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屏风有什么作用?为何屏风会逐渐没落

古代屏风有什么作用?为何屏风会逐渐没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50 更新时间:2024/2/25 15:59:00

屏风是中国传统化里一种十分常见的家具,古人家中几乎都会摆放屏风。据说屏风早在周朝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也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名字就能得知,屏风早期就是用来挡风的,后来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屏风又有了美化、协调、分隔等作用。如果挑选适当,往往能和家中其他家具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只不过屏风在历史长流中也是慢慢走向没落,使用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屏风隔断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家具,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皇帝把屏风作为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大臣们把屏风作为警示自己的工具,文人雅士则把屏风作为艺术品,摆放在案头欣赏,每个人都在屏风上注入了精神寄托。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十分深远,雅韵红木认为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哲学密切相关。古人讲究含蓄,奉行中庸之道,注重隐私,不事张扬。因此,每个人都能从屏风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

当然除了古书记载,我们还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实物作为证实。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最早的我们能看到马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一款屏风。幸运的是,历史上的很多名画、古画中如实描绘了当时屏风的式样。从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见证屏风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历程。

东晋时期的屏风 ,还是发挥最基本的功能 ——挡风。那时的房屋相当透风,睡觉时怕着凉,都会在头部附近放置屏风。此时的屏风功能性远大于装饰性。

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多为纸糊。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屏风的装饰图案除了山水画之外,甚至还有在屏风中再绘制屏风的屏风。而在中国古代名画中,描绘屏风最多的当属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当时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和楚国,但因多次出兵使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南唐大臣韩熙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一生坎坷,在宦海里几度沉浮。南唐前两位皇帝对韩熙载颇为器重,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但李煜即位后,韩熙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韩熙载性格狂傲,引起了李煜的猜忌。韩熙载索性不再上朝,每日在家中宴饮狂欢,纵情声色。

李煜非常想知道韩熙载都在家中干了些什么,于是就派宫廷画师顾闳中潜入韩熙载家中,并且把他的生活场景都一一画了下来,成就了流传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别,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南唐时官宦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全卷一共有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作为自然隔界,使每段画面都可独立成章。

韩熙载坐的是三屏风床榻,三面围屏上都是山水画,前面则立着一个大座屏,可见当时南唐末世的纸醉金迷。

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其中的屏风已稍显繁复,但更多的功夫还是花在了装饰画的内容上了,对于木料以及底座的木作等方面,其要求并不严格。

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可分为座屏风和围屏。

座屏风:由插屏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插屏可装可卸,用硬木作边框,中间加屏芯。

围屏:由偶数屏扇组成,可折叠。围屏由屏框和屏芯组成,也有采用无屏框的板状围屏,每扇之间用屏风绞链连接。有些小尺寸的围屏,可设于炕上作装饰,称为炕屏。

屏风伴随着中国文化,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中国历史进入民国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屏风也开始走向没落。其中,玻璃的广泛使用是屏风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短动画《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述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人这一生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是不可能改变现有事实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我们应该去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朋友们熟悉吗?为何要提到这首诗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今天小编要说到的是与这首诗同名的短动

  • 中国唱诗班短动画《元日》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相信大家都有学过了,几乎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中国唱诗班将《元日》作为背景制作了一部动漫,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评一下中国唱诗班系列的段动画《元日》。首先给大家做个小科普,元“旦”与元&ldqu

  • 中国唱诗班短动画《游子吟》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相信很多朋友们在读书的时候都有学过了。随着中国动漫水平的提升,中国唱诗班系列的第三话以《游子吟》同名制作了短动画《游子吟》,动漫一出感动了不少人,今天就一起来简评一下短动漫《游子吟》。《游子吟》这一话的故

  • 中国唱诗班短动画《夜思》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近几年中国的本土动漫一直不断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短片动画,都已经涌现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了。虽说这些作品仍然会存在一些瑕疵,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国漫在成长,在进步。中国唱诗班是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动画短片,到目前已经更新有《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以

  • 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哪首诗?为什么说是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满城尽带黄金甲”,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多年前一部电影的名字,而其中的《菊花台》也算是一首很经典的歌曲。其实,这个名字是取自于古代的一首诗,但是这首诗的作者并不见得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这首诗却堪称是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全诗是怎么写的,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为何说它杀气最重

  • 中国唱诗班短动画《相思》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唱诗班”系列的短动画《相思》相信已经有不少人看过了,很多人都为之感动。目前《相思》这部短动画只出了上部,而下部可能会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游子吟》等慢慢一起出炉。这短短9分45秒的动画就感动了上万人,以王维的《相思》作为传作背景,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嘉定名士王初桐与发

  • 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什么意思?心灵稿全文阅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往事不言愁,余生不悲秋”是最近在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从字面来理解,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在多忧愁,这样以后日子也能更轻松一些。实际上还是讲的一些老道理,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这篇心灵稿的质量还是挺高的,也不是什么千篇一律的鸡汤文,这次能实打实的给你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 《老酒馆》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年代剧《老酒馆》相信很多人都在看了,截止到目前,整部剧的剧情已经过去了一半了,相信每个看了的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这部年代剧是有众多个老戏骨连个出演的,主演是陈宝国,主要就是围绕着老酒馆而展开来的故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观众的剧评以及观看后的感受。剧评刚刚登陆北京卫视、广东卫视的&

  • 崇祯死局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了解过明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大明在进入覆灭前的一段时间里,步入了一个被后人所称之为的“崇祯死局”的困境当中。抛开明朝灭亡,亡于嘉靖的说法,也正式这个死局导致了大明朝的彻底覆灭。那么这个崇祯死局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简单来说,崇祯时期因为天灾人

  • 义结金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结拜?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常常能在很多电视剧里面看到结拜的场景,类似于桃园结义那样的,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在一快,对着一个神明的雕像,或者对着天地说出某某与某某结拜为异姓兄弟或姐妹,从今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很多人管这个叫做义结金兰,但是义结金兰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意思?古代人真的有那么喜欢结拜吗?《三国演义》一开篇就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