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渔家傲·秋思》创作背景介绍,范仲淹为天下而忧

《渔家傲·秋思》创作背景介绍,范仲淹为天下而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82 更新时间:2024/2/13 23:34:22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晚年所创作的一首词。我们都知道范仲淹是真正“为天下之忧而忧”的人,他的仕途之路也是十分不平坦,这首词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期间,身在军中的感叹之作。从《渔家傲·秋思》中,可以读到范仲淹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一片荒芜的边塞中,将士们还要保持高涨的士气,除了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精神的考验,这无一不让范仲淹感到敬佩,此番场景也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渔家傲·秋思》赏析

每当读到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就仿佛穿越到了霜风萧萧、号角声声,人嘶马鸣、刀剑铿锵的宋夏交战的肃杀场景中。从1038年起,西夏侵犯宋边,宋军节节败退。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受命于危难之间,赴前线整顿军务,加强防御,伺机出击,挫败敌军,戍边长达三年,《渔家傲·秋思》即写于这段时间。

这一阙词不同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的理性政治宣言,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在词中体现出了文学家思想勃郁、感情强烈的一面。

全词随着作者的感情律动为主线自然流转。边塞秋季荒寒之景与内地差异很大,“上马定乾坤”的武功之争与“提笔安天下”的文治之功,其环境和心境的差异也很大。当此危难之际,范仲淹没有打官腔、唱高调,而是以寄托思乡之情的大雁南飞倾诉对家乡的殷切思念。

然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作为政治家的理性克制了乡思,四面边声、号角催征的场景又使他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他必须要完成戍边守土的使命。层峦叠嶂、长烟落日的边塞风光是雄奇壮观的,然而“孤城闭”的惨淡寂寥又使人为战事而愁闷。

自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北宋奉行抑武崇文、重内轻外的国策,边防废弛,军力孱弱,以致养虎为患,屡遭侵犯。虽然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渴望效仿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在燕然山勒石铭功,但在现实的制约下又不得不遵循闭城死守、旷日持久的策略。

思家而难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戍边而无功,剑出尘鞘,倏为绕指柔。正在愁苦之际,忽然听闻羌笛声传来,悠悠苍凉之韵笼盖了霜华满地的边塞,使身为主帅的范仲淹与三军将士夜不能寐、泪水纵横,这情景让久经风雨、鬓染霜雪的主帅又增添了几许白发!

这阙词体现了范仲淹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矢志抗敌的情怀。当时边塞流传民谣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连西夏都称“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不敢辄犯境”,后来向宋称臣,达成和议。

范仲淹为天下忧

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鞠躬尽瘁。他少年时便立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愿。出仕后兴利除弊,为民请命,秉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仗义执言,据理力争。虽屡遭贬谪,犹守正不阿,风节凛然。晚年创办义田,广施恩惠。他被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这是因为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情怀。

“文如其人”,他在文学创作中主张“为情而文”,忠于生活现实,反对无病呻吟。因此他的诗词文章都充满着一种“浩然之气”,语真意淳,一扫宋初文坛柔靡之风。《渔家傲·秋思》一词是边塞词的首创,为以艳情、婉约为主的宋词开辟了一个写景宏大而思想深沉、风格豪放而感情真挚的审美境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讥评《渔家傲·秋思》为“穷塞主词”,不登大雅之堂,自夸所作“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甫山寿”为“真元帅”之事。欧阳修此论钟意于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谀词”,殊不知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警醒意义只能是“行而不远”。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渔家傲·秋思》可谓文采斐然之美与质朴真挚之美相得益彰的君子之词!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晏殊最有名十首词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晏殊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小编反正是不怎么了解的,但是问题不大的,不了解的可以好好的学习学习,其实大家应该都读过他的词,写的词,但是就是不知道他的人而已了,所以这个晏殊还是非常的给力的,历史上很著名的,最近很多人想再读读晏殊的其他词,所以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这个晏殊最著名的十首词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

  • 江河日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江河日下”这个成语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但是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成语,有人可能会联想到是太阳在江河的水面上一点点下去,也就是黄昏的时候了,或者是江河的水一天天的往下降。但其实,江河日下的意思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过说太阳一点点落下去,或

  • 作家为什么给自己起笔名,笔名的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作家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都喜欢用笔名署名,而不是真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笔名的来历也有一定历史渊源。因为在明、清时期,小说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著作,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作者为了自己的名誉就会起一个笔名,这样方便隐藏身份。不过到了现代,小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学载体,但笔名依然没有消失,反而很多著

  • 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

  • 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上)?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

  • 出和氏璧的荆山在哪里?荆山石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如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方向的荆山,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和氏璧了,一个失传,不知去向的无价之宝。在中国古代,荆山被称之为楚山,出人的何氏得玉璞于此山中。山势雄奇、风景秀美,为安徽名胜之一。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些这荆山的石头文化。荆山寒壁 山水相映芜湖荆山是两座隔水的山自古以来为人们所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含义解析,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道德经》被很多人当做是必读书籍,这本书的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作为道教创始人,他的很多理念在哲学、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古代很多帝王的文化思想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老子理念的影子。不过《道德经》中的内容也不是那么好理解的,例如“天

  • 貌丑不至惑君什么意思,貌丑不至惑君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宋仁宗因为忍受不了郭皇后,因此决定废后,那下一任皇后的选择就需要更加谨慎了,后来大臣决定让曹丹姝成为一国之母。除了曹丹姝才华过人,为人诚信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貌丑不至惑君,这句话也是让仁宗感到耐人寻味。其实意思不难理解,就是相貌丑陋,所以不担心皇帝会因此沉迷女色,看来想当皇后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可惜,

  •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雪域高原地区,对于大多数的汉人来说,这是一篇神秘之地,在这片高原上的历史、文化等等,都让人感到神秘和陌生。不过就在这样的高原中却诞生出了这样的一句诗歌:宁负如来不负卿。创作这首诗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句话吧。仓央嘉措的父母都是农奴。而在旧西藏,达赖则是藏

  • 古人舍生取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看轻生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好像“舍生取义”这个词到了现代已经很少会被提及了,因为会有种悲壮感,现在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去舍生取义的呢?但是在古代,不少古人确确实实能做到舍生取义,为了自己的风骨气节,甘愿牺牲性命。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看轻生命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理解这