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朱学派的思想是什么?真的是一毛不拔吗?

杨朱学派的思想是什么?真的是一毛不拔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24 更新时间:2023/12/19 8:11:35

杨朱学派可能有不少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吧,这的确是一个知之者甚少的学派,而且是先秦时期的学派,当时诸子百家争鸣,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不为人知的更是非常多,杨朱学派鲜为人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说到杨朱学派,有一个成语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一毛不拔。这是一个用来形容人非常抠门的成语,那和杨朱学派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提到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杨朱学派,知道的人应该就会想起孟子的一句话:「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然而,这句话真的能代表杨朱的思想吗?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这种思想真的能成为威胁儒家,一时号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的显学吗?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理解。

在杨朱的思想中,的确主张过「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但是,这只是杨朱讲的上半句,下半句是「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从这两句来看,杨朱是属于隐士思想的,他并非只是一个冷血自私、一毛不拔的思想家,而是具有离群索居兴味的道家思想,他的思想比较接近庄子

杨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爱惜自己(为我),因此不应该因为别人对你的要求很小,就轻易地将自己的身体(哪怕只是一根体毛)就转让了出去,一个无法爱惜自己的人,更不可能去爱惜别人;相同的道理,他也不认为将国家、社会组织的大权放在个人身上是件好事,如果每个人都能管好自己,那又何需国家这台大机器来管理每个人?

所以杨朱不认为人们应损害自身十分微小的利益去救助整个社会,相反的,他也不会接受人们双手奉上的至高权力。因此他的主张是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甚至带有些隐逸色彩,而不应该是后人眼中那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没有别人的思想。

这也正是杨朱思想难以被世人认可之处,也是最深刻之处。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对个体的尊重与关怀程度上,而不是以牺牲个体来实现整个社会的目标。因为社会是由每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独立的个体的幸福正是整个社会的幸福总和,如果个体的幸福荡然无存,那么整个社会自然就没有幸福可言。

无私奉献,利他人、利天下这当然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美德,人人都可以自愿的去做,但是只能提倡,谁都不可以强制别人去做,因为一旦强制,已经和强盗无异,任何人便可以「慷他人之慨」,结果必然会天下大乱。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美德只能自愿,而不可强迫。只有每个人的幸福得到保护且不受肆意侵犯,天下才能「大治」,「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才是杨朱的真正观点,也是类似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观点。

遗憾的是,由于杨朱的学说在战国后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的著作也失传了,其观点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吕氏春秋》等书。使他为后人熟知的主要来源就是他的对手孟子及其弟子们所留下的著作,然而,《孟子》一书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扭曲了杨朱思想的本意,导致在日后儒家至上的中国,杨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孟子及其弟子们还在《孟子》一书中写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想想更是讽刺。

杨朱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确实曾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过,但是后期因孟轲等人都对杨朱学说排斥,后世的学者也对它望而却步。再加上秦始皇焚书,汉朝皇帝独尊儒术,导致杨朱学说在后世就失去了地位。

杨朱是在墨子提出自己的墨家思想之后,因为墨家思想对人道德的约束超越了人的极限,所以杨朱才提出了自己学说,来反驳墨子的思想。因为学说近于道家的思想,所以勉强把它归类到道家思想中。杨朱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贵己”,就是强调了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后世很多人为了排斥而排斥,将这种“贵己”形容称为是一种“自私”、“堕落”的思想,所以导致了学说的败落。

在生死观上,杨朱学派认为,人有生便有死,人人都是如此。而且人生在就有贤能、愚蠢、贫贱的差别,但是死了之后都会化作一堆白骨,芜舜与纣在这一点上和普通人也没有不同。

另外就是杨朱学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己。人生来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了,生下来非常不容易,死去却很简单,人只有这短短的一生,所以要万分珍贵,要乐观的生活才对。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不要使人生命受到损害,死了就没有机会了。而且杨朱也对墨家学派的道德观也提出了反驳,认为道德是人性之上附加的产物,人性本来如水版清澈,加上了土就变浑浊了,所以保持人自己的本性。

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就和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有关系。这句话虽然不是杨朱所说,但是却和杨朱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句话出自《孟子》。这句话是这样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有典故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杨朱的杨朱学派和墨子的墨家思想的差别,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杨朱认为墨子的墨家思想对人做的道德的约束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所以这个时候杨朱就站出来反对墨子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而杨朱的思想核心则是“贵生,重己,全真保性”等。所以两个人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区别,杨朱主要重视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们对子自己的掠夺,同时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掠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他问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得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则回答离滑厘说,天下人的问题,绝对不是拔一根汗毛能够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如可以的话,你愿不愿意。于是杨朱就默不作答了。当时的另外一位思想家孟子,就对墨子和杨朱做出了自己评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就是“一毛不拔”的出处了。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和杨朱的观点是对立的,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都有非常尖锐的矛盾。墨子的观点是兼爱天下,摩顶放踵利天下,而杨朱则是一毛不拔,连拔根汗毛对天下人有利都不拔,两个人的思想矛盾可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孟子对两个人的介绍也只能看出来,他们两个都是非常走极端的人。一个只有自己,一个没有自己。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因为种种原因,后世特别是儒家的学者对杨朱的观点都进行了极端化的解读,导致了杨朱的观点看起来非常的“自私”和“堕落”。事实则非然,杨朱的原意是,古时候的人,要他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让利给天下人,他也是不会让的,但是如果要天下人要养自己一个人,他也是不会答应的。如果人人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人人又都不去谋取别人的利益,那么天下就大治了。

而墨子的原话和孟子所传达的也不尽相同了,墨子认为如果损害一个人的利益能够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也不能够损害一个人去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损害自己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以利天下了。

所以这里就有很多的误解了,杨朱虽然一毛不拔但是却也一毛不取,墨子兼爱天下,但却只损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杨朱学派和墨家思想,许多精华都是被孟子等儒家学者给自动屏蔽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真三棱核桃的气门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三棱核桃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核桃不简单的,在核桃里面算得上是顶级的,所以很多人还是非常喜欢盘玩这个三棱核桃的,那么有的人问了,假如要盘玩这个三棱核桃想知道这个真三棱核桃的气门在哪儿,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真三棱核桃的气门图片一张图就看懂了哈

  • 月朗星稀比喻人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月朗星稀这个成语还是有不少的人都听说过的,但是听说是听说了,但是话说这个成语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又比喻了人的意思呢?反应了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东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月朗星稀的下一句其实有很多,下面小编慢慢给大家说说如下:风轻云淡;风和日丽;山清水秀;渔家灯火;天寒地冻;日明天清等等

  • 《蝶恋花·春景》全文赏析,背景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蝶恋花·春景》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这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苏轼作词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词却展现了他清新婉约的一面,而且句句伤情,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苏轼到底是在《蝶恋花·春景》中表达情伤,还是有另外的意思呢?恐怕在不同人眼里答案也会不同。那这次就

  • 为何说葫芦不能乱挂窗户北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葫芦也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些风水摆件了,而且葫芦一样可以盘玩,有的人还不是盘玩的滑溜了的,所以还是有不少人都说了,还是不错的,都还是希望盘玩盘玩,但是葫芦也不能随便盘玩啊,话说这个葫芦的挂来挂去的也很有说法了,话说葫芦不能挂在窗户的北面,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下面就仔细的介绍介绍挂葫芦的禁忌吧!葫芦

  • 杜十娘沉百宝箱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杜十娘,相信大家对这个称呼会非常的耳熟了。“侠义出风尘”,杜十娘将生活中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爱情的上面。为了自己的爱情,她愿意用自己的积蓄来供养已经穷困潦倒的李甲。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杜十娘沉百宝箱的故事。不过风尘中人,尤其像杜十娘这样饱经世故的,做事也是留着后手

  • 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讲解,火攻作战原则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火攻是古代常用的作战方式之一,双方交战如何保证补给是关键,如果粮草被烧了,在战场上自然会变为被动的一方。所以火攻往往是冲着对方后勤去的,《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专门讲述火攻的散文,包括对火攻的使用原则、目标、条件等因素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述。听说过《孙子兵法》的朋友很多,但有仔细研究过的就很少了,这次就来

  • 我国有哪些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很多的博物馆,能够看到很多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着各地不同的文化,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有一些文物可能会有在其他国家进行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但是有一些文物却是被禁止出国展览的,不管任何情况都不允许出国进行展览,那么这样的文物你知道有多少吗?为什么要禁止出国展览,背后有什么

  •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名言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苏格拉底,听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们不会觉得陌生了,他是公元5-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成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的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格拉底最著

  •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40句经典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西塞罗,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古罗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以及雄辩家等等。西塞罗出生于古罗马的一个奴隶主骑士家庭,成年后早期当过律师,后来以善于雄辩成为了古罗马政坛上的名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西塞罗的语录,希望大家喜欢。西塞罗经典语录1.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

  • 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句话究竟对不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一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意思就是说,自从南宋的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从这时候开始,中华文化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取而代之的是蒙古文化,中华文明已经断层,之后的一切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但是这种观点还是为大多数人所不接受,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是谁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