好懂的。各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就不要错过啦,一起来看看吧。1、《效陶彭泽》霜露悴百草,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