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哈尔滨什么意思?地名的由来

哈尔滨什么意思?地名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2/7 2:16:35

说起哈尔滨,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省会,有着冰城一说。哈尔冰不仅是国家历史化名城,还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朝发祥地,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那么大家知道为何要叫做“哈尔冰”呢?这“哈尔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哈尔滨的历史兴衰

历史上的哈尔滨,几度繁荣,又几度衰落。

公元493年前后,哈尔滨一带正是“勿吉七部”之一安车骨部的居住范围,迎来了第一次“振兴”。

不过,在唐破高丽(公元667年)后,安车骨部“奔散微弱,今无闻焉”(《旧唐书》),甚至连城镇乡村的名号都没有留存下来。

金、元交替时期(13 世纪中叶),哈尔滨经历了第二次兴衰。作为金国的“龙兴之地”,哈尔滨地区在金朝时期空前繁荣。

但随着金被蒙古灭亡后,绝大多数村寨城堡毁于战火,人口锐减,耕地趋于荒芜。尽管城名和村名大量见载于史书,但实际并未流传于元明两朝。

譬如金上京故城(俗称白城),在明朝时却被称之为“尚京”,还将金上京挪到了开原; 而清初又误认渤海上京(今宁安县)为金上京。

明、清交替时期(17 世纪中叶),哈尔滨经历了第三次兴衰。

历史记载,明初在阿什河流域建立了岳希卫和鲁路吉站。可伴随着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征服之地的所有居民都被强行编入八旗,本已地旷人稀的哈尔滨地区再度荒芜。

直到清代中前期(17世纪后半叶),阿什河流域才得到重新开发,出现了大量新的村屯和一些城镇,哈尔滨地区终于得以“再次振兴”。

“哈尔滨”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史料上看,最初占据哈尔滨地区渔场的“生力军”,主要是今天满族人的先祖。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哈尔滨”一词大概率源自满语。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吉林将军恒禄奏称:

松花江下游、伯都纳所属地方,旗民、驿站人、口外蒙古等设网打鱼,率多争竞,请分定边界,计网征税,以杜讼端。

朝廷派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等驰驿前往,秉公查勘,分定地界,瑚图灵阿回奏说:

查松花江下游内岸属伯都讷、拉林,外岸属蒙古,应令各于本岸捕鱼,不得互越。其按网征税事宜,除拉林十网赏给闲散满洲,蒙古十二网亦经分给该处,均不征税外,伯都纳十八网,每网按年征税银二十两。

也就是说,今天的哈尔滨地区,正是“满洲十网”中的一网,非口外“蒙古十二网”中的一网。

实际上,关于“哈尔滨”的地名含义,有满语说、蒙古语说、锡伯语说甚至是俄语说、突厥语说等多种观点,可谓“百花齐放”。

我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汇总,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1)满语“晒网场”或“当地某一大地主人名”

1898 年,俄国采矿工程师阿奈鲁特在《1896年吉林下航记录》一书中,经访谈考证后首提此说。

2)蒙古语“平地”

1913 年出版的魏声和《吉林地志》一书中写道:

滨江县,土名哈尔滨….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遥望如哈喇,蒙语因称为哈喇滨。汉语讹传,又译喇为尔….设治顷以此地临江,且就土人之惯称,故名。

3)满语“打鱼泡”或“晒鱼网”

1922 年,东省特别区东陲商报馆刊行了殷肇瀛《哈尔滨指南》一书记载: 哈尔滨三字,系满语译成汉文,即打鱼泡之意义,或译为晒鱼网三字。

4)俄语“大坟墓”

1928 年出版的《商工指南》(俄文版)记载:按‘哈尔滨这几个中国字的大致的而且很难表达的发音的意思是‘安乐的坟墓。

1933年出版的《大哈尔滨案内》(日文)又引申说:哈尔滨之字音与俄国语句大坟墓相仿,是为俄国人命名时业已蓄意永占此地、死后亦埋于此地之意味,世人未审其用意之深,沿用至今。

5)满语“渔人之滨”

1990年,陈士平先生在《新晚报》专题文章中指出:满语的“哈”就是鱼,渔人就呼“哈拉”,“滨”意为傍水,因此,上了年纪的人都称哈尔滨为“哈拉滨”,故史称“渔人之滨”是符合其历史、地理环境和当年满族人浓郁的渔猎生活气息的。

6)锡伯语“渔村”

1991年,曹熙先生在《新晚报》专题文章中指出::哈尔滨旧称“哈拉滨”,从锡伯语的语音结构上分析,“哈拉”是指锡伯族的姓氏,“滨”则指沿江居住的锡伯族部落,所以哈尔滨意即“临江的姓氏”,鉴于锡伯族人建起常年渔场,可转意为“渔村”。

7)东突厥语转女真语“天鹅”

1991年,王禹浪先生在《新晚报》专题文章中指出,哈尔滨一词最早源于东突厥语,意即“天鹅”,后被女真人所接受,成为了女真语词汇。

8)满语“扁状的岛屿”

1996 年,纪凤辉先生出版《哈尔滨寻根》一书,其在遍查众多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此说。

次年,杨锡春先生出版《东北地名语源考》一书,将历史上黑龙江地区出现的“哈尔芬”“哈勒费延”“哈尔滨”三地名,均释为满语“扁状岛屿”。

另外,还有女真语“斡勒水”说、“阿里合懑”说,满语“狭长的屯子”说、“肩胛骨”说,蒙古语“牧场”说、“肚囊”说等等,可谓公说公有理,各说各的理,热闹非常。

关于“哈尔滨”的主流“解释”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普遍认为,满语“扁状的岛屿说”和满语“渔网说”的论证更为合理,论据更为充分,更得到了主流的认可。

1)满语“扁状的岛屿”

纪凤辉先生在《哈尔滨寻根》中指出:

哈尔滨地名自产生以来,朝代几经更替,民族几经变迁,江河几经改道,虽然她的语音代代相传,但她的语义却沉积在历史长河的底层变成了一块“地名化石”。

为了进一步阐述观点,纪凤辉先生将“合里宾忒”系列地名安札时间线进行了归类整理。

金代:合里宾忒( 见《金史·;地理志》)

元代:哈儿宾( 见《经世大典·;元文类》)

明代:哈尔芬( 见《明实录·;太宗实录》)

清代:哈勒费延岛( 见《钦定盛京通志》)

而他在一系列调研和探究后得出结论:

“扁状的岛屿”在满语方言中发音为“harbintun”,音译是不折不扣的“哈尔滨屯”四个字,“哈尔滨”地名近百年、“合里宾忒”地名近千年之谜,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解释,即“扁状的岛屿”之意。

它语音语义均与其相应的历史环境、民族环境、地理环境和语言环境完全吻合,至于“合里宾忒千户”、“哈儿宾狗站”、“哈尔芬卫”、“哈勒费延城”、“哈尔滨屯”的正确语解,也应当分别是“扁岛上的千户”、“扁岛上的狗站”、“扁岛上的卫”、“扁岛上的城”、“扁岛旁的村子”之意。

2)满语“渔网”

孟烈、述笑《名城与城名哈尔滨释名纵谈》书中指出:

…能有资格为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作证,也就只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人了,证人有两位,一个叫萨荫图,一个叫于驷兴。

萨荫图是蒙古镶黄旗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四月出任滨江关道之第二任道台。“此人阅历不凡,曾两度朝见皇帝”。

于驷兴,原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幕僚,民国时期曾任黑龙江省教育厅长、政务厅长等职,并于1924年至1928年代理黑龙江省省长。

萨荫图在哈尔滨任职时,滨江关道曾印制一副《哈尔滨一带全图》,道台大人亲自撰文:

谨按哈尔滨命名之义,一古昔晒网之乡也….自边禁大开,交通便利,始商贾云集焉….惟考其形胜,迄无善本,爰创斯图,以供众览。沧海桑田,于此可见。

这里的“谨按”二字,其全部含义为“经过慎重的考察研究之后所下的论断”。

于驷兴接任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后,曾接受一次日本记者的采访,该记者写了一篇名为《哈尔滨之地名》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我(日本记者)对哈尔滨地名之义及产生缘由,曾做过一些考究,但至今仍存疑惑….最近与西北路兵备道道台于驷兴做过半日闲聊…于道台所言非常浅显易懂,受益良多。他说“哈尔滨依满语而言是打渔网,即渔网之意”。

概言之,哈尔滨是满语“古昔晒网之乡”、“打渔网”“渔网”之意。

总结

有学者将两种观点的论据,以时间轴的形式整理了出来。

主张满语“晒网场”观点的,最早源来自俄国采矿工程师阿奈鲁特(1898年),1907 年萨荫图提出“古昔晒网之乡”说,1910年于驷兴提出“打渔网”“渔网”说等等。

主张满语“扁状的岛屿”说,则将“哈尔滨”三字从语言学上上溯到《金史·;地理志》记载的“合里宾忒”,下延至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的“哈尔滨”( 1866 年)。

可以这样理解:

在150 年以前的文献典籍记载中,哈尔滨均为“扁状的岛屿”之意,即属于地名学分类上的“地形地名”;

而清末民初以来的各种解释,都与“渔网”相去不远,属于地名学分类上的“示意地名”。也就是说,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道理,至于“哪个更正确”,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讨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想必大家也都应该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叫“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一句话又怎么读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个问题一起跟谁小编来分析看看吧。看看这些话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故事吧!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其实原话是:“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作者又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小编这个四书五经到底是指哪几本书呢?其实这几本书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硬要说出来这几本书具体叫什么还是比较复杂的,小编反正是说不出来的,但是问题也不大的,说不出来的网友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具体的情况吧!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

  • 冰心的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冰心的作品集,说到冰心想必大家都知道的,非常的熟悉的,但是这个冰心都分别有哪些作品呢?这个问题一般人不怎么知道的,小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冰心的作品很多很多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个盘点,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一起来学习学习了!冰心的作品大全集:著作1、 1920 《

  • 安徽三千年古镇柘皋镇怎么读柘皋镇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很多都存在一些年份非常久远的古镇,这里所说的古镇自然不是现代人建造的古镇,而是真正的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镇,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安徽的柘皋镇。柘皋镇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也并不认识,那么柘皋这个名字究竟应该怎么念呢,发音是什么?柘皋镇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三千年的古镇柘皋镇又有着

  • 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区别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也好理解,知道这两个传的特点就好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分析看看这个公羊传和谷梁传到底有什么区别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呀!说到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区别其实还得加上这个左传,这三个放在一起,才能对比出真实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分析看看。《春

  • 辛酉刀法图解教程教学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戚继光的《辛酉刀法》还是比较厉害的,而且也流传的非常广泛,估计大家也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刀法的厉害之处了,所以也有很多人都比较想学学,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辛酉刀法的图解教程有没有呢?如果有的话,就一起来来练练基本功吧,期待你的加入哦!本篇戚家刀法之辛酉刀法文字,以《武艺诸谱》所载

  • 老子出关是哪个关,老子出关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老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老子思想内涵的影响力延续至今,而道教学派更是成为不少人的信仰。老子是春秋人士,当他意识到周天子已经每况愈下后,便决定出关巡游,后来还创作出了伟大的名著《道德经》。很多朋友好奇,老子出关出的是哪个关,据记载应该是函谷关,老子在函谷关遇到尹喜,尹喜原本是

  • 最毒妇人心是谁说的,古代为何会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人认为,“最毒妇人心”依然成了一句颇具歧视意味的话,谁说天下最毒的人就一定是妇人,难道男人就没有坏心肠的吗?其实会有这样一句话诞生,主要还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现象太过严重,所以有些女性才会被扣上这样一顶帽子。“最毒妇人心”最早

  • 富不过三代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如今一听到这句话,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败家子、坑爹”等一系列的贬义词汇,同时也是反映着当下非常现实的一些词汇。诚然,骄奢淫逸确实是从古至今,致使富贵之家家道败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原因“富

  • 家中有三象,神鬼不敢撞什么意思,三象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家中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一句俗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不过很多人就算知道这句话,可能他也不了解其中的“三象”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各位讲讲有关“三象”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