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的典故介绍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的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13 更新时间:2024/2/7 4:32:01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其实是古时候茶桌、酒桌上的礼仪。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在千年的岁月中也孕育出了丰富的茶道礼节,如何沏茶、请客人喝茶,以及喝茶的方式都有讲究,基本上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当然这每个动作都包含了规矩,以及它的化底蕴。相信听过“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的朋友很多,但了解其中典故的人可能很少,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自古讲究一个“敬”字,不仅“敬”物:敬天、敬地、敬惜字纸;更是“敬”人:敬先人、敬长辈、敬宾客、敬朋友。

就连聚众喝茶饮酒,也是一定要敬的。诗仙李白曾“举杯邀明月”,他孤单一人喝酒,只能向明月敬酒一杯。

在敬茶敬酒中,也有一些规矩和讲究,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蕴。

标题中的七分茶、八分酒并不是给茶酒打分,三叩首也并非指真正磕三次头的意思。

七分茶、八分酒

“七分茶、八分酒”有个典故。

话说苏东波被贬到湖北黄州,临走时,安石有个交待,让他回京城时,带一些长江中峡的水回来。

三年后,苏东坡回京城考核,路上特意到三峡取水,可是只顾贪看两岸景色,直到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

于是他急忙让船夫回头,可船夫说,三峡水流如此湍急,回头谈何容易,三峡的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

苏东波一想,也是啊,就取了下峡水去了京城。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新茶,取出皇上新赐的蒙顶茶,用东坡送来的水泡茶。

茶泡好,王安石亲手给自己和苏东波各倒了一杯,却只有七分,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下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以为王安石监视自己,就老老实实说了情况。

只听王安石款款说道:三峡水性甘纯活泼,泡茶皆佳,唯上峡失之轻浮,下峡失之凝浊,只有中峡水中正轻灵,泡茶最佳。

苏东坡这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王安石又说道;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又说道: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

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茶叶,也就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

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

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好酒稍为宽裕,也就八分吧。苏东波听了,一句也不敢回应。

从此便流传下来“七分茶、八分酒”的故事。

“七分茶、八分酒”是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茶斟酒不可斟满,斟茶以七分为宜,斟酒以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用茶壶斟茶时,应该以右手握壶把,左手扶壶盖。在客人面前斟茶时,应该遵循先长后幼,先客后主的服务顺序。

斟完一轮茶后,茶壶应该放在餐台上,壶嘴不可对着客人。

茶水斟倒以七分满为宜。俗话说:“茶满欺客”,如果茶水斟满一是会使客人感到心中不悦,二是杯满水烫不易端杯饮用。

三叩首

关于三叩首,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在位的时候,很喜欢到江南一带微服私访。

有次他来到苏州巡游,当地官员听闻讯息,连忙四处寻找,结果发现乾隆独自一人在茶楼喝茶。

这些地方官就傻了,他们上去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他们担心这一跪让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万一附近有威胁皇帝安全的人,就糟糕了。

但也不能不向皇帝标识敬意,所以他们躬身致意。

乾隆帝看到地方官们窘迫的样子,不仅哈哈一笑。他也很有意思,就巧妙地用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三下。

意思是说,看到你们行礼,我也就回礼了。

这就是扣茶礼的一个由来。

茶有三叩首,指的是茶间三种叩指:

一、子弟向老一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一路敲击桌面,相当于甘拜下风膜拜礼,一样平常敲三下便可。

二、同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注解尊敬。

三、老一辈向子弟。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便可。如特欣赏子弟,可敲三下。

请记清楚啦,敬茶的时候,可不要叩错了哦。

从古至今,讲究“敬”的中国人,把“敬”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尊敬天地、尊敬身边的人和事,不仅与万事万物和谐相处,还体现出中华民族谦逊的美德。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诸葛亮写过《出师表》,但是又分为前后两篇,而且每一篇都是学生时期的课文,都是需要背诵的。然而却有人怀疑,《后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真实身份,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和《后出师表》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呢?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

  • 千金买骨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千金买骨是一则成语故事,也是一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身上的事情。不过这个买千里马白骨的人并不是燕昭王,而是郭隗给燕昭王讲的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郭隗又为什么要向燕昭王讲这样一则故事?千金买骨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则故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原文郭隗先生曰:&l

  • 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的观点。当然想要推行学派,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口才要好,庄子的口才可令各国君王汗颜。例如有一次庄子到鲁国,一句话就逼出了鲁国儒学的真正现状,不过也算是帮

  • 丧事为什么要用白色?古人的颜色崇拜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在中国,红色和白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办喜事的时候一定要用红色,而办丧事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白色,以白色为主,有时候还会出现黑色。但是,这样的一种以颜色划分事情的种类的习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白色就一定代表着丧事,丧事又是如何与白色划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传统丧服也用白

  • 小鸟依人什么意思?小鸟依人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小鸟依人是用来形容女生娇小可爱的成语。不过在古代,小鸟依人可不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而是用在男人身上。这句话出自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之口,当时他和长孙无忌讨论大臣们的功过,在评价诸遂良时,李世明说到:“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当然,一般将小鸟作为形容,可能第一时间都会和女性联系在一起,

  •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一句是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虽然是说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但也只是一句气话而已,大家可别当真。“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黄景仁作为读书人,却说读书没用,实际上他是想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虽年少成名,却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

  • 哪个朝代的汉服最最正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汉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十分的喜欢和关注了,不少人有个几件也是正常的,最近有的人要问了,话说这个汉服啊到底是那个朝代的才算正宗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吧!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各个朝代都有各个朝代的特色,但是硬要选一个话的,那就选明朝好了。汉服,就是汉人的传统服装,随时代变化,

  • 冰激凌和涮羊肉是忽必烈发明的?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冰激凌虽然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国外西方的发明吧,而涮羊肉也是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尤其是冬季吃涮羊肉,夏季吃冰激凌,都是这个季节非常让人喜爱的。不过这两样美食是如何发明的,恐怕很多人还是了解的不够多,但是有人说这都是忽必烈发明出来的,这是真的吗?冰激凌是一种冷

  • 为何现在的歌手都喜欢出古风歌曲,人们也喜欢古风歌曲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吴亦凡出了一首叫《贰叁》又是一首古风歌曲,看样子和歌名都是的,再结合上一次的《大碗宽面》,再到现在网络上都比较盛行的很多古风歌曲都不错,也真的挺多的,那么我们就想问问,最近怎么非常的流行这个古风歌曲了,这个歌手也爱出,而且网友也爱听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闲

  • 斋在古代什么意思?古人给书房起名为什么喜欢用斋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斋”这个字,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僧人、道人吃的斋饭,也就是素食。不过“斋”在古代还有另一个意思,会常被用来当做书房或者商店的名称,在古装剧中就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斋、新斋这样的名字,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用“斋”命名的地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