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的是什么

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17 12:35:10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就太太熟悉了,但是也都只是听说过,但是并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呢?是否和我们想的那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以前来分析揭秘学习看看吧!

一、为“天理”,何为“人欲”

《朱子语类》有云: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学问”;《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不是他自己发明的。朱熹认为,在传统儒家经典里已经蕴含了这种思想,而自己则是将其提炼和归纳。那么,在朱熹看来,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它们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天理”即合规律、合道理

过去,一般人往往会把“天理”解释为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不错,“天理”的确包含着“三纲五常”,但“天理”绝不等同于“三纲五常”!

“天理”包含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理之义。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朱熹认为,天下的事物,都是有它的规律的。事物运行的常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家庭生活的伦理……这些无外不是“天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理”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具有规律性的,是符合社会基本秩序的道理。

2、“人欲”——合理的欲求与无节制的欲望

朱熹的观点认为,“人欲”包含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合理的欲求,一个是无节制的欲望。朱熹认为,合理的欲求不能算作是“欲”而应把其认为是“天理”。因此,朱熹主张的“灭人欲”显然指的是后者。

因此,朱熹提出的“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除食欲、爱欲等,更不是说要消灭人的进取心与上进心。

那么合理的欲求(或者是说“天理”)与无节制的欲望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呢?

二、“天理人欲同行异情”

《朱子语类》有云:

有个天理,便有个人欲。盖缘这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

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伴而生的。而“人欲”的产生是因为“天理”没有被安顿好。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理解“安顿”?

在我看来,“安顿”是人对“天理”的执行。对“天理”执行得好,那么“天理”就是被安顿得好。反之,若执行得不好,“人欲”就产生了。朱熹曾通过一个问答的形式来说明“天理”和“人欲”之间的界线。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这个问答,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天理”与“人欲”之间的界线。正常的物质和生理需求是“天理”而非“人欲”。

一个人渴了想要喝水,饿了想要吃饭,那是正常需求,是“天理”。但,渴了,不仅要求要解渴,还要求要喝果汁;饿了,不光要吃饭,还要求要有山珍海味,那便是“人欲”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天理”与“人欲”的界线是清晰的,但又像是一层薄雾,很容易越过。

三、那么,朱熹为何要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呢?

控制思想,重振纲纪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是半壁江山,内忧外患。在内,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朝政腐败;在外,又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南宋统治岌岌可危。

朱熹对传统儒家学说进行改造,并融入释、道等思想,继续发展理学思想,积极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南宋封建统治!

一方面,通过“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控制民众思想。做人要安安分分,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好自己的事儿,不可坏了纲纪。

同时,让民众不要有过多的“人欲”。有吃有穿就好,不要去追求吃好穿好!“人欲”少了,社会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另一方面,通过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规劝统治者要克制自己的“人欲”,不可贪得无厌。同时,要做到顺承天理,在其位谋其政,不可败坏朝政。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天理,灭人欲”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方“良药”。

时至今日,“存天理,灭人欲”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呢?

四、“存天理,灭人欲”对当代社会的

尽管,“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但其中仍不乏合理因素,能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尊重生态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朱熹宣扬要遏制不必要的欲望。当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让自然环境伤痕累累。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等等。

因此,人类应该要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不可过分地自然索取,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

2、国家公职人员应恪守本职,不可贪图私欲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存天理,灭私欲”。这里的“天理”是指为人民服务。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选出来的,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利用人民对其的信任,来谋求不正当的私利!

因此,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的培养,坚决反对和打击腐败,保持国家公职人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五、总结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的。不少人片面地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导致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但其也有积极的一面,如: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克制不合理的欲望等。这些积极的方面不仅是传统化的经典,而且对于当今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最近关于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有重大的突破,更是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所以对于这样的文化更加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实对于这样神秘的文化,和古蜀国同期的还有一个殷商王朝!他们将这个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

  • 陈建斌为新疆棉花写诗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陈建斌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故事我们就不说了,话说他最近给他的故乡新疆写了一首诗,是关于新疆棉花的,那么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这个诗的赏析,一起分析分析。全诗:《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云》—— 给我亲爱的家乡作者/陈建斌你大梦一样辽阔你小我可以整个把你装进心里你

  • 蜀绣的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蜀绣,也可称之为“川绣”,这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与另外湘绣、苏绣、粤绣这三个齐名。蜀绣是在丝绸或是其他织物上使用蚕丝线绣出花纹或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刺绣之一,以其明丽清秀和细腻精湛的针法形成了拥有自身独特云雾的绣品,其丰富的程度位居四大名绣之首。1、蜀

  • 杨万里最有名的3首诗介绍(含拼音、翻译、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杨万里很多人估计以为是一位武将,其实并非如此,杨万里其实是以为非常著名的诗人了,他的诗可著名了。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的来介绍介绍看看这个杨万里最有名的3首诗分别是哪三首吧,看看这三首诗又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吧,都有这个拼音,翻译和赏析哦,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1、《宿新市徐公店》全诗:篱落疏疏一径深,

  • 蜀锦是什么意思,什么面料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所谓的蜀锦,指的就是专指我国蜀地所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是我国的四大名锦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对我国乃至亚洲,甚至世界的丝织业都有这巨大的影响。蜀锦起源于上古时期,兴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秦汉时期,锦官城、锦江等名号皆是因蜀锦而来。蜀锦在秦汉时期最为兴盛,兴盛到足以用“霸道”

  • 润物细无声是描写春雨的吗,润物细无声全文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古人会将春天的雨,喻为上天的恩泽。有很多诗词作品都是以春雨为主题,围绕这场雨来抒发感情,或引申出其他的感触。那“润物细无声”和“空山新雨后”,到底哪句诗是描写春雨的呢?这次就来帮助各位网友做出解答。同时还有相关的诗词解析,就当成是一些有用的知识点,下面

  • 一寸光阴一寸金下句是什么,真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一寸光阴一寸金下句是什么的问题,一寸光阴一寸金下句就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啊,但是很多人也都说了,并非如此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还是有下一句的,那么具体是哪一句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西洋记》第11回明代-罗懋登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

  • 二十四节气谁创造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每当清明节的到来,关于节气的话题也是变多了起来。相信鲜为人知的是,清明节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清明”来的。说道这个二十四节气,相信很多人经常会听到又说起,但是关于这个二十四节气是谁创造的,相信很少有人知道。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二十四节气的创造人。1、刘邦之孙汉高

  • 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黄土高原的一些习俗和风俗是真的非常特别的,毕竟这个地方的地貌特点什么的极其的复杂和不一样的,所以有一些我们都不太知道的习俗和风俗了,话说最近说的比较多的就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是&ldq

  • 千古第一回文诗是哪一首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千古第一回文诗是哪一首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解谜看看,这个问题的核心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谁写的这个回文诗最厉害呢?到底是苏轼的呢?还是这个秦观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题金山寺》宋·苏轼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