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星堆青铜神树为何禁止展览,青铜神树的背景介绍

三星堆青铜神树为何禁止展览,青铜神树的背景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65 更新时间:2024/1/23 14:27:17

其实青铜神树很早就被发掘出了,并不是这次在三星堆中的新发现,和《盗墓笔记》里的青铜树也并没有直接关联。但《盗墓笔记》在年轻人圈子里影响比较大,所以大家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也很正常。青铜神树是国家一级物,网上传有一种说法,称青铜神树禁止展览,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有关青铜神树的文化寓意并没有一个很准确的说法,但通过推测,我们可以从《山海经》中了解一二。

1、青铜神树为禁止展览

准确来说,青铜神树并没有禁止展览,而是禁止出国展览。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了八棵青铜树,其中最大的一颗高达近4米,被称为“一号神树”,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据说,青铜神树刚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完全看不出这是树的形状,因为被摧毁得很严重,经过专家10年多的修复,一号神树被还原了,目前它是所有青铜器中体积最庞大的一件。

而这棵树之所以被称为神树,主要还是因为主体的龙的造型,当专家讲神树上的龙修复好了并接上去后,发现这条龙和这棵树的纹理和造型非常吻合,看起来活灵活现。目前神树上共有9只鸟,但是专家们通过专业鉴定认为应该是缺失了一只鸟,而且这只鸟是站立在树的顶端。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个神树代表的是东方的扶桑树。二号神树因为历史原因仅保留了下半段,所以很多事情都无法推测。古墓中出土了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等物品,从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太阳和上天的敬畏,不然也不可能有神坛神树的出现,那这些文物的出现是不是代表当时的人对神话传说中说到的事情是持相信态度的。

从其中一个基座保存较好的青铜神树的造型来看,在神树的基座上有三个像山峰一样的形状,旁边各有一个小人,但小人的双臂有残缺。

虽然小人的双臂有残缺,但是科学家根据三星堆出土的其他文物猜测,它们应该是双手呈怀抱状,怀抱的东西可能是祭祀用品。不过要说明的是,在较为完整的青铜神树上并没有发现这些小人。

神树一共有三层,每层有三个树枝,每个树枝又一分为二,其中一个树枝上有一个类似于果实一样的基座,基座上站着一只鸟,神树之上一共站立着9只鸟。

2、青铜神树介绍

商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树共有九条树枝,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条自然下垂的枝条,仿佛在随风飘摆。每条树枝上还绽放出一朵小花,花上站立着小鸟,一共有九个小鸟,也有人说这不是小鸟,而是象征太阳的“金乌”。

这八棵神树出土时已经碎成了上千段,历经了十年时间才把一号神树修复完整,专家表示一号神树缺失了上面的一段,完整的应该为五米左右。专家们还表示,三星堆文明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晚期到商朝时期,延续了大约有一千五百年左右,建造青铜神树这种规模如此宏大的工程,在当时应该是举全国之力才能建成,而且专家们还说,这些青铜树在被掩埋之前就经历了敲砸,焚烧等等,在投入坑中掩埋,把土夯实。

随着青铜神树的掩埋,三星堆文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那么,当初他们为什么要匆匆掩埋这些神树,究竟是遭受了什么变故,使得整个文明突然消失不见了呢?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所居住的地方,一个太阳上天执勤,九个太阳轮流休息,这也正好验证了青铜神树上有九只金乌了。

而且《太平御览·玄中记》记载:“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通三泉”的意思就是说,上通天,下通地,是三界之中的一个通道。综合各文献和传说,有关“扶桑树”的故事是这样的:远古时期,在海内东方,有一棵巨大的树,名为扶桑树。沿着这棵树可以攀登到天上去,所以又名通天神树。

树上常年住着十个太阳,每天有一个太阳出去工作,其九个在树上休息,他们轮流工作。有一天,不知为何,十个太阳一齐飞上了天空,强烈的阳光和高温使地面干旱焦渴,晒焦了庄稼,把求雨的女巫也晒死了,导致空前大旱。民不聊生,人类苦难重重。天帝了解此情后,就派羿去帮助人类。

3、青铜神树和扶桑树关系

这就是我们了解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了,就是因为后羿踩在了扶桑树上射日,把扶桑树踩坏了,才导致得不能再连通三界。那么,青铜神树和扶桑树是一回事吗?

首先,扶桑树肯定在后羿射日之前,而后羿射日最早记载在《淮南子》中: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把射日定位在了五帝之一的尧时期。那么扶桑树的产生肯定在尧时期之前或者同时。那么正好和三星堆文明存在的时期不谋而合。

青铜神树最上边缺失的那一段应该就是第十个太阳吧,十只金乌一只居上枝,九只居下枝,所有的证据都能对得上。

所以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或许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树。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关于春分的古诗(最简单的)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这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这个春分了,春季已经过去了一半了,所以时间真的非常紧迫啊,今天春分,所以这个关于春分的诗词大家也要来读一读了,所以这个春分的古诗都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比较简单的,需要的可以一起来学习学习!1、《春分日》五代宋初: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

  •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立夏有哪些风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立夏的到来,表示春季已过,夏季正式来临。作为很多朋友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你知道立夏节气有着怎样的含义吗?可能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对二十四节气比较陌生,或者只知道一个大致的意思,其中内涵并不了解。那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各位讲讲有关立夏的背景故事,还有在这一天当中的各种习俗,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感到好

  • 苏轼游金山寺看到了什么,游金山寺真有外星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游金山寺》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当时,苏轼原本在京城为官,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表达了不满,最后决定主动请求到外地上任。后来,苏轼路过镇江金山寺,夜里美景浮现,苏轼一下子来了灵感,便写下了这首古诗。不过后人在解读时,发现《游金山寺》有一处内容让人惊叹,还和外星人扯上了联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男色文化所表达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在日本的江户幕府的时代结束之后,武士的众道便很快就消失了。不过时至明治时代,男色文化却依然保留了下来,而且并没有受到当时社会的歧视。在日本的明治时代除了市井的卖春业者之外,国家未来栋梁一即那学生之间的哪些男色可以说是一大特色了。而存在的原因在于,胸怀大志、潜心向学的男子认为,与其沉迷“软

  • 为何铁路便当成为日本代表性文化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日本东北山林间的津川小车站,周围是住户不过几十人的小镇,这个小镇很不起眼,除了长期居住在此处的居民之外,很少会有人在此驻足。没多久时间,远远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不是电气化火车的喇叭声,还是真真实实的火车汽笛声。声音在山谷当中回荡,是如此的宏亮、栩栩如生,有如从电影的场景上中开了出来。蒸汽火车没有

  • 春分诗词民谚俗语,关于春分谚语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关于春分这个节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将会出现白天和晚上时间一样的情况。在这段时间也是一个农耕的好日子。那么关于春分的诗词谚语俗语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春分的谚语!赶紧一起来看看吧!1、关于春分的诗词《春分》西汉 司马相如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

  • 朽木不可雕也骂的是谁,孔子为何会大动肝火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很少动怒,但有一次他却大动肝火,还说出了一句非常严重的话,便是“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虽然没有一个脏字,但本义是指一个人的品性已经败坏到了极点,已无药可救,等于是彻底否定了一个人,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语,可想而知当时孔子是有多么的生气。那孔子是对谁说的呢?下面就来跟各位

  • 德国普鲁士贵族姓氏是怎样的,揭秘德国姓氏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志宏,对于姓氏,主要是百家姓。但是对于德国这个仅仅8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却拥有着近百万个姓氏。而且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姓氏都有着自己的含义,就比如说厕所(Toilet)、油煎猪肉(Schweinebraten)到屁股(Po)、啤酒(Bier),可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

  • 老人死后寿衣由谁穿上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近有看到一些比较有传统习俗的问题,人总得有一死,所以死后的一些事情到底要怎么处理呢?这个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太复杂了,但是其实在古代这些事情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和规矩的,就拿这个老人死了之后,寿衣由谁穿上的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大家讨论讨论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老人

  • 谷雨的寓意是什么,2021谷雨结婚好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着农作物即将开始茁壮成长。在气候方面,将表现为多雨天气,虽然有利于谷物生长,但空气中湿度增加,患有神经痛的人可能会进入发病期。当然,谷雨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天气预报,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很多网友好奇谷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还有在谷雨这一天是否适合结婚呢?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