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11 更新时间:2024/2/7 4:32:09

马上就要到立冬了,但是很多地方的人可能也感受到了,今年的温度有些非同寻,即便是到立冬这天,很多地方依旧没有什么冬日感,而且国家气候中心还发布了新的消息,今年冬天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为什么今年冬天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情况呢?2019年的立冬是什么时候,立冬来了,我们又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11月5日下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表示,今冬为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

她表示,根据最新会商结果,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接近常年或比常年偏高,出现冷冬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并不排除期间有气温高低起伏的变化。

另外,目前预计2019-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弱,东亚槽偏弱、偏东,这就意味着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弱,我国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古人有“入冬日补冬”的习俗,但与秋季的温补不同,冬季食补更侧重高热量。比如在福建地区,在立冬讲究用四物八珍等药材炖肉,主要材料就是狗肉、羊肉,也有用猪排的。浙江地区把立冬称为“养冬”,在浙江洞头,立冬这天就要杀鸡或鸭给家人炖了补身体,而且还有特定的进食时间,必须在辰时(早七点到九点)吃。冬季手脚易冻伤,有的地方在这天会专门炖猪蹄吃来以形补形。因为饺子与交子谐音,所以在季节交汇,新旧相交之际,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往往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此外,立冬时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性习俗。比如在湖南的醴陵,人们有在立冬制作“醴陵焙肉”的习俗。醴陵焙肉是一种熏肉,将肉放在炉灶上用松枝木慢慢熏制,其香味甚是浓郁。又如绍兴黄酒最为著名,在立冬这天是重要的酿酒的日子,同时酒坊还要向酒神祭祀,祈祷福祉。

贺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立冬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立冬在北方则有吃水饺的风俗。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发明的?怎么那么准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二十节气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著名,话说在中国这个节气十分受用,也十分的准确,但是小编想问了呀,这个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这么准确呢?这到底是谁发明的啊?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发明,也可说是发现。说的那么准,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是在地球内所有地都准,在我国,是在中原

  •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其实是古时候茶桌、酒桌上的礼仪。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在千年的岁月中也孕育出了丰富的茶道礼节,如何沏茶、请客人喝茶,以及喝茶的方式都有讲究,基本上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当然这每个动作都包含了规矩,以及它的文化底蕴。相信听过“七分茶、八

  •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诸葛亮写过《出师表》,但是又分为前后两篇,而且每一篇都是学生时期的课文,都是需要背诵的。然而却有人怀疑,《后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真实身份,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并不是诸葛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和《后出师表》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呢?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

  • 千金买骨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千金买骨是一则成语故事,也是一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身上的事情。不过这个买千里马白骨的人并不是燕昭王,而是郭隗给燕昭王讲的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郭隗又为什么要向燕昭王讲这样一则故事?千金买骨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这则故事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原文郭隗先生曰:&l

  • 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的观点。当然想要推行学派,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口才要好,庄子的口才可令各国君王汗颜。例如有一次庄子到鲁国,一句话就逼出了鲁国儒学的真正现状,不过也算是帮

  • 丧事为什么要用白色?古人的颜色崇拜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在中国,红色和白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办喜事的时候一定要用红色,而办丧事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白色,以白色为主,有时候还会出现黑色。但是,这样的一种以颜色划分事情的种类的习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白色就一定代表着丧事,丧事又是如何与白色划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传统丧服也用白

  • 小鸟依人什么意思?小鸟依人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小鸟依人是用来形容女生娇小可爱的成语。不过在古代,小鸟依人可不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而是用在男人身上。这句话出自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之口,当时他和长孙无忌讨论大臣们的功过,在评价诸遂良时,李世明说到:“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当然,一般将小鸟作为形容,可能第一时间都会和女性联系在一起,

  • 百无一用是书生上一句是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虽然是说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但也只是一句气话而已,大家可别当真。“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黄景仁作为读书人,却说读书没用,实际上他是想反映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虽年少成名,却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

  • 哪个朝代的汉服最最正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汉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十分的喜欢和关注了,不少人有个几件也是正常的,最近有的人要问了,话说这个汉服啊到底是那个朝代的才算正宗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吧!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各个朝代都有各个朝代的特色,但是硬要选一个话的,那就选明朝好了。汉服,就是汉人的传统服装,随时代变化,

  • 冰激凌和涮羊肉是忽必烈发明的?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冰激凌虽然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国外西方的发明吧,而涮羊肉也是很多人在吃火锅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道美食,尤其是冬季吃涮羊肉,夏季吃冰激凌,都是这个季节非常让人喜爱的。不过这两样美食是如何发明的,恐怕很多人还是了解的不够多,但是有人说这都是忽必烈发明出来的,这是真的吗?冰激凌是一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